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_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导观察形成概念
问题:观察下面的不等式,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x-7>263x<2x+1x>50-4x>3
学生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等式中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两个方面去观察不等式的特点,并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类比.
师生归纳获得: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给出不等式,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而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二)通过类比研究解法
练习: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x-7>26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结合解题过程,指出:由x-7>26可得到x>26+7,也就是说解不等式和解方程一样,也可以“移项”,即把不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而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让学生回忆利用解方程的过程,教师通过简化练习中的解题步骤,让学生明确不等式和解方程一样可以“移项”,为下面类比解方程形成解不等式的步骤作好准备.
设问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和一般步骤是什么?
学生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设问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否采用类似的步骤?
学生讨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否可以采用类似的步骤,教师再指出:利用不等式的性质,采取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的步骤,就可以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和一般步骤,让学生思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否采用同样步骤,从而获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思路.
(三)例题讲解规范步骤
例: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2(1+x)<3(2)≥
设问(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目标是什么?化成最贱简形式(x>a或x<a)
设问(2):你能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第(1)小题吗?
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评讲
设问(3)对比不等式≥与2(1+x)<3的两边,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设问(4):怎样将不等式≥变形,使变形后的不等式不含分母?
小组合作交流,老师点拨
设问(5):你能说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设问(6):对比第(1)小题和第(2)小题的解题过程,系数化为1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再强调:要看未知数系数的符号,若未知数的系数是正数,则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若是负数,则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解具体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引导学生明确解不等式以化归思想为指导,比较原不等式与目标形式(x>a或x<a)的差异,思考如何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将原不等式通过变形转化为最简形式,以获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四)辨别异同深化认识
设问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处?
相同之处:基本步骤相同: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基本思想相同:都是运用化归思想,都要变为最简形式.
不同之处:解法依据不同:解不等式是依据不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依据等式的性质.最简形式不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最简形式是x>a或x<a,一元一次
方程的最简形式是x=a.
【设计意图】在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之后,引导学生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思考二者的异同,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理解,体会化归思想和类比思想.
设问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每一步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操作,归纳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及每一步变形的依据,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练习巩固形成能力
练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x<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试求出它的正整数解。

学生独立解不等式,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按照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解不等式,学以致用.(六)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处?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等层面,提升对本节课所研究内容的认识.
(七)布置作业,课外反馈
教科书习题9.2第1,2,3题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及解法,对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化归思想有所体会但还不够深刻。

因此,运用化归思想把形式较复杂的不等式转化为x>a或x<a的形式,对学生有一定难度。

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分析形式较复杂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并与化简目标进行比较,逐步将不等式步骤确立。

效果分析
教师方面:
1、课堂引入巧妙有效。

从善于思考成为学习数学的习惯引入课题,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欲望。

2、注重教学整合度。

目标整体达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样,教学内容综合。

二、学生方面:
1、参与度:学生参与活动真实有效,学生参与活动的面达百分之百。

2、掌握度:这一节课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学生掌握情况良好。

本节课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让学生感受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只是在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这一步时有所不同。

不足之处:
在例1的处理上有点稍快,虽然强调了易错点,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但是部分学困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今后应加强跟踪训练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学法指导。

教材分析
在前面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和不等式的性质,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总结归纳出一
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熟练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只有学生掌握好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才能更好学习后面的不等式组及不等式(组)的应用。

同时,学习本节课时涉及的类比思想、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对后继学习也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本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
的探索上,更要注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和传播。

日常生产生活中不等关系的情况常常发生,所以不等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它与数、式、方程、函数甚至几何图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几乎渗透到初中数学的每一部分。

可见,本节课内容在本章乃至整个初中数学中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一个基础性、工具性的地位,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和深化,还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做一做
下列不等式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吗?
(1)x -7y >26;
(2)3xy <2x+1;
(3)-4x+1>-4x+3;
(4)
m 3
2 >50; (5) x 1
>1.
小练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让学生感受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只是在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这一步时有所不同。

如果这个系数是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这个系数是负
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这也是这节课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教学时要大胆放手,不要怕学生出错,要通过学生犯的错误引起学生注意,理解产生错误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解不等式:-2x +1>3-3x 解: -2x +1> 3 - 3x 移项,得 -2x >3 合并同类项,得 > +3x -1 x 2
避免出错。

课标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在依据不等式的性质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过程中,加深对化归思想的体会。

学习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