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地质灾害图件编制方法
耕植土 含植物根系、砖瓦砾
黄土状土 褐黄色,土质不均匀,含钙质菌丝
古土壤(黑炉土) 黑褐色
黄土 褐黄色,11.2~14.3m软塑,近饱和状态
19.2m
古土壤 褐红色,含钙质结核,粒径 1~15cm 钙质结核 粒径2~8cm 黄土 淡黄色,可塑 古土壤 褐红色,土质均匀 黄土 淡黄色,含钙质结核,粒径1~1 0cm不等 古土壤 褐红色,含钙质结核,粒径约2 cm 黄土 褐黄色,钙质结核含量高,粒径 1~7cm,最大11cm 古土壤 黄土 淡黄色,含少量钙质结核,粒径约5cm 古土壤 黄土 淡黄色,含少量钙质结核,粒径2~7cm 古土壤 底部含少量钙质结核,粒径约 1cm 黄土 淡黄色 土质不均匀 古土壤 褐红色,底部含少量钙质结核,粒径约 5~8cm 黄土 淡黄色,含少量钙质结核,粒径3~5cm 古土壤 褐红色,含少量钙质结核,粒径约5cm 黄土 颜色由褐黄色渐变为淡黄色,含少量钙质结核, 粒径约5cm 古土壤 褐红色,底部含少量钙质结核,粒径约 1~3cm 黄土 淡黄色
岩土分层(m)
地地
柱状图
层 层 层 孔 高 比例
单代 位号
厚
深 程 1:500 (m) (m)
岩性描述
备 注
1.0 Q3 6.9
1.1
1.0 790.0 7.9 783.1 9.0 782.0
6.7
4.2
第
0.3 1.3
四 1.5
系 Q2
1.0 0.8
更
3.2 0.5
新
2.5 2.6
世
1.0 1.7
13 流域 XX流域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
14
XX流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
15
XX流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
16
地质灾害调查照片集
17 重要原 钻孔柱状图
18 始数据 探槽、平洞、竖井展示图 19 相关的 岩、土、水样品试验分析数据图表 20 图件 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及图件
21
其他相关图件
调查
勘查
必须 √ √ √
③ 泥石流沟及隐患应划分明确的汇水面积、物源区 及堆积区(可利用DEM采用流域划分程序确定); ④ 地面沉降应采用年平均速率、累计沉降量等栅格 数据或等值线表征,以及反映地面沉降程度的建筑 地基沉陷、井管突起等现象。 ⑤ 地裂缝应采用线表示,并标明长度、活动速率; ⑥ 主要活动断裂及历史地震震中、历史地震地质灾 害; ⑦ 广义地质灾害及其他要素。
45.6 745.4 50.9 740.1 53.0 738.0 54.8 736.2
N2 10.0 0.8
第 三 7.3 系 1.1
N 4.0
5.0
2.5 0.5
64.8 726.2 65.6 725.4
72.9 718.1 74.0 717.0 78.0 713.0 83.0 708.0 85.5 705.5 86.0 705.0
(4)镶表基本内容 ①岩土体类型特征表 ②工程地质分区表 ③主要褶皱断裂一览表
2022/3/22
综合工程地质图的主要内容及要素
(1990年,任国林等,中国工程地质图 )
流域地质灾害灾害调查评价的综合工程地质调查宜围绕外动力地质现象、地质 灾害和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调查为重点,加强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活动构造与 地震地质灾害以及诱发条件的调查与填图。
⑤外动力地质现象及其他要素(广义地质灾害); ⑥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气象、水文地质条件(泉、湿 地、浅层地下水埋藏界线及深度、地下水类型等), 覆被与土地利用类型、人类工程活动(采矿、工程 加载、切坡、水事活动)等数据。
2022/3/22
(3)镶图基本内容 ① 岩土体综合工程地质柱状图(岩石干抗压强度、 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岩体质量参数等;土体的物理 力学性质等); ② 剖面图; ③ 构造纲要图; ④ 坡度分区图; ⑤ 地貌分区图; ⑥ 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流域地质灾害 调查评价成果图件编制
提纲
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图件类型 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图件编制内容 三、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图件编制要求 四、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要求
2022/3/22
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图件类型
1. 我国目前涉及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岩石 土
碎屑
斜坡地质灾害类型示意图(据许强)
据彭建兵
6
重点调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系(1:1万)
7
重点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图系(1:1万)
8
大比例工程地质测绘图(1:2000)
9 勘察点 重大地质灾害勘查平面图和剖面图(1:500-1:2000)
10
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11
