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灿烂人生》影评观后感

《灿烂人生》影评观后感

《灿烂人生》影评观后感《灿烂人生》影评观后感这位女教师的一生,她要面对一个家庭,还有这家庭的四位小孩,可能不是原装的,但是她希望让孩子们更好的领悟这个社会 -----点开《灿烂人生》,结果那个周末两天都安静的待在电脑前,这部电影6小时长度,而我看了两遍。

这部电影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性影响表现的如此完整,可以视为心理学的教学电影,我为人物所入迷,也陷入深深的思考,终于决定第一次写一篇影评。

正如本人最喜欢,记忆最深刻的小学时学的寓言—《小马过河》所揭示的,人生有多重的真实,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观点和角度不一样。

当自己觉得很对的时候,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观点。

《小马过河》中,牛和松鼠都是基于自己真实的体验告知小马。

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的不同,造成每个人的观点和角度都有或大或小的差异。

笔者现在三十一岁,通过书籍和视频培训教程自学过心理学,这篇影评主要是基于心理学的观点赏析影片,由于知识水准和人生阅历都尚浅,影评自然有偏颇之处,各位看官不需全部认同。

该影片采用一个广角镜头,用序时法(时间从1966年跨到93年),通过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发展变化,来刻画时代大背景下,个人-家庭-社会,三者间的交互关系和影响。

而我认为,最值得注意的是原生家庭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这也是本影评的主线。

因为剧本是艺术化的,并非全部取自生活,而影片最终的拍摄更是对剧本的结构性反应,因此还原影片的家庭时,显得材料不够多,很多事情未交待,并且分析家庭人物的相互影响时也显得有些矛盾。

影片里核心家庭的人物构成为:第一代:父亲A,母亲B;(名字没查找到) 第二代:排序第一的姐姐-祖安娜;第二的男孩—尼古拉;第三的男孩—马迪奥;第四的女孩—弗兰茜丝嘉;第三代:尼古拉的女儿—萨拉;马迪奥的儿子—安祖;弗兰茜丝嘉的两个儿子—米高、(另一个名字不详);另外影片的主要人物有:马迪奥的情人-米雷拉(后成为尼古拉妻子);尼古拉的前妻—朱丽安;尼古拉的亲密朋友-卡路和麦卡维;马迪奥心爱的人-佐珍;其他人物略。

注意的问题:1、由于翻译的问题,本人英文水平有限,不确定是否尼古拉是哥哥,马迪奥是弟弟,从影片B和米雷拉看相片一幕来看,他们相差1至2岁;2、马迪奥、祖安娜、尼古拉的妈妈不确定是已世,还是只离婚,影片未提及过。

弗兰茜丝嘉是A与B共同生活后所生,影片未提及A与B共同生活的时间点,但从马迪奥、祖安娜、尼古拉非婚生,以及彼此间年龄,应该是在马迪奥、尼古拉还小时A与B一起生活的,此时祖安娜应该年龄较大了。

(从尼古拉对B讲述为何与A在一起时的好奇来判断)以下进入影片的家庭分析。

A是一个商人,头脑活络,善于发现商机并敢于承担风险,生意经营的很好,属于中产阶级收入水平。

在妻子生下祖安娜、尼古拉、马迪奥后,与B相遇,后组成家庭,并生下女儿弗兰茜丝嘉。

此时尼古拉、马迪奥都还小,对生母没有什么记忆。

A为了生意经常在外,比较少和孩子们相处。

受职业影响,A很懂得用幽默的语言讨好别人,或者说很懂得鼓励和欣赏别人。

正是这个特点吸引了B,B决定与有三个孩子的A一起生活。

B是一所中学的文学老师,对拉丁语,法语文学等都很熟悉。

B热爱自己的教学职业,投入大量时间在自己的工作中,以致也很少和孩子们沟通交流。

B也是一个很有爱心,很有耐心和仁慈的女性,从影片中每周一次一个下午医院为马迪奥瘫痪的同事做康复治疗以及经常带学生图书馆,送学生回家等可以知道。

A与B常常因为个性的差异而争吵,但争吵中不会出现情绪泛滥,以致于人身攻击的情形,通常都是A以幽默和讨好收场。

(争吵的发展一般为:埋怨—批评-轻蔑-冷战)所以尽管经常争吵,AB的感情却一直维持。

祖安娜受B影响,认同B,尊敬B,形成了人应该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竭尽全力的观念,当她通过努力成为检察官后,更是全副身心投入到事业中。

