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 导热系数的测量
[实验目的]
用稳态法测出不良导热体的导热系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仪器]
发热盘A ,散热盘P ,样品B ,数显计时器,毫伏表,电源,冰瓶,游标卡尺。
[实验原理]
h
T T S t Q
21-=∆∆λ ( 9-1 )
B B
R h T T t Q
221πλ-=∆∆ ( 9-2 )
(
)()
P
P 2
P P
P 2P h R 22h R 2R mc ππππ++∆∆=∆∆R t T t Q (9-3) ()()()2
211
222B
P P B P P R T T h R h h R t T mc
πλ•-+•+∆∆= (9-4)
[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待测样品直径和厚度,各测5次。
2、用游标卡尺测量散热盘P 的直径和厚度,测5次。
用天平称出P 盘的质量。
一、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量
1、实验时,先将待测样品(例如硅橡胶圆片)放在散热盘P 上面,然后将发热盘A 放在样品盘B 上方,并用固定螺母固定在机架上,再调节三个螺旋头,使样品盘的上下两个表面与发热盘和散热盘紧密接触。
2、在杜瓦瓶中放入冰水混合物,将热电偶的冷端(黑色)插入杜瓦瓶中。
将热电偶的热端(红色)分别插入加热盘A 和散热盘P 侧面的小孔中,并分别将其插入加热盘A 和散热盘P 的热电偶接线连接到仪器面板的传感器Ⅰ、Ⅱ上。
3、接通电源,将加热开关置于高挡,开始加热。
当传感器Ⅰ的温度读数V T1约为时,再将加热开关置于低挡,降低加热电压,以免温度过高。
4、传感器Ⅰ、Ⅱ的读数不再上升(V T1和V T2的数值在10min 内的变化小于,约需40分钟,视不同的实验条件而不同)时,说明已达到稳态,每隔3分钟记录V T1和V T2的值。
5、测量散热盘在稳态值T 2附近的散热速率(
t
Q
∆∆)。
移开铜盘A ,取下橡胶盘,并使铜盘A 的底面与铜盘P 直接接触,当P 盘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定态的V T2值若干度(左右)后,再将铜盘A 移开,让铜盘P 自然冷却,每隔30秒(或自定)记录此时的T 2值。
根据测量值计算出散热速率
t
Q
∆∆。
二、金属导热系数的测量
1、先将两块树脂圆环套在金属圆筒两端,并在金属圆筒两端涂上导热硅脂,然后把圆柱体金属铝棒,置于发热圆盘与散热圆盘之间。
调节散热盘P 下方的三颗螺丝,使金属圆筒与加热盘A 及散热盘P 紧密接触。
2、当发热盘与散热盘达到稳定的温度分布后,T 1、T 2值为金属样品上下两个面的温度,此时散热盘P 的温度为T 3值。
因此测量P 盘的冷却速度为:
3
T T t
Q =∆∆
由此得到导热系数为2
211
3
mR T T h t
Q mc
T T ⨯-⨯
∆∆==λ
测T 3值时可在T 1、T 2达到稳定时,将插在发热圆盘与散热圆盘中的热电偶取出,分别插入金属圆柱体上的上下两孔中进行测量。
三、测量空气的导热系数,调节三个螺旋头,使发热圆盘与散热圆盘的距离为h ,并用塞尺进行测量(即塞尺的厚度),此距离为待测空气层的厚度。
[实验数据与结果]
1、 实验数据记录(铜的比热11C g cal 09197.0c --︒⋅⋅=,比重cm 3
)
散热盘P : 质量m = 968 (g) 半径==
P P D 2
1
R (cm )
橡胶盘: 半径==B B D 2
1R (cm )
稳态时T 1、T 2的值(转换见附录2的分度表)T 1=℃ T 2= ℃
散热速率:
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不良导热体的导热系数,并求出相对误差。
()
()()2
211
222B P P B P P R T T h R h h R t T mc
πλ•-+•+∆∆=
相对误差=%~% [实验结果分析]
1、放置热电偶的发热和散热圆盘侧面的小孔应与杜瓦瓶同一侧,避免热电偶线相互交叉。
2、实验中,抽出被测样品时,应先旋松加热圆筒侧面的紧定螺钉。
样品取出后,小心将加热圆筒降下,使发热盘与散热盘接触,应防止高温烫伤。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