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的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的使用

• 例3:“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 框题
• 江海交汇之地 •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 吴越文化与旅游
-
20
总结
• 一是从区域的自然地理方面寻找其“特别 显著的征象和标志”;
• 二是从区域的人文地理方面寻找其“特别 显著的征象和标志”。
特别提示:教给学生找“特别显著的 征象和标志”的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
• 状态或过程的比较:通过对某个要素或部 门在区域的变化状态与别的区域作比较,找 出它的特征性状态,以明确区域差异。
-
25
认识地理联系
-
26
认识联系的角度
• 认识区域间的联系。因区域间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所 产生的联系。
• 认识区域内的联系。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 的影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等。(重 点关注)
-
27
认识区域发展
-
28
需认识的基本方面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提供的条件(优势) 和限制(问题);
资源的种类、质量、数量,空间分布有 什么特点,有什么影响;利用自然资源 方面的经验、教训
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什么水平,人口、 民族、传统等对区域发展有什么影 响。
-
29
核心技能
-
30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中的核心技能
• 认识区域内的差异。一个区域内部也是存 在差异的。
-
24
区域差异的认识方法—区域比较
• 要素现象或本质的比较:通过对地理要素(或部门 )其全部或部分现象及性质的比较,从比较中找出 差异最大的现象或性质,得出差异性的结论。
• 类型和结构的比较:通过对某个要素(或部门) 的各种类型在区域内的比重与其他区域作比较, 取比较大小顺序或比重最大的类型或成分作为表 征差异性的结论。
是由尺度决定的。
-
8
如上配置的依据:空间尺度
从一般情况看,随着尺度增大,空间异质性 将会降低,因为其间的很多细节将会被忽略。 也就是说,在大尺度上我们比较多地关注于
空间的整体特性。
那么,小尺度的区域呢?
例:
地理位置的描述:大洲与地区、国家因 尺度不同,描述的侧重点有一定的差异
-
9
-
10
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 边的主要因素是
• 它产生了什么作用? 空间推理能力 空间表述能力
• 怎样使它有利于自然环境和人类?
-
32
基本方法
-
33
地理学思考问题的“空间逻辑”
• 将特定地理空间经实证所获得的空间规 律性法则,透过演绎法类推应用到“其 它的空间形式”上,借以类推“其它的 空间形式”也存在这样的空间规律性; 或藉以分析影响其空间结构的因果关系 。
-
12
七年级上是从全球尺度认识地球的
• 整体上阐述一些有关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 原理
• 基本事实:地球形状、大小、海陆分布等 • 基本概念:经线、纬线、天气、气候等 • 基本原理:分布规律、因果联系等
说说看,初中地理中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
13
总结
大尺度更重视“共性”,或更重视整体性。 小尺度更关注“个性”,或更重视差异性。
• 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 • 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 • 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 • 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 • 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
31
地理六大问题与地理技能
• 它在哪里?
培养哪些地理技能?
• 它是什么样子的?
空间定位能力
• 它为什么在哪里?
空间格局的觉察能力
• 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辨 标识 志综 的合 能区 力域特别显著的征象与
-
14
七年级下、八年级则是将世 界组织为区域加以认识
• 认识区域特征 • 认识区域差异 • 认识地理联系 • 认识区域发展
-
15
认识区域特征
-
16
区域特征的认识思路
• 找出该区域特别显著的征象和标志,并将 这些显著的征象和标志综合起来,勾画出 该区域的整体性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下、八年级下所选区域 均突出了区域的“特别显著的征象和 标志”。
4
将世 界组 织为 区域 加以 认识
-
5
八年级上
• 中国地理总论
-
6
八年级下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地理环境特征和旱作农业区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
土高原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地理环境特征与水田农业区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
21
认识区域特征的显著征象和标志的路径
• 区域地形特征——通过读地形图加以概括 • 区域气候特征——通常通过分析气候资料(多分
析以图的形式呈现的资料)加以概括 • 区域其他自然要素的特征 •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
22
认识区域差异
-
23
区域差异的认识角度
• 认识区域间的差异。差异是在比较中产生 的,认识区域间的差异也可以用比较的方 法。
主要内容
总体驾驭
基本脉络 核心技能 基本方法
修订依据 修订说明 修 订 思 路
修订细节-Βιβλιοθήκη 1基本脉络-
2
七年级上
地图、地形图——一种认识工具、表达 工具
先从全球角度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 运动以及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气候、人 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地域发展
差异。
-
3
七年级下
-
将世 界组 织为 区域 加以 认识
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 门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 湾省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干旱的地区 第二节 塔里木盆地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高寒的自然特征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
区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将世界组织为区域加以认识
-
7
如上配置的依据:空间尺度
为什么有的地理事物要从全球的角度去加以 认识,有的要放到“地方”的角度加以阐释? 地理空间尺度有大有小,并有一定的等级,分 析和解决地理问题,要对尺度大小进行选择。 地理学家认为地理区域的内部复杂性和差异性
-
11
空间尺度的等级
• 通过认识大尺度的区域,用以“探讨全球或全大 陆范围内的分异规律和内部结构特征,从而揭示 全球或全大陆的总体特征”;
• 通过认识中等尺度的区域,用以“分析国家或大 地区范围内区域总体特征和地域分异规律,以及 该地区对大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
• 认识小尺度的区域,以便“揭示局部地 区区域特征和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中 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
-
17
以区域“显著的征象和标志”为框题
• 例1:亚洲的框题 • 雄踞东方的大洲 • 世界第一大洲 •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 复杂的气候
-
18
以区域“显著的征象和标志”为框题
• 例2:日本的框题 •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 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
19
以区域“显著的征象和标志”为框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