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一中2011级理综周考生物试题4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一中2011级理综周考生物试题4

郫县一中高2014届理科综合能力测试(4)物理部分命题人:蒋光亮 审题人:张杰浩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全卷共110分.注意事项: 1.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方框内.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修改.第Ⅱ卷用0.5mm 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2.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满分,选不全的得一半分数,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 ,在斜向上的拉力 F 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则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物体A 对地面的压力可能为零B . 物体A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可能为零C . 物体A 一定受到了地面摩擦力的作用D . 物体A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它的重力2、如图所示,I ,II 分别是甲、乙两小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先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 v -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判断A 、两车在s t 8=时再次相遇B 、甲、乙两小车运动时,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两车在s t 2=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图线交点对应的时刻两车相遇3、“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A 、B 所示。

“神舟十号”飞船经点火变轨在A 轨道上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交会对接形成联接体,联接体仍在A 轨道上运行。

由此可知A 、“天宫一号”在A 轨道上运行的角速度大于“神舟十号”在B 轨道上运行的角速度B 、“天宫一号”在A 轨道上运行的向心速度大于“神舟十号”在B轨道上运行的向心速度C 、对接以后,“神舟十号”的运行周期与B 轨道运行周期相等D 、对接以后“神舟十号”的机械能比在原轨道B 上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机械能大4、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在充电后不切断电源,此时板间有一带电尘粒恰能在电场中静止.若正对的平行板左右错开一些,则A .带电尘粒将向上运动B.尘粒带正电C.错开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B到AD.错开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A到B5.如图,A、B是粗糙水平传送带的两个端点,物体每次滑上A端时的瞬时速度相等,当传送带不动时,物体到达B端后作平抛运动,撞在斜面上的C点,则A、若传送带以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物体一定撞在斜面上C点的下方B、若传送带以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物体一定撞在斜面上的C点C、若传送带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物体一定撞在斜面上C点的上方D、若传送带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物体一定撞在斜面上的C点6、如图所示的同心圆(虚线)是电场中的一簇等势线,一个电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着直线由A向C运动时的速度越来越小,B为线段AC的中点,则有A.电子沿AC运动时受到的电场力越来越小B.电子沿AC运动时它具有的电势能越来越大C.电势U A>U B>U CD.电势差U AB=U BC7、如图所示,质量均为的、两物块叠放在竖直轻质弹簧上保持静止后,弹簧被压缩了,现用大小等于的恒力竖直向上拉,使向上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B、当从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的距离等于时,与刚好分离C、与刚分离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等于D、从开始运动到与刚分离的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一直增大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8.(17分)Ⅰ.(6分)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 。

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其中 x 1 =7.09cm 、x 2 =7.71cm 、x 3 = 8.31cm 、x 4 = 8.90cm 、x 5 = 9.50cm 、x 6 =10.11cm 。

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 m/s2 (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 .木板的长度B .木板的质量m 1C .滑块的质量m 2D .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3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 )。

Ⅱ.(11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 ,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0 m/s 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 kg.甲、乙、丙三位学生分别用同一装置打出三条纸带,量出各纸带上第1、2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0.18 cm 、0.20 cm 和0.25 cm .(1)若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最好选哪位同学的纸带__ (填甲、乙、丙).(2)若按实验要求正确地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连续三点A 、B 、C 到第一个点O 的距离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 s),那么(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①纸带的________端与重物相连.(填“左”或“右”)②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 时,重物的速度v B =________.③在从起点O 到打下计数点B 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是ΔE p =________,此过程中重物动能的增加量是ΔE k =________.④通过计算,数值上ΔE p ______ΔE k (填“>”“=”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⑤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点9.(15分)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规定:黄灯刚亮时,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继续通行,没有越过停止线的不得通行,停车时不得越过停止线,违者将被扣6分,并处20至200元罚款。

我国一般城市路口红灯变亮之前绿灯和黄灯各有3s 的闪烁时间。

某天,小雨驾车将通过郫县某主干道某交通信号灯路口时,当车到停止线的距离时(前面无车辆),车速为,看到绿灯刚好开始闪烁。

在下面两种处理方式中均不计驾驶员反应时间,求解:(1)若她立即采用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方式刹车,要能使车停在停止线以内,加速度至少多大;(2)若她立即采用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匀加速抢信号灯的方式通过,但发现信号灯变为黄灯时,车仍未到达停止线,小雨又立即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匀减速制动,在红灯亮时,请判断汽车是否在停止线以内。

10.(17分)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细杆竖直放置,细杆右侧距杆0.3m 处有一固定的正点电荷Q ,A 、B 是细杆上的两点,点A 与Q 、点B 与Q 的连线与杆的夹角均为=37°。

一中间有小孔的带电小球穿在绝缘细杆上滑下,通过A 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为3m/s ,取g=10m/s 2。

求:(1) 小球下落到B 点时的加速度(2) 小球下落到B 点时的速度的大小。

11.(19分)如图,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穿过光滑小环D ,绕过轻质光滑定滑轮O ,一端与放在光滑斜面上的物块m 1连接,另一端与穿在光滑水平细杆上的小球m 2连接,m 2左端通过水平细线固定在竖直墙壁上,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当m 2静止在A 点时,轻细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30°,D 、A 间的距离为1.2m 。

已知斜面倾角θ=370,m 1=2kg ,m 2=1kg ,sin 370=0.6,cos 370=0.8,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细杆、斜面足够长。

试求:(1)水平细线对m 2的拉力大小;(2)若将与m 2相连的水平细线剪断,小球运动的最大速度;(3)将水平细线剪断后,物块m 1从B 点沿斜面运动0.4m 到C 时的速度。

郫县一中高2014届理科综合能力测试(4)参考答案物理部分(110分)第Ⅱ卷(共4题,共68分)8.(17分)Ⅰ.(1)0.60(2分)(2) CD(2分)(3) (2分)Ⅱ.(1)乙(1分) (2)①左(1分)②0.98 m/s(2分) ③0.49 J(2分) 0.48 J(2分) ④> (1分)实验中存在着阻力(1分) ⑤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重物的机械能守恒(1分)10.(17分)求小球至B的加速度,从受力分析出发,探求小球在A、B两点的受力情况,从而确定加速度的关系。

在A处,小球受力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K·……⑴在B处,小球受力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K·……⑵由⑴、⑵得a=2g=20m/s2小球从A到B受到的合力为变力,故不宜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抓住A、B处在等势面上由A到B电场力做功为零这个特点,用动能定理求解。

mgh AB=解得v B=5m/s19.(19分)解:(1)分析A、B受力如图,由平衡条件可知:对m2有:(2分)对m1有:(2分)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N(2分)(2)小球速度最大时,正好在D点正下方,m1速度为零,对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得:(3分)代入数据得:m/s (2分)(2)设物块运动到C时,小球运动到E,此时绳与细杆间的夹角为β,由数学知识可知,,(2分) m1从B滑到C的速度为v1。

由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得:(2分)由速度分解知识可得:(2分)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m/s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