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
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
云、雾、雨、露、霜、雪、雾凇、冰雹是水的不同物态,它们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
一、云的形成
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上升,到了一定高度(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如果高空的温度高于0°C,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0°C,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
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了云。
云涉及的物态变化:液化或凝华。
二、雾的形成
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便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便形成雾。
雾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三、雨的形成
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如果云中的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在重力作用下就会下落形成降雨;如果小冰晶增大后下落,当到暖气流时就会熔化形成降雨。
所以雨涉及的物态变化有:熔化。
四、露的形成
若空气湿润(一般在春秋季节),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液化便形成露。
露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五、霜的形成
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小冰晶),多形成于深秋或初冬季节的夜间,当夜间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在地面或枝叶上凝华形成霜。
霜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六、雪的形成
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到0℃以下空气时时,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过程中周围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成雪。
雪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七、雾凇的形成
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经常一夜间松花江畔长堤上的大柳树成了“白发三千丈”的雪柳,苍松则成了“玉菊怒放”的雪松。
当夜间温度下降,空气中水蒸气凝华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便形成了雾凇。
雾凇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八、冰雹的形成
冰雹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一种固态降水。
冰雹(人们常称为雹)。
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固成小水滴,若随著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固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熔化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之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则又凝固成冰,如此反覆进行如滚雪球般其体积越来越大,直到它的重量大于空气之浮力,即
往下降落,若达地面时未融解成水仍呈固态冰粒者称为冰雹,如融解成水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雨。
所以冰雹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熔化与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