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博物馆数字化展示艺术初探——基于江浙沪地区民族服饰博物馆的考察梁惠娥张守用贾蕾蕾服饰博物馆属于专业博物馆的范畴,它的营建主体与办馆的宗旨及目的息息相关,是收藏和展示服装服饰的重要机构,是宣传与弘扬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平台,同时,是研究服装服饰文化与制作工艺的重要科学研究机构之一[1]。
随着时代的发展,之前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的传统展馆陈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审美需求,静态的展示模式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与欣赏,这是直接威胁到博物馆未来生存的首要问题。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技术的出现,丰富与改变了传统服饰的展示形式,使展示形式呈现多层次、立体化的格调,就实地调研情况来看,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在服饰博物馆的运用已经普及,数字化展示技术逐步运用到服饰博物馆的展示领域之中。
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服饰博物馆数字化展示领域的成功运用,为服饰博物馆展示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新的数字化展示方式提供了技术条件。
因此,将民族服饰博物馆中对实物本身的数字化展示提升到展示艺术的层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我国民族服饰展示艺术现状、未来技术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探讨,挖掘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潜在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有助于利用数字化技术展示与弘扬民族服饰,振兴民族服饰博物馆事业。
一民族服饰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现状江浙沪地区的地理、文化、习俗相近,经济、科技发达,尤其是手工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2]。
在这得天独厚的大环境下,这一地区服饰博物馆的藏品以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工艺精湛而著称。
2014年4月中旬,笔者走访了江浙沪地区的七家民族服饰博物馆,这七家博物馆的收藏对象包括服装、饰品、服饰题材或相关文字、文献、美术作品、图片、照片、制作服饰品的工具等(表一)。
就调研情况看来,数字化手段以虚拟服饰博物馆、多媒体系统展示以及图片展示方式运用较多。
(一)虚拟服饰博物馆展示虚拟服饰博物馆是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服饰博物馆文物和历史以及其他场景的博物馆陈列方式,它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而运用较多的一种新型的服饰博物馆构建模式。
它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化技术,进行传统服饰的虚拟展示。
虚拟服饰博物馆最大限度地扩展了传统服饰博物馆的展示、演示等职能;同时,虚拟服饰博物馆通过软件或者硬件设备,为参观者在欣赏服饰的同时加入一些“新鲜”的交互体验。
在笔者调研的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中,该馆的虚拟博物馆展示带有交互功能,只要点击鼠标便可在屏幕上进行多角度、多侧面,或放大、或缩小地观看数字服饰文物,达到最佳的欣赏和学习效果。
展示更加富有弹性,与观众的交互性明显加强。
虚拟博物馆中的许多展品都是该馆收藏的珍品,由于多种因素不能长期进行实体展示,虚拟展示运行以后,弥补了民族服饰爱好者的遗憾,也满足了专业人员对其考察研究的需要。
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官方网站上“植入”了虚拟博物馆,这个网上虚拟服饰博物馆具有数字存储、资源共享、展览方式多样化等优点,通过三维模型、图像资料和文字说明等多媒体信息手段全面展示馆中的精品文物。
只要身边有电脑与互联网,体验者就可以随时随地欣赏文物,从而使观者更便捷地感受民族服饰独特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多媒体系统展示多媒体展示系统以网络为平台,是专业的“第五媒体”播放系统。
它可以使用户快捷地构建多媒体信息联播网,同时提供功能强大的“第五媒体”特有的编辑、传输、发布以及管理的专业化平台。
它运用高质量的编码方式将视频、音频、动画和图片信息以及滚动字幕通过网络这个媒介传输到各播放端,之后由播放端输出播放。
从笔者调研的七家博物馆实际情况来分析,民族服饰博物馆数字化展示艺术初探每家博物馆都运用了视频形式进行服饰及服饰文化的展示与诠释。
例如,上海纺织博物馆用几段视频为观者展示了从扎花到成衣的全过程,中国丝绸博物馆通过实拍纪录片来为观者诠释丝质服装的质地与美感。
这些视频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各民族服饰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还通过所拍摄的民族习俗展现了民族服饰在不同节日的重要意义,使参观者在感受民族服饰独特魅力的同时也了解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与视频相比,动画展示这一形式运用较少,在笔者调研的七家博物馆中,只有江宁织造博物馆与中国丝绸博物馆两家博物馆有所运用。
例如,江宁织造博物馆通过动画的形式形象地为观者展示了《康熙南巡图》、《云锦天衣》以及云锦的制作过程(图一),精美的画面配以优美的音乐使观者“身临其境”,赞叹不已;同时,该馆还运用了皮影戏的形式展示服饰文化(图二),直观形象且富有趣味。
又如,中国丝绸博物馆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展示了织布机的组建过程以及织布的动作模拟,因为对于服饰博物馆,除了民族服饰,服饰制作工具和方法的展示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使参观者体会到民族服饰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为当代的服装设计师留下了深入思考的空间。
(三)图片展示图片展示以多媒体设备为平台,分为动态图与静态图两种展示形式。
就调研博物馆实际情况来看,利用静态图片的居多,动态图展示只有宁波服饰博物馆与江宁织造博物馆有所运用。
由于每个服饰博物馆的展示特色不同,藏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图片展示方式的运用可以弥补实体展馆展品不足的缺憾,通过图片以及文字的介绍,可以使参观者更好地了解我国民族服饰发展史。
例如,中国丝绸博物馆利用静态图片展示形式展现战国至清代流行的袄裙袍服、补服、龙袍等宫廷华服和家常日用绣品,图片上的服装不仅样式与纹案非常精美,而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民族服饰研究人员具有很好的学习与研究意义;宁波服装博物馆利用“交互式”动态图与字幕展示了从先秦到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的服饰演变。
