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会计基础讲义第三章汇总

最新会计基础讲义第三章汇总

2011会计基础讲义第三章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本章知识点简介本章主要讲述了会计等式的内容以及复式记账法的概念、种类,并阐述了借贷记账法的概念、特点以及会计分录的概念、分类、编制方法,此外还详细介绍了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平行登记的概念、要求。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在理解会计等式、复式记账法及借贷记账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和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平行登记的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一是会计等式的内容。

会计等式实质上是会计要素在数量上存在的特定平衡关系,它具体包括两个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利润。

二是复式记账法的概念、种类。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又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在我国,所有企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都必须统一采用借贷记账法。

三是借贷记账法的概念、特点。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以借贷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四个方面。

四是会计分录的概念、分类及编制方法。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类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它由应借应贷方向、对应账户(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大要素构成。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应根据经济业务所涉及账户的性质,运用借贷记账法的原理来编制。

五是平行登记的概念及要求。

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科目,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科目所属明细分类科目的方法。

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平行登记要求做到: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借贷方向相同、所属会计期间相同、计入总分类科目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科目的合计金额相等。

第一节会计等式会计六大要素反映了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它们在数量上存在着特定的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用公式来表示,我们称其为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提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基本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一)会计恒等式(教材P.27)任何企业要正常地开展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原材料、现金、银行存款等。

而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又必然有其来源,为企业提供资产来源的人,对企业的资产就具有索偿权,这种索偿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

因此权益代表着资产的来源,资产和权益相互依存,没有权益就没有资产,没有资产也就无所谓权益,两者在数量上,体现为必然相等的关系。

即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就必然有一定数量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量的权益也就必然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资产和权益在任何一个时点都必然保持恒等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可用公式表达如下:资产=权益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它们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

其中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

可见,资产来源于权益,而权益又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

因此上述公式可以进一步表述为: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教材P.27)上述会计等式称为会计恒等式,由于该等式是会计等式中最通用和最一般的形式,因此亦称为会计基本等式或第一会计等式。

这一等式反映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某一特定时点上资产的分布和权益的构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金运动在相对静止状态下的基本内容,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会计中设置账户、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教材P.28)1.对“资产=权益”等式的影响经济业务是指能引起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的一切交易或事项。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并引起各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但各会计要素无论发生怎样的增减变动,都不会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

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对“资产=权益”等式的影响归纳起来有四大类型:(1)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2)资产方等额有增有减,权益不变;(3)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4)权益方等额有增有减,资产不变。

2.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由于权益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个会计要素构成,因此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就可由上述的四大类型进一步扩展为九种情形的变化:(1)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增加;(2)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3)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4)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5)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6)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7)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8)负债要素增加,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9)负债要素减少,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

【解析】只要理解等式的概念,无论三个变量如何增减,只要能保持等量关系成立的经济业务就是可能发生的。

这九种情形可用表3—1所示。

(教材P.28)(略)但无论经济业务引起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发生怎样的增减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下面举例说明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例3—1】(教材P.29)长江公司2010年1月31日资产总额为500万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为500万元,资产与权益总额相等。

假如长江公司2010年2月份发生以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事项:(资产=权益=500万元) 【请大家对照教材P.24会计科目表,熟悉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会计科目】:(1)长江公司收到B公司投入资金l0万元,款已存入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长江公司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和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同时增加了l0万元。

由于资产与所有者权益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增加,因此资产与权益的数量关系变成了资产=权益=510万元,资产与权益仍然相等。

(资产↑、所有者权益↑)(2)长江公司向银行借入三个月的短期借款2万元存入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长江公司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和负债中的短期借款同时增加了2万元。

由于资产与负债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增加,因此资产与权益的数量关系变成了资产=权益=512万元,资产与权益仍然相等。

(资产↑、负债↑)(3)长江公司以银行存款偿还上月所欠c公司材料款2万元。

这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长江公司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和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同时减少了2万元。

由于资产与权益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减少,因此资产与权益的数量关系变成了资产=权益=510万元,资产与权益仍然相等。

(资产↓、负债↓)(4)长江公司因缩小经营规模,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5万元,并以银行存款发还给投资者。

这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长江公司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和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同时减少了5万元。

由于资产与所有者权益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减少,因此资产与权益的数量关系变成了资产=权益=505万元,资产与权益仍然相等。

(资产↓、所有者权益↓)(5)长江公司向银行提取现金12万元。

这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长江公司资产中的库存现金增加了12万元,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同时减少了12万元,该业务属于资产内部有增有减,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化,因此资产与权益的数量关系仍然为资产=权益=505万元,资产与权益仍然相等。

(资产↑↓)(6)经批准长江公司将盈余公积8万元转增资本。

这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长江公司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增加了8万元,所有者权益中的盈余公积同时减少了8万元,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有增有减,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化,因此资产与权益的数量关系仍然为资产=权益=505万元,资产与权益仍然相等。

(所有者权益↑↓)(7)长江公司向银行借入l0万元直接用于归还拖欠的货款。

这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长江公司负债中的短期借款项目增加了l0万元,同时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减少了l0万元,该业务属于负债内部有增有减,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化,因此资产与权益的数量关系仍然为资产=权益=505万元,资产与权益仍然相等。

(负债↑↓)(8)长江公司经与债权人协商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将所欠4万元债务转为资本。

这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长江公司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减少了4万元,同时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增加了4万元,该业务属于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但增减金额相等,所以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化,因此资产与权益的数量关系仍然为资产=权益=505万元,资产与权益仍然相等。

(负债↓、所有者权益↑)(9)长江公司经研究决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3万元。

这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长江公司负债中的应付利润项目增加了3万元,同时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减少了3万元,该业务属于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但增减金额相等,所以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化,因此资产与权益的数量关系仍然为资产=权益=505万元,资产与权益仍然相等。

(负债↑、所有者权益↓)由此可见,企业的经济业务无论怎样纷繁复杂,能引起资产和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归纳起来不外乎四大类型九种情况,而这些经济业务无论怎样变化都不会破坏上述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企业在任何时点所有的资产总额总是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

【思考1】企业销售商品售价1000元(忽略税费),货款收到存入银行。

商品成本为800元,这样的经济业务是否可能发生?能否保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内部一增一减,等式成立?二、收入一费用=利润(教材P.30)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收入,实现盈利。

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

通过收人与费用的比较,才能确定企业一定时期的盈利水平。

广义而言,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现为利润。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利得,费用也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所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相关利得和损失的调整后,才等于利润。

(【相关链接】(教材P.19)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用公式表示为:收入一费用=利润(教材P.30)这一会计等式可称为第二会计等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体现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三、六大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教材P.30)用,因此会计等式就表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进行,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