八年级历史七(下)册第一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的是()A. 隋的统一 B. 唐的统一 C. 宋的统一 D. 元的统一
2.隋朝在短时间内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实现统一;但又迅速覆亡,成为古今争论不休的话题。
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灾害严重
B. 暴虐无道的统治
C. 外戚、宦官专权
D. 土地兼并严重3.隋朝虽然短暂,但在历史上却留下了光彩的一页,这里的“光彩”指的是()
①统一全国②开凿大运河③创立科举制④民族关系融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也有人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我们肯定她的原因不包括
A.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B. 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C. 爱惜人才
D. 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5.梅派京剧《贵妃醉酒》讲述了杨玉环因没有见到皇帝而心情郁闷,醉卧百花亭的故事。
这里的皇帝是()
A. 唐太宗
B. 唐玄宗
C. 唐高宗
D. 武则天
6.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7.隋朝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该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工程是隋炀帝下令开凿的②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9.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唐朝对外交通比较发达
B. 唐朝富强、繁荣、先进,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C. 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
D. 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10.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
逊风骚。
”这里“唐宗”指的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1.隋炀帝对中国的功绩也是不朽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亡国。
隋炀帝“对中国的功绩”是指()
A. 修筑万里长城
B. 开凿大运河
C. 修筑都江堰
D. 开凿灵渠
12.学习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参加了主题演讲活动。
以下是这四位同学的演讲标题,其中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 甲:分裂走向统一
B. 乙:繁荣与开放
C. 丙:文明初露曙光
D. 丁:巩固与危机13.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①两位高僧都生活唐太宗统治时期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4.隋唐时期开始确立与初步完善的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段评述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A.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 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
C. 体现了公开公正的原则
D.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15.“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不容易……”,歌曲中的“唐三藏”到达西天(天竺)后,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他所写的哪一本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
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
C.《史记》
D.《资治通鉴》
二.材料题(共55分)
16.(14分)(创新探究题)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实验初中七年级(6)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
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制度创新篇】
(1)唐朝已经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制度?创立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4分) 【和谐盛世篇】
(2)唐太宗统治时,之所以出现政治比较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是谁?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什么?(4分)
【对外关系篇】
(3)唐朝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往来比较频繁,试举两个对外交往的人物。
(4分)
【启示篇】
(4)唐朝的繁盛给后人的历史启示是什么?(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
材料一:看左图。
(1)(1)材料中隋朝大运河的三点
①_________;②__ ____;③__ ______。
(3分)
(2)隋朝大运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2分)
材料二科举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北宋的吕蒙正自幼遭不幸。
其父将其母子赶出家门,他们长期居住在一个山洞里过着饥寒生活。
他发奋读书而高中状元,极善理财治国,成为宋初名相。
材料三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私下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3)材料二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4分)
(4)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其中的“长策”就是指科举制。
写出科举制对唐朝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4分)
18.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忆昔》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材料一名言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6分)
(2)材料一中的统治者为避免“覆舟”在经济方面实行了什么样的措施?(4分)
(3)材料二中的“开元”与哪位皇帝有关?历史上把这位皇帝前期的统治称为什
么?(4分)
(4)材料二中“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说明了什么?(2分)
(5)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2分)
19、依据所学知识探究唐朝对外交往相关问题:(10)
材料:
(2)图片反映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隋唐时期我国文化对日本产生哪些影响?鉴真与玄奘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6分)
(3)中国当前的改革开放正在顺利推进,你能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中得到哪些借鉴和启发?(4分)
七年级历史下册中考第一单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ADB 6-10 CDCBA 11-15 BBCCA
二、材料题
16、(1)科举制、隋炀帝(2)魏征、“贞观之治”(3)鉴真、玄奘
(4))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开放的局面是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盛世的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
17.(1)洛阳、涿郡、余杭
(2)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3)选拔人才,维护统治。
创立殿试
(4)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拨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8、 (1)唐太宗。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
以民为本的思想。
(2)减轻人
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唐玄宗,开元盛世。
(4)唐玄宗统治
前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景象。
(5)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19、(1)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日本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
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方面保留唐朝某些风尚。
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饶的精神(2)启迪:
①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②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③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