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


(四)水流流动强度——急流、缓流与福劳德数
急流——水流在障碍物处形成浪花,迅速越过,上部水面略有升高, 不向上游传播,影响范围较小。
缓流——水流在障碍物前形成跌落,在障碍物后形成壅高,向上游传 播能力强,影响范围较大。
临界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急流
缓流
急流(a)缓流(b)遇到障碍物时的流动特点
2) Px与 Py形成合力> W与Pf形成合力,则以滚动方式,如砾石;
3) Py与W反复无常变化时,则以跳跃方式,如砂粒;
4) Py始终大于 W时,则以悬浮方式,如粉砂、粘土。
跳跃方式搬运理想模型
伯诺利方程: p/ρ+gy+v2/2=常数
p --- 压力
ρ---水密度
y --- 距床沙底面的高度 v --- 流速
摩擦力 和粘结力
推移力
①浮力 ②紊流产生的上升涡力
合力
重力
河床底部
③压力差产生的上举力
4)底部摩擦力(Pf)
5)颗粒间的粘结力(Pc)
Px、 Py增大有利于颗粒搬运,而W、Pc、Pf增
大则不利于颗粒搬运。 若:
水流对碎屑颗粒的三种搬运方式 (R.C.Selly,1982)
1) Px>( W+ Pc+ Pf)- Py ,则以滑动方式,如砾石;
(华东水利学院,1979)
福劳德数(Fr)与地质意义
水流强度判断依据——福劳德数(Fr),(无量纲)。 Fr=惯性力/重力
= v / gh
v——流速 g——重力加速度 h——水深
分类与地质意义:
1. Fr >1, 水流强度为急流,也称高流态,对 床砂形体破坏大。
2. Fr <1, 水流强度为缓流,也称低流态,对 床砂形体破坏小。
ρ——密度 v——平均流速 d——管道直径 υ(η)——粘滞系数 对于管道流,Re<2000为层流,Re>2000为紊流,Re=2000为临界流。粘滞力大时水体 易为层流,惯性力大时水体易为紊流。
地质意义:
1.任何水体都存在层流和紊流两种流动状态。层流的深度与雷诺数为反相关关 系。
2.层流有利于沉积物沉积。 3.紊流有利于沉积物搬运。
3. 生物搬运与沉积作用(后者大于前者) 对象:岩石、水、大气中的元素。 方式: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形式。 机理:受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生物生理定理支配。
(三)流体类型
风和水都是流体,也是搬运和沉积的主要介质。 分为:牵引流、沉积物重力流。 1. 牵引流
介质里含有少量沉积物质,在介质的推动下运动,沉积物处于被动状态,大 多情况下沉积物由高处向低处运移,有时也可以由低处向高处运移。例如风流、 河流、湖流、海流、波浪流、潮汐流、等深流等。 搬运力:
牵引力(推力)——与流体的流速呈正相关关系。如山区河流或洪流,流速 高、牵引力大,搬运的砾石大,但搬运的数量不一定多。
载荷力(负荷力)——与流体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如平原河流,流量大、载 荷力大,搬运的碎屑数量大,但搬运的颗粒小。
注:牵引力大不一定载荷力也大,反之亦然。 2. 沉积物重力流
介质里含有大量沉积物质,呈悬浮态高密度混合一起,在重力下运动,沉积 物处于主动状态,沉积物都是沿斜坡由高处向低处运移。例如泥石流、浊流等。 搬运力——重力。 注: 随着密度降低,沉积物重力流逐渐转变为牵引流。
第十五章 搬运、沉积作用与碎屑物
一、概述
风化产物及其他沉积物除部分残留原地外,大部分将被搬运到沉 积盆地沉积下来。据统计,河流每年约搬运165亿吨物质,海洋中每 年新生成的岩石圈物质约300亿吨 (黄润秋,1997)。
沉积物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常交替进行,并且在过程中也继续 发生着风化作用,如化学分解、机械破碎等。三个作用阶段密切联系、 又相互独立。
流速梯度 dv dz
水流方向
河道底部 0
流速
(二)内摩擦定律
F=ηA dv
dz
τ=η dv
dz
F ——内摩擦力(牛)
η ——动力粘滞系数(Pa.S)(与流体和温度有关)
A ——接触面积(m2)
dv ——单位层内上下流速差
dz ——单位层厚度
dv dz
——流速梯度(秒-1)
τ——剪切应力(F/A)
应用:凡符合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 牛顿流体,如牵引流。 凡不符合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 为非牛顿流体,如沉积物重力流。
雷诺(Reynolds Number ,英国物理学家,1883)提出实验室的临界流速计算公式。
紊流
层流
紊流层流Βιβλιοθήκη 管道和明渠流条件下层流(A)与紊流(B)关系示意图(曾允孚和夏文杰,1986)
雷诺数与地质意义
水流状态判断依据——雷诺数(Re ),(无量纲)。 Re =惯性力/粘滞力 =v dρ/η = v d/υ
3. Fr ≈1, 水流强度为临界流,也称过渡流态。
实验室水道沙床上各种床沙类型特征与水流强度的关系 (曾允孚和夏文杰,1986)
三、机械搬运与沉积作用
(一)牵引流搬运与沉积作用 1.水的机械搬运与沉积作用
(1)沉积物受力分析与搬运方式
水流对底载荷施加的力包括:
浮力和上举力
合力
1)有效重力(W)=重力-浮力 2)水平推移力(Px) 3)垂直上举力(Py)
(三)水流流动状态——层流、紊流与雷诺数
自然界的水流流动状态分为: 层流——流速缓慢,各质点的流速、方向不变,呈平行线状,分层流动。 紊流——流速湍急,各质点的流速、方向随时间而变,运动轨迹不规则,
质点混乱、呈漩涡状。 临界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注: 随着水流的粘度、密度、管道直径因素改变,流动状态可以转化。转 变时的流速称为临界流速。
二、与沉积学相关的流体力学基本原理
(一)内摩擦力(F)
河水流动中,水流受河道摩擦影响,流速由河床底部的零值开始, 向上逐渐增大,各微层水流速不同,产生相对运动,快层对慢层沿流 向产生拖力,慢层对快层反流向产生阻滞力。 内摩擦力(F )——作用在流体内部两微层接触面上,大小相同、方
向相反的一对力。
河流表面
(一)搬运介质 水(河、湖、海、地下水等) 空气(风) 冰川 生物
(二)搬运与沉积方式
1. 机械搬运与沉积作用 对象:碎屑、粘土以及内源颗粒(鲕粒、生物碎屑等) 。 方式:滑动式、滚动式、跳跃式和悬浮式。 机理:受流体力学定理支配。
2. 化学搬运与沉积作用 对象:化学溶解物(真溶液、胶体)。 方式:真溶液、胶体或络合物形式。 机理:受化学、物理化学定理支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