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镇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关于镇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为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最近,我们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安排,对全镇的经济运行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先后与县经贸委、中小企业办和其它镇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实地察看了部分村、企业,召开了镇直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了解经济发展情况。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以全县“转变作风,加快发展”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大力组织实施“1348”工程,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扎实苦干,镇域经济有了新的起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其中农业总产值亿元,企业总产值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0%、3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20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

民营经济。

近年来,我们积极落实“二次创业”和“工业兴镇”的目标,把发展民营经济牢牢抓在手上,以与兴福镇对接为契机,加快培植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面粉加工、化工、工艺品出口等重点行业和主导产品,我镇民营经济各项经济指标较去年同期有了明显的增长,截止底,我镇民营企业发展到188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3家;个体工商户目前增至3392户,比去年同期增长 163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由去年年底 15068人增加到 16263人;全镇实现企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工业产值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2%、45%;全镇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工艺品、家具等外贸产品出口形势喜人,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

目前,我镇有3家民营企业办理了自营出口权,实现自营出口3000万元。

民营经济总量和规模得到了进一步膨胀,产品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企业布局更趋合理,为进一步完成和实现“二次创业”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固定资产投入和招商引资。

我镇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来抓,始终坚持走“工业兴镇”之路不动摇,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抓在手上,不断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定了领导干部包企业制度,使全镇上下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合力,招商引资工作呈以点带面,全面上升之势。

截至目前,全镇新上项目30个,技术改造项目12个。

与兴福对接初见成效,在新规划区已动工的项目 10多个,分别是千里马物流、金得信不锈钢制品、广宝不锈钢制品、广达不锈钢制品、恒源化工、中空玻璃加工、德尔制冷设备制造等企业,以上项目的招商缓解了我镇财政紧张局面,推动了全镇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

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粮食总产量万吨,创历史新高。

全镇地埋防渗渠万米,发展高酸苹果2100亩,新建3个围村林,公路绿化公里,共植树万株。

在全县10个乡镇中率先完成了春季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元,发放农资补贴元。

纵观近几年的发展,一是得益于加快与“兴福对接”,适时启动镇工业园的建设,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园区;二是得益于解放思想,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个体民营经济得到蓬勃发展,以“铺天盖地”促“顶天立地”;三是得益于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块状经济”,形成了一批如东鲁管区蔺家、蔺辛、东鲁村,赵冯管区大程村,后唐管区张家村,管区曹三村等充满活力、规模集中的镇域经济板块,促进了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快速发展。

二、关于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思想解放不够,民间投资氛围不浓。

一是小农意识、小富即安思想严重。

存款10万元以上农民家庭的不少,但真正想做和正在做大产业的并不多。

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现象依然突出。

特别是企业附近一些农民、包括部分干部都看不得别人赚大钱,强行阻工、强买强卖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措施不落实,大多是上头重视,下头忽视,特别是在启动民间投资上,倡导有余,支持不足。

经济总量不足、后劲乏力的问题依然存在。

目前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效益回升,在很大程度上是恢复性的;“二次创业”“工业兴镇”讲的多,但硬措施少;整个工业的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与先进镇仍有较大差距,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缺乏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创汇的产品太少。

,全县规模以上总产值、利税、实交税金前20名的企业没有一家;博兴镇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镇仅736万元。

资金融通机制不活,企业成长严重“缺血”。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服务大企业、大客户,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贷款,特别是受前期企业改制破产影响,民营企业除少数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少量贷款外,大多数企业分文未获;农村信用社利息较高、期限短、贷款规模小,且多为流动资金。

加之目前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条件尚不具备,利用股市、债券以及商业票据融资十分困难,投入不足的问题没有大的缓解,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企业总体素质不高,发展战略不清。

一是有的民营企业业主年龄偏大,小进即满,只愿保本守摊,做轻车熟路的项目,缺乏不怕风险、争创一流,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勇气。

