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钓鱼岛文献综述

钓鱼岛文献综述

中日关系中的钓鱼岛因素
摘要:中日两国对于钓鱼岛主权的归属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在争论,是近代以来影响中日两国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的问题。

一直以来,钓鱼岛都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而且也涉及历史及法律方面的各种问题。

中日两国又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如何处理好两国涉及核心利益的议题,对维护东亚区的和平与稳定双边友好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时在各自民族主义点燃的国家情绪下甚至都有走向战争边缘的危险,其中在钓鱼岛问题上更是如此。

中日两国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从加强中日关系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入手,分析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路径。

(一)关于钓鱼岛问题现状的研究
石家铸的《钓鱼岛问题的现状与中日关系》较为系统阐述钓鱼岛问题现状,该文对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尤其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错误做法进行了详细举证,指出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强硬政策并极力加强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企图制造日本占有钓鱼岛的既成事实以迫使中国承认钓鱼岛是日本领土,文章同时指出近年来日本对于东海大陆架的调查尤其值得关注。

漠帆的《钓鱼岛问题大事记》和《钓鱼岛问题大事记(续编)》则对从明代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一直到2001年钓鱼岛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发展现状以大事记的方式进行了梳理,是了解钓鱼岛问题来龙去脉的重要资料。

张世均的《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与中国人民的“保钓”斗争》除论述了钓鱼岛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外,从政府和民间两个层次论述了中国人民的“保钓”斗争。

(二)钓鱼岛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研究
胡宏雁的《钓鱼岛问题与中日关系》阐述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但由于战争等历史原因及美国的横加干涉,钓鱼岛这个悬而未决的领土争议问题成为横亘在中日心头的一个经久难消的“领土疙瘩”.近年来,作为牵制中国发展的一个政治筹码,日本一直在钓鱼岛问题上做文章.这个问题愈演愈烈,今年日本当局竟然厚颜无耻地上演购岛闹剧.严重冲击着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钓鱼岛问题关乎中日关系、亚太局势稳定.需尊重历史,从维护中日关系、亚太局势的大局出发,审慎对待、处理钓鱼岛问题此外,徐斌的《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杨丹的《从钓鱼岛争端看日本军事发展走向》和《从相关法案看钓鱼岛》、赵平安的《钓鱼岛问题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等论文均
指出日本之所以在钓鱼岛制造事端,其目标基于整个东亚的战略框架,充分暴露了日本政治右倾化,并成为影响中日安全关系的核心问题。

同时杨凡惠的《钓鱼岛问题及其影响下的中日关系》中指出钓鱼岛争端的始末过程,也更加明显地显露出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窃取性.钓鱼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两国同为亚洲大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只有相互携手,才能开创亚洲美好的未来。

(三)关于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方案
包琴霞在《中日钓鱼岛领土争端的演变与现状——以“搁置争议”原则为中心》论述应该正确认识钓鱼岛领土争端在中日关系中的定位问题,领土争端已经持续了40多年,但它没有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重大障碍,可见这是一个可以控制和避免升级的问题,关键在于当危机出现时,应该冷静处理而不是高调挑衅.为了避免争端的激化和升级,中日两国政府应该在坚持“搁置争议”原则的基础上,达成5项共识.搁置岛屿主权争议,共同开发海洋资源,这一政治的务实的方式可谓是解决权益争端的一项创举,相信遵循这一方针钓鱼岛问题会和平顺利解决。

两国政府应充分信任,通过谈判协商达成一系列协议搁置主权问题的争执,但不意味这双方改变自己的立场,搁置争议是为了和平解决争端,共同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彻底解决领土的确权问题,以发展的长远的眼光看待主权问题。

在周边资源开发问题上可以以公司的形式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共同保护。

吴辉在《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一文中提出了以下可供选择的途径:(1)搁置岛屿争议,共同开发海洋资源。

其具体步骤包括:首先两国政府通过谈判和协商,尽力达成一项协议以实现“搁置争议”;其次,在进行共同开发的技术问题上可考虑沿北纬30度将东海划成南北两区,在明确有关权利方所主张的大陆架范围的重叠区域的基础上,再行商谈合作开发。

(2)双方本着公平互谅精神,运用成比例法进行协商划界。

(3)通过双边协调仍无法解决争端时,可以考虑将问题提交国际法庭仲裁或接受司法解决。

钓鱼岛问题作为两国间的领土争端,可以充分利用国际法予以解决。

通过国际仲裁和国际法院判决的法律方法来解决争端,可以避免外交谈判中长期的谈而不决的问题。

从客观方面来讲,钓鱼岛长期处于日本的实际控制之下,时间越长对我国越不利。

因此,寻求司法解决也是解决钓鱼岛争端的又一可行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