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第三版 知识总结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第三版 知识总结

第1章1. 给水排水系统功能:向各种不同类别的用户供应满足需求的水质和水量,同时承担用户排出的废水的收集、输送和处理,达到消除废水中污染物质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2. 给水用途通常分为: 生活用水 、 工业生产用水 、 市政消防用水 。

3. 生活用水包括: 居民生活用水 、 公共设施用水 和 工业企业生活用水 。

4. 排水工程系统: 为及时收集和处理和处理废水而建设的废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的工程设施。

5. 根据排水系统所接纳的废水来源,废水可分为 生活污水 、 工业废水 和 雨水 。

6. 给水排水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有 水量保障 、 水质保障 和 水压保障 。

7. 给水排水系统可划分为哪些子系统?1)原水取水系统。

有水源地、取水设备等;2)给水处理系统。

用各种物化生方法的水质处理设备和构筑物;3)给水管网系统。

即输水与配水系统;4)排水管网系统。

污水和废水收集与输送管渠、水量调节池、提升泵站及附属构筑物等;5)废水处理系统。

用各种物化生方法的水质净化设备和构筑物;6)排放和重复利用系统。

包括废水收纳体和最终处置设施。

8. 给水排水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其组成部分具有 流量连续关系 。

9. 三个水质标准:1)原水水质标准:作为城镇给水水源,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2)给水水质标准:供应城镇用户使用的水,须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要求;3)排放水质标准:废水处理后要达到的水质要求,应按国家国家废水排放水质标准及受纳水体承受能力确定。

10. 三个水质变化过程:1)给水处理:即将原水水质净化或加入有益物质,使之达到给水水质要求的处理过程。

2)用户用水:即用户用水改变水质,使之成为污水或废水的过程,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3)废水处理:即对污水或废水进行处理,去除污染物质,使之达到排放水质的标准。

11. 水的机械能有 位能 、 压能 、 动能 。

12. 水在输送中的压力方式有 全重力给水 、 一级加压给水 、 二级加压给水 、 多级加压给水 。

13. 给水排水管网应具有的功能有 水量输送 、 水量调节 、 水压调节 。

14. 给水管网系统由 输水管(渠) 、 配水管网 、 水压调节设施 及 水量调节设施(清水池、水塔、高位水池)等构成。

15. 排水管网系统由 废水收集设施 、 排水管网 、 水量调节池 、提升泵站 、废水输水管渠 和 排放口 等构成。

16. 用水量日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

yd d Q Q k 365= 用水量时变化系数: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dh h Q Q k 24=17. 居民生活用水量:由给水系统统一供给的城市用水量为规划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用水; 综合生活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公共设施用水量之和;城市综合用水量:在城市用水量规划设计中,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设施用水量,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市政用水量,未预见用水量及给水管网漏失水量总和。

18.给水管系统如何分类?各类给水管网系统有何特点?(1)按水源的数目分类:①单水源给水管网系统②多水源给水管网系统(2)按系统构成方式分类:①统一给水管网系统②分区给水管网系统(3)按输水方式分类:①重力输水管网系统②压力输水管网系统19.排水系统体制:废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三种类型,他们可以采用同一个排水管网系统排除,也可以采用各自独立的分质排水管网系统排除,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为排水体制。

排水系统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20.给水泵站类型:供水泵站、加压泵站。

21.排水泵站类型:污水泵站、雨水泵站、合流泵站、污泥泵站。

第2章1.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任务是:①确定给水排水系统与的服务范围与建设规模;②确定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措施;③确定系统的组成与体系结构;④确定给水排水主要构筑物的位置;⑤确定给水排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与水质保证措施;⑥给水排水管网规划和干管布置与定线;⑦确定废水的处置方案及其环境影响评价;⑧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技术经济比较,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分析。

2.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要遵循哪些原则?①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和法规;②城镇及工业企业规划时应兼顾给水排水工程;③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要服从城镇发展规划;④合理确定远近期规划与建设范围;⑤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环境;⑥规划方案应尽可能经济和高效。

3.给水排水工程的工作程序:①明确规划任务,确定规划编制依据;②调查收集必须的基础资料,进行现场勘查;③在掌握资料与了解现状和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城市用水定额,估算用水量和排水量;④制定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方案;⑤根据规划限期,提出分期实施规划的步骤和措施;⑥编制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文件,绘制工程规划图纸,完成规划成果文件。

4.给水管网布置的基本形式为树状网和环状网。

5.输水管布置的一般要求:①输水管之间应建立连接管;②最小坡度应大于1:5D;③坡度小于1:1000时,应每隔0.5-1km装置排气阀;④输水管应建立检查井和通气孔,DN700以下,小于200m一个,DN700-1400mm,400m一个;⑤重力输水管,地面坡度较陡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立跌水井;⑥压力输水线,必要时设置消除水锤措施。

