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结题报告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结题报告

山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行动研究课题课题总结报告书课题承担单位:课题名称: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课题开始时间:课题结题时间:课题组负责人:联系电话:E-mail地址:2012 年5月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如何合理运用有限的教育经费,建立实用、高效的校园网,也是很多学校在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共同面临的问题。

我校在校园网建设中,注重规划、合理建设,特别注意资源库建设。

为了充分开发和使用资源,抓好人员培训、促使设备高效运行,形成“使用→提高→研究→使用”的良性循环,使“路、车、货、人”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提高校园数字化的功效,我们于2006年12月申请立项了山东省课题《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现有课题组成员5人。

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建设基本适合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资源库,使资源库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服务,为教学研究和主题教育服务。

加强学校网站和资源库模块化、共创性和共享性。

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为推动学校教学服务。

上述内容,已经制约了我校的教育、教学的效率,在我校资源库应用时期中已经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时候。

二、研究过程(一)研究队伍组建在申报了课题之后,为了扎扎实实的开展教学研究,申报课题之初便在全校进行了研究的技术力量的搭配组合。

不仅有电脑专长的老师,还有学校其它专业的教师,在校园网和资源库建设上不仅有技术还有内容。

研究成员组长:成员:(二)调查研究我们首先在,调查了老师们使用网络资源的内容;调查了老师们使用网络资源的方式;征求各部门和各教研组网络布局的情况;研究其他兄弟学校网站的内部组成、功能和应用范围;研究其他兄弟学校网站的优点和缺憾。

(三)课题分工和责任定位我校校园网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具体分成学校管理平台的设置、学校网站的模块化和共创性管理、资源的进一步引进、组合、整理、资源库管理系统的研究和提高师生网络应用水平等五项子任务,有专人负责。

(四)网站的建设过程在建设完校园网的同时,我校的学校网站就已经开始使用了,但由于一开始的网站使用了静态网站的技术,要添加内容比较麻烦,完全要依靠信息技术老师来完成,这样,加大了信息技术老师的工作量,反而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学校信息不能很快的在网络上发布,成为了我校信息校园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2005年下半年,信息中心的成员在校长室统一指导下,对学校网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由以前的静态网站转变成现在的由ASP技术支撑的动态网站,对外24小时完全开放,完成了网站模块化和共创性管理的需求,为每个科室和教研组分配了自己的资源模块空间,设定了每个部门的不同职责的工作区域,也为每个教研组设定了六大板块,分别是:教师简介、校本资源、优秀教案、学科资源、优秀课件和学科课题,老师们自己可以通过后台管理来添加和管理自己科室和学科的资源,每一个部门负责人或教研组长是本部门或教研组的大板块的管理员,定期检查和监督自己板块上的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存在性,信息技术老师只要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就可以了,这样以便学校网站的共同创造和维护,方便了老师和管理员。

现在我校网站()文字资料资源有,可以进行网站内部的查询和搜索功能,可以实现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的分层管理模式。

(五)提高师生网络应用水平为了让学校的老师都能灵活方便的使用我校的资源库,我们组织老师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工作。

我们每年都组织新分配的老师进行学校资源库平台的使用培训,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我们也组织一些专业培训,例如如何使用我校学校网站后台来上传资料、如何使用FTP上传和管理资源库等,这些既使老师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为共创学校资源库奠定了基础。

(六)研究过程中的资源库系统的管理我们采取下载和上传分离的方法来管理资源库。

在学校内部为了更方便地让老师下载资料,采用直接下载的办法(不用用帐号和密码进入),这样让所有的老师都可以快速的方便的下载自己想要的资料,但上传资料要用特有的FTP帐号和密码才能上传,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乱上传内容的情况,也可以防止老师上传地方错误的情况发生。

(七)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资源库的建设情况我们于2007年申请立项了山东省重点课题《校园网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现有课题组成员6人。

本着校园网资源库建设为教学服务的宗旨,我们已经建成了一个具有学校特色的资源中心,存储资料覆盖面广,知识有一定的深度(现在已经存储的容量有800GB以上,其中包括视频、图片、声音、文字、积件和课件等,注明了属性和内容摘要,并已经合理的分配在各个教研组和科室中,便于每个老师方便的查询和下载)。

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成立了一个建设和管理班子,具体由教务处领导,信息中心负责管理和维护。

管理人员对资源库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管理,进行资料的电子化转换工作,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从网上搜索和下载更新的信息资源。

根据我校网络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从下面三种途径进行资源库的建设:网络搜索和下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信息社会的今天,社会上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取不胜取。

因特网已成为当今世界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网络真正的价值在于其广袤丰富的资源,它已经成为学校教师收集教育教学资源的主渠道。

通过网络搜索和下载、通过代理服务和INTERNET上大量免费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站进行链接,直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购买一定的教学软件。

