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LTCC旋磁铁氧体材料及器件
LTCC旋磁铁氧体材料及器件
干粉料
通过离子取代可以获得不同的Ms值及其不同的铁磁共 振线宽△H的YIG
烧结温度与缺铁配方
VSM测试
XRD测试
SEM测试
降低电损耗
SEM测试
电阻率
XRD测试
添加Mn离子
降低电损耗
VSM测试
微量添加对比饱和 磁化强度影响不大
其他性能
降低磁损耗
不同温度的SEM图
添加In离子的烧结温度的研究
V2O5低 熔点
全桥电 路
(a)74LS04引脚图
(b)CC4013引脚图
(c)74LS00引脚图
(d)改进后的电路原理图
PCB版图
1 2
3
实际电路测试
先将1和2连接 然后断开,将2和3连接
难于控制
驱动电路设计—— 单片机电路实现
单片机模 块
液晶显示模 块
全桥电路模 块
正向脉冲幅度可达2A,宽度0-3000μs可调,步进100 μs
反向脉冲幅度可达2A,宽度0-200μs可调,步进1μs
2.第二种设计方法: LTCF移相器建模仿真设计
设计指标: 频段:X波段(8~12GHz); 中心频率:9.2GHz; 带宽; 驻波: VSWR≤1.5; 插入损耗:≤1dB; 相移量>360°
器件模型
LTCF封装模型
1—磁阻断介质膜;2—弯曲耦合微带;3、5—接地电极;4—铁氧体基 片;6—激励线圈电极
目标:f 0=9.2GHz, VSWR≤1.5,≤1.5dB
综合考虑损耗和 VSWR 最终选取L=6.0mm
耦合间隙S对性 能影响不大,最 终我们取 S=0.5mm
弯曲藕合线长度l=6mm 中间带线宽度w1=1.2mm 边带宽度w2=0.8mm 带线间隙s=0.5mm 激励线宽度w3=1.2mm
研究思路:根据要求,通过掺杂Al 、In 、Zr等离子来改 变Ms值和△H 值,并找到其最佳烧结曲线。
晶体结构
空隙结构
离子空间分布
空隙位置全被金属离子占据;占位倾向与离子半径, 化学键等因素有关。
工艺流程
为什么
YIG的固相法工艺流程图
Y2O3, Fe2O3
球磨 干燥
干粉体
预烧
烧结
YIG
预烧粉 体二 次 球 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iZn铁氧体与陶瓷及银电极的共烧研究
问题:介质与铁氧体烧结不匹配,全部烧裂
新型掺杂——玻璃相B6Bi10Si2Zn7(BBSZ)
配料
球磨
蒸干烧结
12小 时
2℃/min至 1000℃ 保温1小时 1℃/min至 810℃
急速冷却
去离子 水
0.0wt%
0.5wt%
1.0wt%
1.5wt%
2.0wt%
4.0wt%
Bs随BBSZ掺杂量增加而先增加后 减小
Hc随BBSZ掺杂量增加,先明显减 小,后略微增加
Mg含量对性能的影响
Zn含量对性能的影响
传统掺杂 BBSZ掺杂
Mg含量对性能的影响
Bs随Mg含量的变化曲线
Bs随Mg含量的增加减小
Hc随Mg含量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 加
Br/Bs随Mg含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 减小 Mg取0.15
Hc随Mg含量的变化曲线
剩磁比随Mg含量的变化曲线
Zn含量对性能的影响
CAD图
光绘膜
移相器剖面示意 图
铁氧体基 片
K=14的LTCC介质 片
切槽后的铁氧体基片
丝网及丝网印刷机
印刷完成的基片
移相器实物
现场测试图 VSWR测试图
S21测试图
插入损耗不理想,大约为12.055dB 驻波比VSWR=1.1347
驱动电路设计——模拟电路实现
触发 器
延时电 路
时钟电 路
单脉冲电路
10.2 LTCC旋磁铁氧体材料及器件
1 10.2.1 YIG旋磁材料 2 10.2.2 LiZn旋磁材料 3 10.2.3 Y型六角铁氧体旋磁材料 4 10.2.4 微波介质陶瓷系列
10.2.1 YIG旋磁材料
低损耗YIG旋磁材料及器件研究
研制YIG旋磁材料的方案:
1)YIG材料的烧结特性与缺铁配方的研究 2)制备不同饱和磁化强度Ms的YIG 3)通过离子取代降低YIG的电磁损耗 4)通过掺杂或工艺改进降低烧结温度
网框
测试分析
隔离度为 -22.142dB
10.2.2 LiZn旋磁材料
1 10.2.2.1 LiZn铁氧体材料研制 2 10.2.2.2 移相器及驱动电路设计与制作
10.2.2.1 LiZn铁氧体材料研制
指标要求 确定主配方 掺杂研究 LTCC工艺
Bs=240mT,Hc<150A/m,Br/Bs>0.85
LTCF移相器建模仿真设计 仿真相移约为230°
仿真相移大于360°
S21 VSWR
返回
片式LTCF移相器的模版设计及制作
从整体设计、丝网的设计制作、膜片的加工、样品生胚、最终制作出来的样品 的照片如图所示。
LTCC工艺实现
参考现有的铁氧体流延配方,在生产线进行铁氧体材料流延。第一次流延 结果不理想:膜片不均匀,划痕明显,物法利用。改进配方后取得理想的 效果:划痕消失,膜片基本均匀。
XRD测试
降低磁损耗
不同温度的SEM图
添加Zr离子的烧结温度 的研究
V2O5低 熔点
XRD测试
降低磁损耗
VSM测试
Zr离子的添加量的研究 介电与损耗
介电常数 在13左右
环形器建模与参数设定
HFSS建模
YIG铁氧体
仿真与分析
VSWRmax小于1.22
环行器的制作
样品
切割
画图
外腔 生磁片
印刷 组装
Br/Bs随BBSZ掺杂量增加而先增加 后减小
最佳掺杂量在1.5wt%
μ′随掺杂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 μ″随掺杂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
---Mg+Bi助烧剂掺杂降温研究
选Mg含量X=0.1配比,加入Bi2O3(0wt%, 0.25wt%, 0.5wt%, 1wt% )
Bs随X值的变化曲线
Hc随X值的变化的曲线
Br/Bs随X值的变化曲线
Hc随X值的变化的曲线
900°烧结,0.5wt%Bi含量的样品比较接近LTCC的要求
10.2.2.2 移相器及驱动电路设计与制作
1.第一种设计方法
目标:f 0 =9.2GHz, VSWR≤1.5, ≤1.5dB
L S 对弯曲耦合带状线的长度L和耦合间隙S进行优化
Bs随Zn含量的变化曲线 Br/Bs随Zn含量的变化曲线
Hc随Zn含量的变化曲线
Bs随Zn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Hc随Zn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Br/Bs随Zn含量的增加也成逐
渐下降的趋势 Zn取0.3
掺杂研究
传统掺杂——Bi2O3, V2O5
掺杂明显增加了Bs,过度掺杂Bs略微减小 掺杂明显减小了Hc,过度掺杂Hc略微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