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坪镇小学三年级一班古诗文诵读计划

大坪镇小学三年级一班古诗文诵读计划

大坪镇小学三年级一班古诗文诵读计划一、教学目标为了弘扬传统优质文化,汲取民族的源头活水,不断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三年级形成浓厚的诵读氛围提高学生的古诗背诵能力,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现根据学校古诗文诵读开展情况和目前三年级的实际,特拟定本班古诗文诵读计划。

二、教学分析三年级将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式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即:抓尖子生,带动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行列中。

除此之外,三年级还将坚持“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的十六字原则,根据坚持经典诵读与课改结合,坚持经典诵读与品德教育结合,坚持形式与过程并重的方针。

我们选用的“读诗”教材是《小学必背古诗70首》并进行适当的课外补充,根据教材的深浅,我们在诵读数量上对不同学生进行了划分:尖子生本学期完成十七首古诗的诵读,后进生要完成9首课标必背古诗的诵读。

三、学生分析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不够高,对古诗的意境体会浅薄,因此学生常常是背诵容易,巩固难。

四、主要措施1、、创设班级诵读环境,激发学生诵读热。

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要注意在班级内营造古诗文诵读氛围,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

(1)实行“课前一吟、每日必读,熟读成诵。

各班级语文课教师要注意把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每日集体诵读五分钟。

(2)开展竞赛,激发热情。

要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如:诗句接龙、归类对诗、你问我答。

(3)开辟诗园,创设文化氛围。

班级要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辟诗画园地(书写古诗文、古诗文配画、改写古诗文等)。

成立诗社,学以致用。

学生练习写作诗词。

(4)评比“班级诵读能手。

坚持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测评、学期一总结”的基础上,学期末要继续开展班级诵读能手评比活动。

2、本学期还将对年级古诗文诵读活动进行大胆创新,在学生熟读熟诵的基础上,积极开创多种形式的诵读法,如:古诗文配乐朗诵、开展多样的游戏诵读法(配曲唱诗、诗句接龙、擂台赛)、跳皮筋诵古诗、拍手歌游戏等。

总之,开展古典诗文诵读活动,对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道德认识、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都有很大益处。

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此项活动,不断为校园注入清新文明之风。

五、进度安排每周一节课,一课一首诗★为课标必背古诗陶者①(宋)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②居大厦。

【注释】①陶者:?制陶瓦器的人。

陶:用黏土烧制器物。

②鳞鳞:屋上瓦片重叠,就像鱼鳞一样。

挖尽了门前的泥土用来做瓦,可是自己屋顶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人寸指不沾泥土,却居住着瓦片如鱼鳞的高楼大厦。

《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②爱鲈鱼③美。

君④看⑦一叶舟,出没⑤风波⑥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通:阑译文及注释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元日作者: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按】此诗作于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即脱胎此诗。

【爆竹】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

【屠苏】美酒名,古代有农历元旦饮屠苏酒的习俗。

【曈曈】日初出之光亮貌【桃符】古人在元旦悬挂在大门两侧的分别画有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

欧阳修——《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①随意移: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飞来飞去。

②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③金笼:镶金的鸟笼。

[解说]作者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

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

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泊船瓜洲》宋作者: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1]京口:今江苏镇江。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2]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简析】: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因作此诗。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边。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哟,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梅花作者:【王安石】年代:【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书:书写,题诗。

茅檐长扫静无苔:庭院经常打扫,干净得连青苔都没有。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长扫,即常扫。

静,同“净”,干净的意思。

苔,青苔。

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手自栽:亲手栽培。

一水护田:一条弯弯的河水环绕着田地。

水,河流。

护,这里指保护、环绕。

排闼(tà):推开门。

闼,小门。

送靑来:为庭院送上自己的一片青绿。

【古诗今译】庭院由于经常打扫,一尘不染,连一丝青苔都没有,屋前一畦一畦的花木,都是主人自己亲手栽种的。

一条曲折的小溪紧紧围绕着绿油油的田地,两座青山仿佛推门而入,为小院送来了青翠的山色。

苏轼《赠刘景文》赏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⑴已无擎雨盖⑵,菊残⑶犹有傲霜⑷枝。

一年好景君⑸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⑹。

【注释】⑴荷尽:荷花枯萎。

⑵擎雨盖:托住雨珠的叶子。

盖:伞,诗中比喻荷叶。

⑶菊残:菊花凋谢。

⑷傲霜:不怕风霜。

⑸君:您,古代对人的尊称。

⑹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这是一首寄赠的诗。

刘景文,字季孙,开封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做过饶州酒监。

苏轼赞誉刘景文为“慷慨奇士”,将他比作孔融,并推荐他做官。

全诗表面上只是在写深秋(一说初冬)时节的景色,但托物言志,深有寄托。

【译文】冬天,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菊花谢了,还有剩下不怕风吹霜打的枝条。

人们都说:冬天怎么比得上花儿红草儿绿的春天。

可是,你往结了果子的树上看看,橙子黄,橘叶绿,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解说]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其二苏轼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或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á)发(fà)。

人生如梦,一尊(或樽)还(huán)酹(lèi)江月。

相关注释(1)大江:长江。

(2)淘:冲洗,冲刷。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回忆。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倾国倾城、沉鱼落雁之貌。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

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

现在人教是用“樯橹”。

)(苏教版作“胡虏”)(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指假战场黄州。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ā(一声),花白义(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4)尊:通“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 作品大意①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就好像水要溢出。

②方好——正显得美。

③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施。

⑤相宜:也显得美丽动人解释1:西湖水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美丽极了。

山色在云雾的笼罩下。

迷迷茫茫,雨中的西湖也显得非常奇妙。

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

空濛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怎样装扮都那么美丽。

解释2: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