“交互式”动态图可以受控于参观者,参观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图片进行缩放操作来欣赏与研究,可以反复观察图片展示的文物,从而便于参观者更加深刻地了解民族服饰的纹案与制作技艺。
二民族服饰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现状分析在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到国民关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民族服饰博物馆的展示手段和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服饰博物馆利用数字化展示形式和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服饰博物馆的价值,使之成为民族服饰文化传承和再创造的有效途径;而服饰博物馆价值的发挥依赖于具有时代风貌的现代展示艺术,通过各种先进的信息手段和数字技术,将人性化科技与民族精髓完美结合,从而引导、教育民众、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服饰数字化不仅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是现代博物馆生存促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民族服饰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形式的优势1.数字化技术更具优势就实地调研情况分析,目前民族服饰博物馆展示形式较之20世纪90年代已经有很大进步,数字化手段呈现多样化。
如上文所述,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与美特斯服饰博物馆建立了虚拟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运用动画方式展示服装制作工艺并诠释服饰文化等。
把数字化展示方式运用到服饰博物馆,是服饰博物馆发展大势所趋。
特别是虚拟服饰博物馆,高清动态图片与虚拟展品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大减少了传统服饰藏品暴露于不适合其展示环境的次数,有利于延长服饰藏品的寿命;智能化的检索手段,有利于展览主题的形成和文物信息共享。
虚拟服饰博物馆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只要有一套软、硬件系统配置完整的多媒体设备就可以完成民族服饰的数字化展示;展示形式更加丰富,参观者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观看数字服饰文物,达到了最佳的欣赏和学习效果,充分展现了藏品的价值。
2.展示效果优于传统展陈方式无论是虚拟服饰博物馆还是动画、视频或图片,这些数字化的展示形式都有各自的优点,是服饰数字化展示必不可少的手段。
现代服饰博物馆的发展不断求新求变,新技术、新科技被不断地应用于服饰博物馆,丰富了展示的形式,也增加了展示的灵活性,使观者通过三维模型、影像资料、图片展示等新的方式能够更全面、直观地了解服饰博物馆的展品,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增强了藏品信息的表现力,多种手段的共同作用也进一步加强了展示气氛的感染力,拉近了观众与展品之间的距离。
同时,这些手段也能够使让观者从多角度获得更多的传统服饰知识、信息以并获得特别的艺术享受。
3.参观者与展品的“互动性”增强数字化展示技术融合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参观者更易于融入到民族服饰的展示氛围之中,优雅的民族音乐配合和谐的光照基调能营造出时光“穿越”之感,给参观者带来精神上的放松与升华。
尤其是“交互”式展示方式更能提高参观者的参与热情,与传统的参观模式相比,观众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随心所欲地观看藏品,放大或缩小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为民族服饰研究学者与民族服饰爱好者更好地欣赏、研究藏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愉悦的环境。
三当前民族服饰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形式不足之处近年来,民族服饰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形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虽然有些服饰博物馆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形色各异的“虚拟服饰博物馆”,但就实地调研情况来看,其中绝大多数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虚拟服饰博物馆的高度。
严格来说,目前的虚拟服饰博物馆还是局限于采用藏品虚拟模型、文字解说(图三),通过动画与图片演示等方式来展示服饰文物,交互性仍不够。
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博物馆”,不仅指服饰博物馆中的文物是虚拟的,还应包括与之匹配的虚拟场景和相应的交互手段,单凭简单的虚拟模型旋转、缩放等功能还达不到极具吸引力的效果;虚拟服饰博物馆的建立一定要把交互性和体验性等元素运用其中,利用互动的元素,增加观者参观的兴趣与热情。
如何将服饰文物虚拟展厅、服饰文化纪录片、服饰制作记忆流程影像等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折射出民族服饰的文化精髓与艺术内涵,从而为现代服饰设计人员提供技艺与纹案的灵感启发,是数字化展示价值之所在。
目前,民族服饰博物馆数字化展示方式还主要停留在实现技术层面上,而对数字化展示形式交互性设计和视觉表现方法很少有涉及。
例如,江宁织造博物馆所展示服饰文化的三维动画里的人物动作还很僵硬,服饰质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颜色不够细腻,缺少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如何更好地完善数字化展示方式,使之成为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展示系统,更好地调动参观者的参与热情,使参观者真正成为主动者等等,都是服饰博物馆展示设计人员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民族服饰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发展趋势在遵循服饰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基本原则大的前提下,把“体验”理念引用到服饰博物馆展示方式中,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博物馆所收藏的服装和织物的特殊性,“交互式虚拟服饰博物馆”将成为宣传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的主要渠道,观者可以通过体验式的展示方式对服饰文物中蕴含的感情性、象征性、符号性等进行把握,了解展品的信息;同时,也获得一种传统服饰文化的体验和精神的满足。
(一)体验式展示方式的核心与原则体验式展示方式最核心的理念,以观者的精神感受为中心,所用音响、灯光环境的设计以及展品的位置与展示方式等都服务于体验,成为体验的基础和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