近几年来学校对教学软件的建设投入了一定的资金。

一方面,通过电教馆春、秋季电教教材的征订完成大部分教育教学软件的购买,另一方面,自主建设。

这主要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在资源中心建立了不同学科,不同部门,不同类别的分类文件夹。

通过NAS的FTP服务,为每个部门、教研组和教师分配了不同的用户名、密码和权限。

信息中心也通过摄影、摄像还建立了一手的教学资料。

我校由学校统一安排,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牵头,由专人管理、制作、收集、分科、类建立起来的各教研组资源,各有特色、各具风格,使优秀的资源得到了共享,加大了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方便了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了“学科有大库,人人有资源,处室网管理”的新型的教育教学管理局面。

学科教师是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他们通过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制作了一批优秀的教学课件,另外根据学科的需要,自己下载了一些教学软件和资料,通过FTP服务,完成相关资料的上传和下载,最后由信息中心人员进行整理。

(八)资源库内容的进一步扩充随着课程改革的到来,我们原有的资源已经跟不上要求,所以在尽量扩充资源库中的资源,更好的为教育服务。

我们继续从前面讲到的三个方面来扩充新课程的资源,利用我们对老师培训的有利条件,创造一个全民共建资源库的氛围。

三、成果(一)现有网络设备和使用情况我校网络中心采用三层交换机堆叠模块,初步实现千兆带宽到交换机,百兆到桌面。

并架构三台服务器,分别为:代理服务器、网络管理服务器、WEB服务器(邮件服务)。

学校现有客户端200多个(固定),2个多媒体网络机房, 1个多功能报告厅,1个多媒体制作室,1个多功能演播室, 45个教室都装备了液晶投影仪和视频展示台。

多媒体开课率达40%以上。

我校网络管理制度健全,由校长专门领导,分管电教的副校长牵头,带领信息中心成员管理维护网络(见附件一)。

(二)网络资源的应用建设校园网的根本目的是应用,网络环境搭建成功后,当务之急是如何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化课堂教育、教学及管理?1、利用网络优化课堂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资源的整合:将网络资源更好的应用于教学,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营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网络方便快捷的展示功能丰富了课堂教学环境,加大了课堂知识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如:利用网络上的终端在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等场地,教师直接利用互联网上相关网站的资源直接进入课堂教学;另外,要运用网络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主要体现在三个变化上:一是改变备课方式。

由“备教材、备教法”变为“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媒体和网络”;二是传统教学开始变为多媒体网络教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和现实的限制,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三是课堂教学变精彩了。

由过去“我教,你听”“我灌,你受”的没有活力的课堂变得气氛活跃了,静态变动态了,抽象变具体了,学习难度降低了。

如教师们将网络引进了语文、英语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接受活生生的口语训练,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突破了“课上听讲、做笔记,课外复习笔记、写作业”的固有模式,激发学生在课外把语文、外语当成一种娱乐和交流的工具来掌握。

2 、开展网络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选择,学会提出问题,学会运用网络资源学习。

为学生开辟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在学好教材同时,有更多的选择,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既可按照教师的要求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网上选择学习内容,可以各自交互式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查阅学科影像资料等。

如我校地理教师已经多次探索、实践了网络教学,并针对学生间的学习能力差异,开发出了不同程度的资源库、习题库,使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相应的训练,很好的解决了“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难题,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得以实现。

同时学生们通过网络通信讨论问题、交流经验,给教师的计算机发信息包等,以获得教师的个别辅导,这样进行的小组协作学习,可使学生能获得最大的主动性和多方位的帮助,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 、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共享是多媒体教学网络信息资源系统的一大优势,我校教师利用“校校通”资源平台,将自己的精品课件、优秀教案、论文、试题等随时上传到校园网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还可以自由选取搜集资源库中的文、图、声、像媒体素材,为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 Internet 上的教学站点,查询学习和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

(三)网络资源的建设我校已经成功建设的资源总容量达800多GB,其中包括视频、图片、声音、文字、积件和课件等,注明了属性和内容摘要,并已经合理的分配在各个教研组和科室中,便于每个老师方便的查询和下载。

把FTP服务和国之源合理结合,通过多个渠道和平台,是老师可以用最短底时间找到资源库中的内容,方便快捷。

(四)网络资源的网站建设我校现在的对外开放的网站域名为:。

首页中包含我校最新的通知、新闻和资源名称,也有进入每一个部门或教研组的通道,可以方便的使用网站提供的查询工具来查找网站上的资源。

四、思考现在学校教师在庞大的资源库支持下,得到很多便利,但随着资源库的日渐增大,管理资源库的平台已经是我校资源库建设的一个瓶颈,科学地、网络化地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并应用于教师日常工作中,已经是我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