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高层结构优化之含钢量分析

超高层结构优化之含钢量分析

由于本项目主体为100m高层和超高层,这里暂以常用结构形式—框筒结构为例进行分析;
(一)框筒设计要点
1、对核心筒要求
核心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宽度不宜小于筒体高度的1/12。

根据《高规》:核心筒外墙厚不应小于200mm,内墙厚度不应小于160 mm。

墙肢应布置均匀。

2、对外围框架柱的要求
周边框架柱的柱距一般可取8-10 m。

框架柱与核心筒壁中心的距离一般可取6-12 m。

②建筑平面布置上力求规则
③建筑物的体型应规整
④柱网尺寸应均匀
⑤控制层高。

层高每降低100 mm,造价降1%左右,墙体材料可节约10%左右。

⑥抗侧力构件位置
⑦建筑立面尽量少做复杂构架、外凸较大线条。

选用合理的基础形式
合理选用钢筋
采用新结构形式、新型楼盖、隔墙系统(隔墙费用占造价12%左右)。

2、混凝土的选用及优化分析
现浇框架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40。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宜采用C30,不宜大于C35。

梁板式筏基不宜大于C40。

30层左右的百米高层,其竖向构件及水平构件混凝土等级搭配如下:
C40(C30)—C35(C30)—C30(C25)——C25(C25)
一般梁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的,对梁弯矩影响较小,所以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控制在C25-C40范围内。

一般板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的,对板承载力无明显提高,所以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控制在C25-C30范围内。

补充:
当顶板采用无梁楼盖,车库区增加5kg/㎡,覆土区增加0.3—0.5m(规划要求),含钢量增加5—7 kg/㎡。

若干天然筏基,此部分含钢量增加15—20kg/㎡
纯塔楼地下室增加10kg/㎡
考虑消防荷载,增加5—7k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