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的评定PPT课件
④.痉挛的特殊表现
• Ⅰ.巴宾斯基反射: 为痉挛性张力过强的 特征性伴随表现,巴 宾斯基反射反射阳性 时足大趾背屈
.
19
• Ⅱ.折刀样反射:当 • Ⅲ.阵挛:在持续牵 被动牵伸痉挛肌时, 伸痉挛肌时可发生, 初始产生的较高阻力 特点是以固定频率发 随之被突然的抑制发 生的拮抗肌周期性痉 动而中断,造成痉挛 挛亢进。常发生于踝 肢体的阻力突然下降, 部,也可发生于身体 产生类似折刀样的现 的其他部位 象
2
第一节 概述
.
3
1.肌张力
• a. 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 一种 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 b.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 础,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所必须 的。
• c.也是保证肢体运动控制能力、空间位 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需的条件
.
4
• 2.正常肌张力有赖于完整的外周神经和中 枢神经系统调节机制以及肌肉本身的特性 (如收缩能力、弹性、延伸性等)。
(二)异常肌张力
1.肌张力迟缓 2.肌张力增高:痉挛、 僵硬 3.肌张力障碍
.
10
.
11
1.肌张力驰缓
(1)定义:表现为降低或缺乏、被动运动时的 阻力降低或消失、牵张反射减弱、肢体处于关 节频繁地过度伸展而易于移位等现象
(2)原因:a.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可为暂时性状态 ,其发生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 部位决定 b.外周神经系统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c.原发性肌病
• b.相对持续,且不依赖牵张刺激的速度;
.
26
• c.齿轮样僵硬的特征是在僵硬的基础上存在震 颤,从而导致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中收缩、放 松交替出现;
.
16
Ⅱ.中度痉挛的特征: a.被动运动肢体时,出现中度强度的牵张
反射;
b.做被动牵张活动时,在全关节活动范围 的1/2处即出现抵抗和阻力
.
17
Ⅲ.重度痉挛的特征: a.被动活动时,往往从运动的开始就诱发
出很强的牵张反射;
b.做被动牵张活动时,在全关节活动范围 的前1/4处便出现抵抗和阻力
.
18
.
20
• Ⅳ.去大脑强直和去皮层强直:去 大脑强直表现为持续的收缩,躯 体和四肢处于完全伸展的姿势; 去皮层强直表现为持续的收缩, 躯干和下肢处于伸展姿势,上肢 处于屈曲姿势。两者均由于牵张 反射弧的改变所致。
.
21
• ⑤痉挛与肌张力过高的区别
• a.肌张力过高时的阻力包括:动态成分和静态 成分。
.
23
• b.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因中枢神 经因素造成肢体处于异常位置,并由此 导致非神经因素的继发性改变。
• c.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肌张力过 强是神经性因素和非神经性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痉挛与肌张力过强并非等同。
.
24
• (2)僵硬
• ①.定义: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 各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 象
.
14
• 牵张反射( stretch reflex myotatic reflex )指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 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包括 腱反射和肌紧张。
.
15
③.特征:
Ⅰ.轻度痉挛的特征: a.被动运动可以诱发轻度的牵张反射,需借助被
动运动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b.做被动牵张运动时,在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 1/4处才出现抵抗和阻力,检查者可以较容易 地完成被检查部位的全关节范围的运动
.
6
(一)正常肌张力
1.分类
a.静止性肌张力:是指肌肉处于不活动状态下肌肉 具有的张力
b.姿势性肌张力:是指人体变换各种姿势(如协调 的翻身、由坐到站等)时肌肉所产生的张力
c.运动性肌张力:是指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张 力
.
7
2.特征
(1)关节近端的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部运动
(2)具有完全抵抗肢体中立和外来阻力的运动 能力
• ②.原因:常为锥体外系的损害所致,帕金 森是僵硬最常见的病因。
.
25
③.表现:
• Ⅰ.齿轮样僵硬:齿轮样僵硬是一种对被动运动的 反应,特征为运动时交替地释放和阻力增加而产 生均匀的顿挫感
• Ⅱ.铅管样强直:是一种持续的僵硬
④.特征:
• a.任何方向的关节被动运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 阻力都增加;
(3)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 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力
.
8
(4)能够保持原动力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5)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 程中转换为固定姿势的能力
(6)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 运动或某一肌群单独运动的能力
(7)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 抗感
.
9
.
12
• (3)特征
• 临床上可表现为:柔软、驰缓和松弛, 加之邻近关节周围肌肉共同收缩能力的 减弱,导致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扩大,腱 反射消失或缺乏
.
13
2.肌张力增高
(1)痉挛
①.定义: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 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异常 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②.原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常见于脊 髓损伤、脱髓鞘疾病、脑卒中脑外伤、脑瘫、 去皮层强直、大脑强直等
• 动态成分为肌肉被动拉伸时神经性(反射性的) 因素和非神经性(生物力学的)因素所致的阻 力。
• 静态成分则是肌肉从拉长状态回复到正常静息 状态的势能,为非神经性因素
.
22
• 神经性因素表现为肌肉运动单位的活动由 于牵张反射高兴奋性而增加,中枢神经系 统损伤后的痉挛、折刀样反射和阵挛皆属 此类
• 非神经性因素则表现为结缔组织的弹性成 分和肌肉的粘弹性成分的改变,尤其是肌 肉处于拉伸或缩短位制动时。
• 3.临床上的肌张力是指 医务人员对被检 查者的肢体进行被动活动所感觉到的阻力。
• 4.肌张力的内容:a..肢体的物理惯性.b. 肌肉和结缔组织内在的机械弹性特点.c.反 射性肌肉收缩
.
5
一.肌张力的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正常 肌张 力
异常肌 张力
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弛缓
肌张力的评定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医学科 徐海东
Tel:15889944021
.
1
第一节 概述
一、肌张力的分类 二、影响肌张力的 因素
第二节 肌张 力的评定
一、肌张力的检查方 法
二、肌张力的评价标 准
三、反射检查标准
四、被动运动评定
五、主动运动评定
六、功能评定
七、生物力学评定方 法
. 八、电生理评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