XX流域综合工程地质图(1:10万~1:25万)
12
XX流域地质灾害分布图
综合工程地质图
I48E004006(和政县)
综合柱
状图
综合工程地质图
图例
镶图
工程地质剖面图
责任签
2.3 地质灾害分布图
——确定地质灾害类型、数量、位置、稳定性等,基 础性、专业性
(1)主图内容 ① 简化基础地理底图,25m分辨率地形阴影; ② 用点、线、面表征不同类型崩塌、滑坡及隐
患点要素,如滑坡后壁、边界、堆积体、滑动方向 等及属性数据库;
地质灾害编图
线要素 滑动路径
在1:50000的图件中,大型、中型、小型灾害以点图元 标示,巨型、特大型点则以线图元勾画实际周界范围。
在1:10000的图件中, 所有规模的地质灾害 均需实际圈划灾害体 范围。
稳定性可用红、黄、 绿三色分别表示不稳定、 基本稳定、稳定;
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裂 岩溶塌陷、矿山环境等。
2.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拟解决的问题
(1)基础地质环境条件与孕灾背景-综合工程地质图(基础性) (2)某一地区滑坡发育特征?-滑坡编录(Landslide Inventory); (3)什么地方易发生滑坡(空间)?-易发性(Susceptibility); (4)可能发生滑坡的规模、速度及潜在破坏范围多大(强度)?-产出 特征(Run-out);-加强滑坡机理与成灾模式研究 (5)特定时间段内某一地点在诱发因素作用下发生滑坡的概率?-危险 性(Hazard); (6)受灾对象(承灾体-Element at risk)在遭受特定规模滑坡时的破 坏程度?-易损性(Vulnerability); (7)某一滑坡发生时导致了多大的损失?-后果(Consequences) (8)某一时间段内特定滑坡发生的期望损失?-特定风险(Specific Risk) (9)某一地区由于滑坡发生的期望损失之和?-总风险(Risk)
√ √ √ √ √
√
推荐 必须 推荐 √
√ √
√ √
√ √
√ √
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成果 图件编制内容
2.1 实际材料图 2.2 综合工程地质图 2.3 地质灾害分布图 2.4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 2.5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图 2.6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
2022/3/22
2.1 实际材料图
——投入的实际材料、完成的地质工作的展示,成果质 量评定的关键依据。
三趾马红土 红色,含钙质结核,粒径1~2cm,54.15~ 54.95为次级滑带,其间多处见滑面,滑面角度25~30 度; 62.9~63.5为次级滑带
钙质结核 粒径1~2cm,含锰斑
三门系泥岩/硬粘土 褐红色,含灰绿色斑点及锰斑67.0 ~71.0为主滑带,其间见多处滑面,且角度40~80度不等
泥质细砂 灰白色 三门系泥岩/硬粘土 暗褐红色,含灰绿色斑点,75.15~ 75.30为扰动带,75.15、75.30处分别见滑面 含砾砂质泥岩/硬粘土 褐黄色,砾石以石英为主,粒径 1~3mm不等,含结核及锰斑,结核粒径0.5~1 cm 砾砂 褐红色,砾石以石英为主,粒径0.5~2cm不等
地质灾害在主图上的表示
2022/3/22
综合分析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的 基础上,提出典型滑坡成灾模式模式,作为镶图内容。
2022/3/22
2.4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专业性、服务性 (1)主图基本内容
① 基础地理底图+25m分辨率地形阴影+地质灾 害分布图;
综合工程地质柱状图
岩石地层单元; 岩石性质说明; 岩体结构特征; 构造节理裂隙
发育程度; 单轴抗压强度; 岩体质量系数; 物理力学特性 工程地质岩组
分类; 特殊岩、土体;
影响区域性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的沟谷断面工程地质测绘
长寿沟滑坡分布与工程地质剖面图
活动构造与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宝鸡地区主要活动断裂与历史地震震中
⑤岩土、水样品位置及原始数据资料等; ⑥专项调查研究工作的位置及相应的原始数据 资料; ⑦其他来源数据资料(收集的钻探、物探、工 勘报告等)。
(2)镶图内容: ①工作区索引 ②工作程度
(3)镶表内容: 工作量统计表
2022/3/22
野外实际材料图及原始资料数据库
原始资料信息化要求
建立野外观测点物理图 层,必须具有野外编号、 统一编号、坐标、类别 等属性信息,并建立与 野外数据表、野簿等扫 描件(pdf、照片等) 的链接;
(1)主图内容
①突出不同层次工作程度(重点调查区、勘察区、一般 调查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目的性明确。
②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类型、分辨率、时相;不同 分辨率DEM数据覆盖范围示意图及原始数据;
③野外调查点、测绘剖面空间分布及相应的原始数据资 料(野簿、调查表格的扫描PDF文件、照片等);
④主要工作实物工作量(工程地质钻探、山地 工程等)的位置及相应的原始数据资料记录(PDF 文件);
三门系泥岩/硬粘土 暗褐红色
记 录 翁伟东 审 核 石菊松 施工日期 2007.10.18 制 图 王继明 工程负责人 石菊松 出图日期 200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