6.给水管网定线:在地形平面图上确定管线的走向和位置。

7.输水管渠:从水源到水厂或水厂到相距较远的给水管网管道或渠道。

8.城市用水预测方法有分类估算法、单位面积法、人均综合指标法、年递增率法、线性回归法、生长曲线法。

9.给水管网定线要求:①干管间距,可根据街区情况,采用500-800mm;②连接管间距可根据街区大小考虑在800-1000m左右;③城市管网是树状图和若干环组成的环状网相结合的形式,管线大致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给水区域;④最小分配直径为100mm,大城市采用150-200mm;9. 排水管网布置原则①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置排水管网,要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②先确定排水区域和排水体制,然后布置排水管网,应按从干管到支管的顺序进行布置;③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排除污水和雨水,并使管线最短、埋深最小;④协调好与其他管道、电缆和道路等工程的关系,考虑好与企业内部管网的衔接;⑤规划时要考虑到使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⑥远近期规划相结合、考虑发展,尽可能安排分期实施。

10.排水管网布置的两种形式是平行式和正交式。

11.影响管道定线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12.定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①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②选择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③拟定污水干管及主干管的路线;④确定需要提升的排水区域和设置泵站的位置等。

13.雨水管渠系统布置考虑的因素?①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②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③结合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④雨水管渠采用明管和暗管结合的形式;⑤雨水出口的布置;⑥调蓄水体的布置;⑦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应考虑在规划地区周围设立排洪沟。

14. 技术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数学分析法和方案比较法。

第3章 1.vVD R e =, 紊流有三个阻力特征区:阻力平方区 、过渡区 、 水力光滑管区 。

2.非恒定流:水力因素随时间变化非均匀流:水流参数既随时间变化,也随空间变化。

3.水头: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

4.水头有 位置水头 、 压力水头 、 流速水头 。

5.谢才公式:l RC v h f 22= 6.达西-韦伯公式:gv D l h f 22λ=(圆管满流) 7.海曾-威廉公式:148.0852.113.016.13q C gD w =λ(l DC q h w f 87.4852.1852.167.10=) 8.曼宁公式:6/11R nC =(lD q n h f 333.52229.10=) 9.局部水头损失:gv h m 22ζ= 10.第4章1. 管网简化原则有哪些?①宏观等效原则。

即对给水排水管网某些局部简化后,要保持其功能,各元素之间关系不变;②小误差原则。

简化必然带来模型与实际系统的误差,需要 将误差控制在一定允许范围内,一般应满足工程要求。

2. 管网简化方法①删除次要管线,保留主要管线及干管线;②交叉点很近时可合并为同一交叉点;③将全开的阀门去掉,将管线从全闭的阀门处切断;④并联管线可简化为单管线;⑤将大系统拆分为小系统进行计算。

3. 管段:管线和泵站等简化后的抽象形式,只能输送水量。

4. 节点:节点是管段交叉点,端点或大流量出入点的抽象形式。

5. 管段构造属性: 管长 、管径 、 管段粗糙系数 。

6. 管段拓扑属性: 管段方向 、 起端节点 、 终端节点 。

7. 管段水力属性: 管段流量 、 管段流速 、 扬程 、摩阻 、 压强 。

8. 节点构造属性: 节点高程 、 节点位置 。

9. 节点拓扑属性: 与节点关联的管段及其方向 、 节点的度 。

10. 节点水力属性: 节点流量 、 节点水头 、 自由水头 。

11. 管网模型标识: 节点与管段的命名和编号 、 管段方向与节点流量的方向设定 。

12. 管网图的表示: 几何表示法 、 集合表示法 。

13. 水力半径:过水断面面积与湿周的比值。

14. 水力等效简化原理:经过简化胡,等效的管网对象与原来的实际对象具有相同的水力特性。

第6章1. 确定设计用水量的主要依据是 设计用水量定额 。

2. 居民生活用水: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由城市人口、 每人每日平均生活用水量和城市给水普及率等因素确定。

3. 工业生产用水:一般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冷却、空调、制造、加工、净化和洗涤方面的用水。

4. 城市最高日设计用水量包括 居民综合生活用水 、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 、 消防用水 、 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 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 。

5. 最高时用水量:24d h h Q K Q =(m 3/h ) 6. 供水管网设计流量:4.86d h h s Q K Q Q ==(L/s ) 7. 清水池:调节水处理系统与给水管网之间存在的流量差。

8. 集中流量:4.86di hi ni Q k q = 9. 节点设计流量∑∈+-=js i mi sj mj j q q q Q 21 10. 节点服务水头:节点地面高程加上节点所连接用户的最低供水压力。

11. 控制点:给水管网用水压力最难满足的节点。

第9章 污水管网设计与计算1. 城镇污水是由 城镇综合生活污水 和 工业废水 组成。

2. 综合生活污水由 居民生活污水 和 公共建筑污水 组成。

3. 污水管网设计的主要任务是:①污水管网总设计流量及各管段设计流量计算;②污水管网各管段直径、埋深、衔接设计与水力计算;③污水提升泵站设置与设计;④污水管网施工图绘制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