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


×××
实验项目名称 不同类型缺氧
实验人员
撰写报告人: ×××
小组成员: ×××
专业年级信息
××× 年级 ××× 专业第××× 班第 × 实解缺氧的分类; (2)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 (3)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特征。
变慢 棕褐色 8min 变快 棕褐色
讨论与反思 (1)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小组只记录了其中一只小鼠的呼吸频率,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每个个 体都会存在差异,就像是每个人的呼吸频率都是有区别的一样,所以应该要观察记录每一只小鼠的呼 吸频率等一 从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小鼠的呼吸频率变化是从正常变慢,然后变快,最后到死亡,小 鼠死亡时黏膜的颜色变得暗红。
正常 淡红色
变慢 暗红色 剧烈 暗红色
12min
临终前小鼠耳朵血管颜 色变紫绀,眼睛颜色暗 红,毛色暗淡,行动变 缓,身体抽动
正常 淡红色 12min
频繁 剧烈
小鼠濒死前,狂躁好动,
并伴有剧烈抽搐,张口
樱桃红色 呼吸,四肢僵直,二便 失禁
变快 樱桃红色
正常 淡红色
变快 棕褐色 变慢 棕褐色
7min
死亡时,二便失禁,四 肢僵直,眼睛变黑
3) 由于吸入气氧分压逐渐减低,外周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增加,当其含量超过一 定量时,小鼠皮肤黏膜呈现脱氧血红蛋白的暗红甚至紫绀色。
(3)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的小鼠在总体上来看都是狂躁好动,反应剧烈,呼吸频率变快后又 逐渐减慢直至死亡,死亡时小鼠的眼睛黏膜、鼻子、尾巴、耳朵均呈樱桃红色,四肢僵直。
2) 小鼠呼吸频率一开始从正常变慢可能是由于缺氧导致机体代谢降低,能量不足,所以活 动缓慢;呼吸频率变快是濒死前一种类似“回光返照”的现象,血氧分压降低到一定程度可刺激化学 感受器导致呼吸深快,这是机体进行的代偿性的活动,使功能暂时恢复正常;由于呼吸加强,呼吸肌 所做的功和氧耗量增加,过度通气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可加重脑缺氧,因而呼吸中枢受到抑制而致呼 吸减慢,小鼠临死前呼吸微弱,最后失代偿则小鼠缺氧而死亡。
3.材料与方法 材料或/和动物 2动物:成年小白鼠,雌雄不拘
材料: (1)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 (2)器材: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酒精灯、注射器及针头、粗剪刀、组织镊等
方法(即实验步骤) (1)乏氧性缺氧
1) 观察记录小白鼠正常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等指标; 2) 将小白鼠放入装有钠石灰的密封广口瓶中,塞紧瓶塞; 3) 每 3 分钟重复观察上述指标 1 次,如有其它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 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2) 将一只小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3) 用量杯先取甲酸 3ml 放于试管中,再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 2ml,塞紧瓶塞; 4) 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各项指标的改变。 (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 选取体重相近的小鼠 2 只,观察正常指标; 2) 分别通过腹腔注射 5%亚硝酸钠 ml/只; 3) 随后立即取其中 1 只小白鼠腹腔内注入 1%亚甲蓝溶液 ml; 4) 另 1 只立即注入生理盐水 ml; 5) 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各项指标,比较 2 只小白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 4.结果(文本,图,表等表示)与讨论(针对结果的分析)
4) 由于小鼠体内形成了大量的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颜色鲜红,故其眼睛黏膜等部 位均呈现樱桃红色。
3min 活动较为敏捷,躁动
195
6min性缺氧
正常
正常,眼睛鲜红,耳背灰白
80
亚甲蓝救治
3min 活动力较强,眼睛变暗,嘴变黑 120
6min
活动变缓慢,尿失禁,腹腔胀大,
见蓝色物质
75
生理盐水对照
3min
活动较缓慢,运动迟缓,眼睛变 31

6min 突然亢奋,耳背毛细血管明显 127
实验结果
观察指标 缺氧类型
一般状况
呼吸频 率(次 /min)
呼吸 幅度
皮肤黏膜
正常,眼睛鲜红,耳背灰白
80
缺氧
3min 动作迟缓,眼睛暗红、无神
60
6min 尾巴颜色变黑,眼皮低垂睁不开 180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正常
正常,眼睛鲜红,耳背灰白
80
缺氧
因为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与氧气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为氧气的 210 倍,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后就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复制出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3)亚硝酸钠中毒性中毒 NaNO2 为一强氧化剂,当注入小鼠腹腔后经吸收进入体内,可使 Hb 分子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 离子,形成高铁 Hb(MHb),从而失去携氧能力。
2) 从理论上说,正常情况下,该组小鼠呼吸起初应该是无明显改变,以后因缺氧严重,呼 吸中枢受到抑制,呼吸才减慢。因为一氧化碳中毒时,小鼠的动脉氧分压仍为正常,而氧含量、氧容 量均降低,因此,组织不能获得足够的氧,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器的刺激取决于动脉血氧分压,而与氧 含量无关。
3) 但是,从我们组得出的数据来看,小鼠的呼吸频率一直高于正常水平,呼吸加快,出现 该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因为:①把小鼠放入广口瓶时,小鼠受到了惊吓;②取作为正常对照的小鼠呼吸 频率数值并不是我们用来做实验的该小鼠的数值,因此可能实验小鼠的本身正常的呼吸频率就是较快 的。
2.实验原理 (1)乏氧性缺氧 将小白鼠置于密闭的盛有钠石灰(NaOH·CaO)的容器中,容器中的 O2 而呼出的 CO2 则和水蒸气一起被 钠石灰吸收。
因此,在缺氧瓶中的小鼠,瓶内氧气逐渐被小鼠所利用,而小鼠呼出来的二氧化碳被缺氧瓶中钠石灰 所吸收,从而复制出乏氧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利用甲酸(HCOOH)在浓硫酸中加热可释放出 CO 的反应,将 CO 通入放置小白鼠的容器中,CO 与 Hb 结 合形成碳氧 Hb,使 Hb 失去与 O2 的结合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