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让习作灵动起来
现在的学生每天奔走于家校两点一线,行走在灰色的楼群之间,课业负担的逐年加重,使得他们总觉得年少的烦恼太多太多,应试的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身心疲惫。
特别是上习作课,他们不是愁眉苦脸,就是东拼西凑,这儿抄一句,那儿拼一段,搜肠刮肚,习作内容空洞无物,干干巴巴;文章结构没有连贯性、整体性,不会篇章布局。
以至于许多学生厌写、怕写。
如何改变学生这种消极的现状,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学生在习作中感受生活的绚丽,享受习作的快乐?我在习作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观察生活环境,引导仿写片段
小学生正处在学习和模仿阶段,好奇心强,模仿性强。
在教学中我抓住小学生模仿性强这一特点,积极引导他们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为写作文积累材料。
如,在教学《小镇的早晨》第二节后,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看到过的热闹场面,围绕“____是热闹的”进行写话训练。
学生一下就来了兴致,有的说菜市场是热闹的,有的说学校运动会是热闹的,有的说“六一”节联欢会是热闹的……然后我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在这个写话训练中,作文的要求就成了学生观察、回忆后鸣发内心感受的需要。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这类模仿训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有了强烈的生活体验,他们才有较强的表达欲望。
二、走进社会生活,训练口语交际
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要积累材料。
我平时除了要求学生多读书以外,还要求学生多听新闻、看新闻、读报纸杂志等积累素材。
新闻都是用最简洁、精炼的语言播报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
然后,每天晨读抽出1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句话时事播报,让每个学生都有播报的机会。
每周评选出一个“最佳小主播”,一名“最佳进步小主播”。
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较浓厚的兴趣,课后积极准备材料,同学之间互相练习,既锻炼了口语能力,又为作文积累了素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三、创造无极限,放飞想象的翅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力是人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集中表现在想象的主动性、丰富性、鲜明性和新颖性上。
所以,教师应创设作文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如,在教学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40年后美穗子及家人再一次来到中国感恩聂将军,相见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写一段人物相聚的情景。
学生很快就以《四十年恩情难忘》《四十年后再聚首》《千里谢恩》《孤女感恩》等题目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佳作。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幻想的以及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如《假如我是孙悟空》《猪八戒开饭店》《太空旅行记》……学生想象的闸门一旦被打开,就会来到一个驰骋想象的新天地,就会迸发出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就会奉献出一篇篇上乘之作。
四、感悟生活真谛,初尝成功的喜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流水。
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流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选取一些有典型意义的画面,纳入生活作文的范畴,引领学生用心去观察、去描绘、去体验,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让学生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关注周围的每一件事。
饲养一种动物,在敬畏生命的同时,呵护所有的生灵;种一棵树,在体悟生命的同时,放飞绿色的心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区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田野、街头、集市、超市……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生活中亲身体验感受生活的多彩,拥有更多的心灵感悟,充满激情地“吐其所不得不吐”,记下自己人生的每一个足迹。
五、多元激励评价,培养创作自信
自信心是做好事情的前提与基础,小学生习作也如此。
在作文评改中,要尽量挖掘出学生习作过程中的闪亮点,珍惜与尊重他们每一份情感的记录,并给予鼓励与引导,让学生感觉只要自己能努力、有进步,就会得到老师的认可,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如学生赵梦寒作文较好,比其他学生明显高出一筹,我这样写的批语:“阅读你的文章真是我的一种荣幸,几年后或许你的名字就会家喻户晓。
”而学生李亮学习成绩一直都不是很理想,每次的作文是只有
几句不通顺的话。
然而,他的《我》这篇作文,虽然一百字不到,却是语句通顺,还很真实。
因此,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给了我一个惊喜,文章语句通顺,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你。
你也是有潜力的,不要失去信心,加油!”看到这几句话,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写作文也积极了。
一位作家在给他的小学语文老师写的信中说:“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中写下了激励性的语言。
至今,我还记得好多话。
您说我会‘成为作家的’,从那以后,我真的做起了作家梦,没想到,现在,梦已经成真了。
”由此可见,在作文批改中,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保护学生的习作自信心是多么的重要。
作文教学方法多种,形式多样,这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无论何种形式,都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真实地表达,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才能写出真挚感人的好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