她在环境污染非常大的城市工作,后成功将污染环境的企业主送入牢狱并赔偿环境修复资金。

在意大利黑手党活跃的西西里岛,经常有法官检察官等政府官员死于黑手党之手,在所有人都不愿意被调往该城市时,她却乐意接受调任。

祖安娜在事业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生活上却一塌糊涂。

因为全副身心投入工作,疏于家庭,祖安娜慢慢和丈夫形同陌路,以致于分居。

为了抵挡空闲时间里的空虚,排解寂寞,祖安娜更是疯狂的投入工作,企图用工作填满生活,在别人面前总是工作狂的形象,而且坚强无比,雷厉风行。

当和父亲A谈论自己的生活的时候,祖安娜才放下防御的面具,流露出悲伤和寂寞。

祖安娜却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没有遗憾。

为了工作拼尽全力却疏于家庭的女强人们,你们是否在祖安娜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设想一下如祖安娜一样,你们是否也不后悔呢?是否没有亲密的朋友,家庭里彼此疏离如路人,但有成功的事业,工作中的艰辛和挫折只有自己知道,你们想要这样的生活吗?尼古拉在姐姐学习努力,成绩也好,深受母亲喜爱的情形下,为了赢得A、B极其有限的注意力和关爱,发展出一种善于讨好别人,(习得A),善于和别人相处的个性,成了家庭里的甜心儿。

而且可以推断,A和B都非常喜欢尼古拉。

尼古拉非常聪明,但自知在学习成绩上无法和姐姐相提并论,所以并没有在学习上投入大量的时间,从影片中尼古拉第一次意外得到A的成绩时,大喜过望的情形可以知道。

他主要的时间都集中在“做一个好人”,并且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主要来自于和别人的亲密的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尼古拉没有发展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拒绝别人的能力,通常都是主动为了讨好别人放弃自己的利益。

他视这样的做法为“爱心和仁慈”,显然,尼古拉也是受B的影响,认同B的爱心和仁慈,并内化在自己身上。

他在一次嫖妓中,因为妓女的贫困和被人欺凌而深深同情,提出付钱但却不发生关系。

尼古拉因为自己的个性,结识了两个同样来自中产家庭的非常亲密的朋友—卡路和麦卡维。

(从卡路到英国读研究生、他结婚时的场景和拥有汽车以及一个布置很好的用于自己和朋友聚的房子判断,麦卡维则在聚会中声称父亲将跑车借给他用)家庭差距很大的人很难成为长期的亲密朋友。

尼古拉大学医学专业毕业后和麦卡维、卡路以及马迪奥一起国外旅行(此时马迪奥高中毕业)、正在此时马迪奥带一位自闭症患者佐珍逃离精神病医院,尼古拉的“应该”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和不善于拒绝,使得兄弟二人一同帮助佐珍。