特别是真正对自己企业发展有战略眼光、清晰思维和独到见解的人很少,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市场。

二是管理方式滞后,企业大多数采用家族式管理,真正按照公司法规定形式进行管理的只有少数。

三是企业高级人才缺乏,产品独立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差,严重制约了企业的上档升级。

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进展缓慢,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成为我镇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四大难题。

目前我镇的农业基础仍很薄弱,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劳动成本增加,由于农民增收的政策空间已经不大,所有这些生产成本的上涨,都抵消了惠农政策的积极效应。

农村经济总量偏小,农业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农民收入绝对水平仍然较低。

镇财政负担沉重。

近几年镇经济底子薄,财源建设后劲不足,存在较大的收支缺口,镇财政仍是“吃饭”财政;经济运行的质量较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工艺品、面粉、制砖等行业遭遇近几年的市场低谷,特种水泥厂等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新企业对财政贡献还不大,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两个比重”仍然还很低;乡村教师及办学经费由镇财政向县级上解资金,加大了县级收入范围,减少了镇级分成比例;镇财政支出刚性增长,收支矛盾日趋突出,镇财政负担重已严重制约了镇域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

通过实施“环境创新”,我镇的经济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仍不适应加快发展的需要,与外地相比还有差距。

一些部门的少数人, 自己不干事,也不让别人顺利干事,“开门招商, 关门宰商”,造成投资环境不优。

有些上级部门没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缺乏“服务意识”、“纳税人意识”,乱罚款、乱收费、乱执法、多头执法的现象普遍存在,“政府、企业两头急,部门办事中梗阻”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地指标不足,用地缺口很大,土地、项目立项、环保等审批手续繁杂,运转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不利于镇域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

三、关于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是新一届镇党委成立后的开局之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承上启下、十分关键的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必须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明年经济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又快又好发展为方向,确保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农民负担“五条底线”不出事;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民营经济、可用财力“四大重点”工作快发展;加快全镇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化”进程;坚持以内力引外力,借外力激活内力“两种手段”;着力抓好以农村支部“一把手”为主体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在加快“二次创业”、推进“工业兴镇”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比增长30%;其中,农业增加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1%和30%,实现财政收入15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增长18%。

做好关键之年经济工作,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大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工业强镇步伐。

一是加快实现与兴福的经济对接,以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产业集群和园区经济为载体,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务求在投资力度、创新型企业培育、企业家队伍建设上取得突破,形成“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工作合力,加快推进工业强镇建设。

二是坚持“抓大带小、择优扶强”的方针,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实施“千万元企业工程”,集中力量抓好千里马物流、银泉机械、泰元家具、新兴厨房、广达不锈钢、博星砂布等项目建设,把企业作为拉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举全镇之力,加大配置扶持力度,全力以赴加快建设进程,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认真做好可行性论证,积极筛选和储备一批后续大项目,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进一步扩大经济规模和总量。

四是充分发挥交通和区位优势,以小城镇建设为原动力,大力发展商住业、餐饮业,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重点扶持千里马物流公司发展,加快建设运输、信息、存储配送“三大平台”提升镇域经济三产经济总量,尽快使服务业发展速度赶上并超过生产总值增速,显著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一是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形成“引商、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要牢固树立“大外资”和“域外资金即外资、借助外力大发展”的思想观念,千方百计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激活民间积累的大量资本,全方位、多渠道地吸引外地资金和社会资金,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水平和质量效益。

二是强化政府作为,认真制定规划,出台优惠政策,发挥好推动作用,鼓励优势民营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支持企业加快设备升级,提高装备水平,重点扶持博星砂布公司与韩国合资项目、钢板项目等尽快建成投产,提高市场竞争力。

从加工和制造业入手,发展专业配套协作生产,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

三是搞好政策扶持,着力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培育与保护。

坚持“先破后立”,“先发展,后规范”,放水养鱼,大胆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障碍,像抓“封山育林”一样,严禁一定期限内各职能部门随意上门执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