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与反思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课导入】
展示蚂蚁一起找食物、狼追羊、豹追鹿等图片
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引出种群和群落的概念
分析一下是不是一个种群: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

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概念的要点:①一定自然区域内
②同种生物构成
③全部个体
当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
课件展示:
1 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一个种
群来说,会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呢?
总结: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一、种群概念的理解
1.理解种群的概念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即同物种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个体。

(2)两个条件:同一“时间”和“地点”,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个体、种群与物种之间的关系: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都是同一物种,如下图所示。

分析思考回答:都不是
1不是一种
2不是自然区域
3一定区域内全部个体
思考总结:任何生物都不能单独生活,他
的生存既会受到同种生物的影响,又会受
到异种生物的影响。

明确种群概念的
含义
通过个体和种群
之间的关系,使学
生明白:种群不是
个体的部分叠加。

种群有它的特征,
引入下面内容。

(1)一个种群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而
是具有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以
及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
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
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

(2)物种因地理隔离形成不同种群。

(3)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包括逐个计数法和
估算法等,估算法常用样方法和标志
重捕法。

1.样方法
(1)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植物,也可
以用于昆虫卵的数量调查及一些活动
范围较小的动物,如作物植株上的蚜
虫、跳蝻等。

(2)基本步骤
①确定调查对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确定。

②取样:要做到随机取样,多用五点
取样法或者等距取样法。

③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的该种群的
数量,并记录。

在计数时在四条边上
的生物只取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计
数。

上图中,若“○”代表个体,则该样方中
个体数目计数方法如下:
a.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有5个;
b.位于边线上的,只计相邻两边及其
夹角上的个体数,有3个或4个。

该样方内总个体数量为5+3=8个或
5+4=9个。

④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样方内种群
数量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的种群密
度的估计值(单位:株/平方米)。

(3)注意事项:要随机取样,不能有主
观因素。

教师总结:用样方法估算允许有一定
学生各自采取方法估算
学生表达自己的方法和结果。

看课本总结探讨:样方发中,样方的大小、
样方的多少、样方的取样原则、及样方边
缘的计数问题
用样方法重新估算蒲公英的数量
培养学生的观察
和科学思维能力
为用样方法实地
调查种群密度作
铺垫
响种群密度。

①增长型:幼年个体>老年个体,繁
殖前期个体较多→将来的出生率>死
亡率→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②稳定型:幼年个体≈老年个体,繁殖
前期、繁殖期、繁殖后期个体比例相
当→将来的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
度稳定。

③衰退型:幼年个体<老年个体,繁
殖前期个体较少→将来的出生率<死
亡率→种群密度呈下降趋势。

(3)“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种群“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

绝大多数的高等动物在各年龄阶段中
雌雄个体数量相当,所有动物都有充
分的交配繁殖机会,决定了较高的出
生率,种群密度将逐渐增大。

因此,
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2.种群特征间的相互关系图解

四、种群的空间特征
教师总结:以上这些都是种群数量上
的特征,种群除了数量上的特征以外,
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特征,比如种
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
置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片,和老师投影的几幅图片,说说这三个种群的空间特征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
①均匀分布
②随机分布
③集群分布阅读教材P63的内容,看图试着描述。

培养学生看图分
析和表达能力,了
解种群的空间特
征。

七、教学评价设计
组别
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预习检测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八、板书设计
种群的特征
九、实践反思
1、优点
在本节生物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型教学思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述种群的年龄组成时,将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学到的知识,充分意识到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讲述性别比例时,引用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实验,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并且从中体会到性别比例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如:在讲解样方法时,在确定样方大小时,要考虑到调查对象,这样联系实际,对大树作为研究对象时,样方的面积就不能用1平方米,这样就便于理解。

在讲解性别比例时,可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如何来减少病虫害,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雄虫,这样来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使得很多雌性害虫得不到交配的机会,这样使害虫的数量大大减少。

用这样与生活贴近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好生物知识不但会做题,更主要的是可以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

在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时,我利用2007年江苏省高考题来讲解,让学生体会一下高考题的难度,也让学生感受一下高考题。

本节课做到了多媒体与板书的有机结合。

用多媒体来补充板书不能体现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内容;用板书将课本的重点和内容完整的体现,突出实质性的东西,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

2、缺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时间把握有些前松后紧,这就说明了在备课过程中忽视了备学生的重要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真正的做到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充分发挥学校印发的教案板块,细致到每分钟的教学活动。

(二)板书与多媒体的结合二者在某些方面知识重复,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板书与多媒体的关系,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做到相互协调,但是应该简洁不重复。

(三)学生活动的把握在教学中存在随意性,即兴想出的问题占据了不少时间。

应该更加心中有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