佐珍的聪明和漂亮同时吸引力兄弟二人,但因为法律的不允许,佐珍又没有护照,生父又不愿意接纳她共同生活,他们只能决定送她另一个医院。

佐珍此时选择不拖累兄弟二人,情愿被警察带走,送回精神病院。

在马迪奥决意不旅行后,尼古拉独自到丹麦旅行。

后因为意大利佛罗伦萨发生大水灾,“爱心和好人”的义务感又促使尼古拉返回佛罗伦萨做义务帮助。

在佛罗伦萨,尼古拉遇到了朱丽安,被她精通的钢琴演奏能力和漂亮所吸引,一见钟情,当即决定跟随朱丽安都灵生活。

为讨好朱丽安,尼古拉一同参与了朱丽安热衷的学生运动,并学习朱丽安所喜欢的解剖学,而不是尼古拉在丹麦时自己的决定—精神病学。

朱丽安生下女儿萨拉后,并没有从事自己的专业-数学相关的职业,也没有以演奏钢琴为职业,而是其他不相关的工作。

尼古拉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医生。

朱丽安在职业上没有进展,并且越来越变得激进,易怒,认为社会不公。

与尼古拉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朱丽安放弃了弹钢琴,从不为尼古拉演奏。

尼古拉的凡事忍受,不懂得拒绝的个性使得朱丽安越来越没有边界,夫妻也越来越疏离。

尼古拉的挫败感、沮丧、寂寞和困惑,也许也有潜意识下的愤怒,使得尼古拉才想起了自己当时决定要学习的心理学,并开始学习。

尼古拉学习并认同创新的心理学理论,极力反对旧理论中对病人隔离治疗以及电击治疗的方式。

并在病人控告主治医生时,协助病人成功赢得诉讼,将坚持残酷疗法的主治医生送入牢狱。

尼古拉学成后进入医院学习,并在新理论疗法下取得很好的成效,工作大有起色。

而朱丽安却变得激进后难于与他人相处,被迫辞掉工作,失业在家,结识并加入了当时的共产党左翼团体。

夫妻二人已经变得形同陌路,最终朱丽抛弃家庭,安离家出走,加入了左翼团体的政治活动。

尼古拉在这过程中始终不敢劝阻朱丽安,对朱丽安百般忍受。

尼古拉从小到大培养的信念是——只要我乖,人就爱我。

但是在朱丽安身上却没有得到同样的结果,如他之前的人生经验完全不同。

他仍然期待朱丽安会回心转意,有一天会赢回朱丽安的爱。

始终在等待朱丽安。

投射到他的车上,他多年来没有换过车,没有换房子。

尼古拉在工作上遇到了老病人-佐珍,他采用的新理论疗法,使得佐珍的病情慢慢好转。

现代心理学在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发展,各种理论不断发展融合,尤其结合科技的发展(核磁共振技术等),脑科学、神经科学的最新成果交叉影响,尤其实证心理学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值得提及的是依附理论和相关的爱情心理学,认识到身心(生理和精神)不可割断。

尼古拉不断学习并在工作中实践,尤其在认识自己方面不断进步,人格不断健全。

他越来越深入了解自己,自己的家庭和家人。

但在马迪奥一直不能突破自己的心理缺陷,一直在生活在混乱中挣扎,却不能勇敢站出来干预他的生活,使他的生活回到正轨。

以至于在马迪奥自杀后,痛苦后悔不已。

他痛定思痛,决心站出来阻止朱丽安走向犯罪的不归路。

在反复思量后,尼古拉设计配合警察,将参与暗杀行动的朱丽安以被捕坐牢为代价,希望她的生活能回归正常。

尼古拉表现出足够的宽容和耐心,在朱丽安坐牢时,表示愿意娶她并等待她出狱。

这是极大的勇气,饶恕和接纳朱丽安,希望用爱来感动朱丽安。

但朱丽安为自己的过错和不负责的行为深深自责,始终没有勇气重新回到尼古拉身边。

尤其女儿的怨恨和疏远,尤其成为她难于逾越的障碍。

尼古拉以极大的勇气在坚持,甚至为此与女儿产生冲突。

他以一种成熟的爱照顾女儿萨拉长大,使得萨拉让单亲家庭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成长成一个有主见敢于坚持自己观点的女性。

(如大家对她男友的长发都不以为然时,她却让男友坚持自我。

)这一切在尼古拉认识马迪奥的情人-米雷拉后慢慢发生了变化,米雷拉的宽容,温柔和简单生活的生活观深深吸引了尼古拉。

尼古拉对她慢慢对她产生爱恋,但因为身份关系和对朱丽安的承诺,尼古拉一直保持单身。

虽然也和不少女性保持性关系,解决生理需要。

后朱丽安出狱,因为自觉难以获得其他亲人真心的谅解,也因为内疚,朱丽安选择独身隐居,几乎外出不离身的墨镜成为她的写照,羞于面对世人。

尼古拉自此放弃感化朱丽安,并在女儿结婚后,决定为爱突破自己,和米雷拉结婚。

马迪奥!马迪奥是一个悲情人物,正如尼古拉和马迪奥的儿子形容的那个形象—阿基力士。

每每想到马迪奥,都为这个人物而伤感,百感交集。

也许和我自己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有关吧。

马迪奥的形象,让人想到一个困在牢笼里的老虎,不断的想突破囚禁他的牢笼,不断的坚持和努力,头破血流,在各种尝试,各种失败面前,屡败屡战,最后终于累了,意识到自己无法突破,满身伤痕绝望而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