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构主义与发现教学.

建构主义与发现教学.

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与发现教学
上海市彭浦中学 徐启全
一。我国教育的基本情况
1。强调知识与结果的记忆;
2。重视提高所有学生学习成绩;
3。对能力采取相对评价的方法;
4。试卷考试为评价的主要方法;
5。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知识传授;
6。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国内外几种教学模式
义教学理论(三个如何): A、教些什么 B、什么时候教 C、如何教 即:A、如何选择教学内容? B、如何把握教育时机? C、如何有效地使学生掌握教育内容, 促进智力发展?
2。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
认为人所认识的社会现象是没有秩序的,
(1)建构主义哲学----即建构主义方法论:
要达到有序的认识就需要掌握现象的结 构。认识掌握现象的结构不能通过经验 的概括达到,只能通过理论模式来认识。 结构:结构主义认为,现象由成分组成, 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结构。分为深层结 构和表层结构。即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1。结构主义与发现教学模式;
2。掌握学习与掌握学习模式;
3。范例教学理论与模式;
4。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5。教学与发展理论;
6。暗示教学法;
7。六课型单元教学法;
8。六步教学法;
9。自学辅导教学法;
10。情景教学法;
11。活动课的理论与方法;
12。创造教育理论与方法。
1。几种教学流派的教学思想:
他提出了“三任何”假设: 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 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 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 的任何儿童。 A.早期学习的可能性: 只要教学内容的编排符合儿童观察和解释外部 世界的方式(动作的、表象的、逻辑的),儿 童就能掌握相应的知识;
B.早期教育的重要条件------指导学生的学习行
(2)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
其直接理论基础就是皮亚杰的“儿童认知
发展阶段的理论: 儿童的智力是一种认知结构,其思维、认 识、智力开发发展过程就是这种认知结构 不断重新组织的过程。 包括四个要素: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这四个要素达到平衡,儿童的智力就会得 到发展。智力是在不平衡向平衡发展的。
(1) 以赫尔巴特、凯洛夫等为代表的传统教
学思想(三中心论): 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 缺点:忽视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进步主义教 学思想(新三中心论): 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重视儿童 的直接经验。 缺点:忽视了教育质量问题。
(3)以皮亚杰、布鲁纳为代表的建构主
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内容
要引起学生的思考,使之产生困惑---不 理解---理解---解决问题---促进智力发展。 合作法—组织儿童参加各种互助合作的 集体活动,会大大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3。建构主义观点与发现 教学模式
(1)教些什么? 布鲁纳认为:事物的内部联系是最为重要的,
(3)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2岁前):认知萌芽阶段,
主要特征是动作思维; 前运算阶段(2—7岁):掌握符号、表 象与直观形象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主要特征是 开始掌握概念,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主要特 征是能够运用概念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为: 一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产生学习欲望 和动机,使之主动学习; 二是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形成继续 学习的动力; 三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四是合理安排学习过程。兴趣高时可以多学, 基础好的可以多学。 缺点:“三任何”假设过于武断,有片面性。
(3)如何教?----发现教学模式 布鲁纳强调了三个方面: 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采用发现法组织教学。 A.培养学习兴趣:学习的真正动力是内
C.运用发现法教学模式----这是布鲁纳提
出的典型的启发性教学方法: ①什么是发现法? 发现----发现以前未曾认识的各种关系法 则的正确性和各种观念之间的类似性, 以及伴随而来的对自身能力的自信。 发现学习----就是 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 以基本教材为内容, 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的学习。
对发现法教学的理解: 1. “发现”的本质是进行再发现。即教师
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的思维和探索得出 问题的结论,学生积极思考、活动探索。 2. 发现的内容是基本教材。 3. 发现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探究思维能 力。 探究思维能力三要素:引起兴趣,形成选 择思维,选择最佳的一种途径。
皮亚杰认为:教育教学要充分考虑儿童
智力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以促进其思维 能力的发展。 A。教育教学必须符合儿童的认知结构与 智力水平; B。教育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儿童各个认知 阶段智慧的发展; C。学习是儿童一种主动动作的过程,强 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和主动性; D。强调学校内部儿童的互助与合作。

(4)建构主义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活动法—儿童要有主动的、注意力高度
集中的活动。指儿童对物体的具体操作。 这是智力发展的源泉。 发现法—儿童独立地自我探索,得出自 认为正确的答案。不是教师直接把结论 告诉儿童。 冲突法—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与旧有知 识的冲突,引起认知结构内部的不平衡,
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是教学的 核心,即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根本目的---促进儿童的智 力发展。它有如下意义: a.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b.提高对知识的记忆能力; c.促进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迁移。
即让学生学会学习
(2)什么时候教?
布鲁纳强调了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和早期教育。
在学习动机----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是持 久、主动学习的原因;而外在学习动机---分数、竞争、期望等---不是持久的学习 动力。
B.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①为学生作出榜样,做出示范; ②使学生掌握好学科基本结构,这要依靠丰 富系统的知识和良好的经验作为基础; ③注意启发引导,要善于运用简单的思路解 决复杂的问题; ④培养自信心和勇气,鼓励大胆猜测和假设; ⑤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培养和运用直觉思维能 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