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学校…内…………○…绝密★启用前 【市级联考】广东省肇庆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西周春秋时期,讲究、学习礼仪,从事国家治理活动是贵族世袭的特权。
孔子突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将周礼中用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礼延伸到老百姓,将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资格学习的礼传授给普通老百姓。
这 A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B .维护了社会等级秩序 C .巩固了分封宗法制 D .有助于突破世卿世禄制度 2.下图为汉代画像石的牛耕图(画面左侧刻一神兽吃草,一人卧于兽背,下面刻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锄、一手执锤。
)此图反映了当时 A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B .耕犁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 C .铁犁牛耕的应用 D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3.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
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
这一变化反映了A.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B.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C.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D.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4.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马可·波罗在500—年前游历该国,盛称其耕种、勤劳与人口众多的情形,和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
可能远在今日之前,这个国家法律与组织系统所能容许它聚集的财富已经达到最高程度。
”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A.马可·波罗的叙述并不真实B.宋元时期经济与清朝相当C.清朝的社会经济停滞不前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经济转型5.1871—1873年,中国丝茶两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87.2%,1891—1893年则下降到51.5%,其它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出口则由12.8%上升到48.5%。
甲午战争前,生产资料在中国进口总值的比重不到10%,1903年达到15%,1920年达到28.5%。
这反映了A.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B.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C.纺织分离,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6.对于“共和”,梁启超持稳健态度,侧重于学理探究,更多考虑西方共和传统与中国社会文化的适应问题,在行动上主张缓行共和;孙中山则以行动家自认,更强调实际行动,追求跨越式的政治变革,主张速行共和。
这反映了A.梁启超的思想日趋保守B.孙中山的主张更符合中国国情C.近代共和之路曲折艰难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争7.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D.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8.1987年同1978年相比,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的比重由22.4%上升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合称)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
这表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遭到削弱D.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9.公元前4世纪,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
当弟子们安排他逃走时,他拒绝了,他认为在审判符合法律程序的情况下逃走,这是对法律的践踏,如果人人都学他,那么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这表明A.雅典法律制度不完善B.雅典并未真正践行民主制度C.司法审判缺乏公正性D.苏格拉底视城邦利益至高无上10.启蒙运动提倡“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委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反映启蒙运动A.维护人权,追求公平B.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C.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D.反对专制,强调人民主权11.从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
1879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
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
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人文主义对人的关注B.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C.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12.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全球经济进行治理。
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组建“七国集团”主导了全球经济治理,到1999年成立了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二十国集团”。
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B.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C.美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D.世界格局由单极走向多极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征信是慈善组织通过公示确切的证据进而获得公众信任的措施和方法。
清代慈善组织编印的《征信录》以收支账目为主,有些全是账目清单与捐款人名单,民国的《征信录》除收支账目外,工作报告的内容增多。
《征信录》主要送给慈善组织内部同仁、捐款者、官府,此外,还要在神前焚化,让神灵判定是否真实可信。
1876—1879年,山东等北方地区发生特大旱灾,江南士绅发起义赈活动,并利用《申报》刊载捐款启示和收支清单。
民国时期,随着慈善组织规模的扩大,经收款项的巨额,特别是临时性慈善组织,旋起旋撤,于是会计师审查开始介入,20世纪30年代日益普遍化。
——王林《论中国近代慈善组织的征信方式及其演变》材料二 1601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慈善法《慈善用途法》,该法案明确了慈善的定义、慈善组织的基本规范和制度框架等,并首次确立了政府对慈善基金会的管辖权,开启了西方专业化慈善事业的历史。
1853年,英国制定了《慈善信托法》,并根据该法的规定于1860成立了慈善委员会,这是一个具有准司法权力的慈善组织,负责对全英慈善组织进行登记和监督。
1906年英国自由党上台执政,开始了一系列的社会立法,推动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制度化。
——韩丽欣、郑国《中西方慈善文化传统资源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慈善组织征信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监管慈善组织的举措和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促进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1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朝后期,腐败滋生,社会黑暗。
唐武宗(840—846年在位)继位后,大刀阔斧整顿吏治,对官吏贪赃枉法的惩治从重从严。
武宗即位后的大赦天下,把贪赃枉法官员视同十恶不赦罪人,不予赦免。
武宗下诏:“朝廷刑罚,理当一视同仁,官吏贪赃枉法,不应该有特殊待遇,内外文武官如果收入赃物丝绢三十匹,全部处以极刑。
”武宗对官吏贪污满千钱的,即处以死刑。
武宗严禁官员借婚丧嫁娶大肆敛财,严禁官员从事高利贷和典当行业,不准与民争利。
在事前防范方面,武宗尽力消除导致官员腐败察判官专管这项工作,保证专款专用,按时足额发放。
二是用养廉银、公务贷帮助官员摆脱经济上的困顿。
当时赴京赶考的人不少都有债务,称之为“京债”,上任后才开始还债,债务压身以至于贪赃枉法。
武宗果断增加官吏薪俸,增加的部分就相当于“养廉银”,同时国家以较低利息借钱给官吏去还债,以减轻其债务压力。
唐武宗大力整顿吏治,反腐肃贪,使唐帝国焕发了短暂的生机。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概括唐武帝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武帝反腐倡廉建设的作用。
1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后改名复,福建人。
年少时期,为了生计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从此走上了海军之路。
1877年,严复凭借优异的表现,成为中国首批海军留学生,来到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航海技术。
赴英之初,严复和其他同学一样,其穷求西洋奥秘的信念仅仅局限于坚船利炮。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观察后,他的兴趣与视野不再限于指定的海军专业,在课余经常阅读有关哲学、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著作,开始从制度层面及价值观念上探寻西方富强的奥秘。
1879年7月,严复以“考取头等毕业”,9月底,赴母校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教习。
1880年,被调到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教。
1894年,甲午战败极大地刺激了严复,面对同窗好友的牺牲以及辛苦创建的北洋海军毁于一旦,他痛心疾首。
1895年春节刚过,严复就在天津的《直报》上接连发表文章呼喊改革,希望通过报纸大声疾呼来改造社会、救亡图强。
从1896年至1909年,严复翻译了八本哲学和社科类的名著,目的是“致力于译述以警世”。
1897年严复在《国闻报》上连载赫胥黎的《天演论》,从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救亡图存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论述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岳麓版普通高中历史教材 十九世纪早期到二十世纪早期的百年间,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围绕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相关史实,提炼一项认识,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信息和相关史实,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将周礼中用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礼延伸到老百姓”可知,孔子的礼教体现出了根植于周代的文化传统并将礼下移到平民百胜,注重以礼调节社会关系的特点,这有助于突破贵族特权,有助于突破世卿世禄制度,故D选项正确;“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资格学习的礼传授给普通老百姓”可知,体现了孔子将礼制下移到平民百姓,这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无关,故A选项错误;孔子将礼教下移到平民百姓,有利于冲击了社会等级秩序,而不是维护等级秩序,故B选项错误;礼仪制度是贵族的特权之一,也是与分封制宗法制相辅相成的制度,孔子将礼教下移到平民百姓,不利于巩固分封宗法制,故C选项错误。
2.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是土地私有制而不是土地公有制,故A选项错误;唐朝曲辕犁的出现耕犁的发展逐渐进入成熟阶段,故B选项错误;材料“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锄、一手执锤”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汉代的铁犁牛耕的现象,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只能体现铁犁牛耕,没有体现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D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