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项资金管理自查报告

专项资金管理自查报告

专项资金管理自查报告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本单位立即安排部署,落实专人负责,对2014年和2014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认真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2014年我单位收到两个项目专项拨款:农机专项元;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元。

2014年未开展专项。

二、基金使用(一)农机专项2014年农机专项资金累计总额为万元,截止2014年6月18日,其中用于项目区农机作业油料费元;用于项目区农药投入元;用于召开项目会议元;另有尚未投入使用。

(二)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2014年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累计总额元,截止2014年6月18日,其中购买农机、机具、测量仪器等设备共计元;另有元尚未投入使用。

三、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我单位专项资金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专款专用,本着统筹安排,量入为出的原则;专项资金设置“专项资金管理台帐”进行日常管理,资金使用明细清晰,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今后工作中,我站要继续加强管理,科学合理的安排使用专项资金,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将本着“专款专用、统筹安排、严格把关”的原则,坚持“严格标准、定点接待、票据齐全、规范管理、定期公布、民主监督”,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工作。

单位:法人:2014年6月18日第二篇:县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自查报告根据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就业专项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湘人社函[2014]33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防范资金运行风险,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各项就业补贴政策落到实处,我局认真组织对2014—2014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及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自查。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就业专项资金收支情况(一)收入情况。

2014-2014年,全县就业专项资金收入总额为3236.62万元。

其中:2014年,就业专项资金收入总额为2014.62万元(就业专项资金补助收入1674.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补助收入349万元,利息收入5.12万元,同级财政预算安排配套资金30万元),2014年1-9月就业专项资金收入总额为1178万元(就业专项资金补助收入1103万元,同级财政预算安排配套资金75万元)。

(二)支出情况。

2014-2014年共计支付就业专项资金2926.32万元。

其中2014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1868.63万元(职业培训补贴262.08万元,创业培训补贴42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16.17万元,社会保险补贴479.01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605.91万元,补充小额货款担保基金5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286.46万元,扶持公共就业服务17万元,其他支出110万元)。

2014年1-9月,就业专项资金支出1057.69万元(职业培训补贴45.38万元,创业培训补贴23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25.28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568.57万元,扶持公共就业服务155万元,其他支出130.46万元)。

二、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明显两年来,我们围绕县委、县政府“一化四建”发展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努力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城镇新增就业稳中有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两年来,在扩大就业方面,我们多措并举。

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广辟就业门路,拓展就业空间。

近两年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企业人才招聘会”、“企业委托招聘”等形式,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14人,新增城镇就业7903人。

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围绕县委、县政府“一化四建”发展战略,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为依托,立足县内矿产、建材、化工、电子、种养植业以及服务行业等企业,重点做好了县内就近就地就业工作,通过现场招聘、培训输送等方式,千方百计促进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实现本地新增用工约3000余人,有效缓解了城乡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

如,2014年春节前后,我们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在全县广泛开展了以“四送”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

抽调工作人员下到乡镇、社区,大力开展就业政策宣传、上门服务活动。

发布就业招聘信息,联合蓝伯化工、汉清生物、远大钒业等用工企业,举办返乡务工人员现场招聘会,实现就近就业160余人。

同时,联合火马冲工业园区部分企业,储备就业岗位,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把就业岗位送到农民的家门口。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我们主动联合高校,结合本地企业用工需求,挑选了一批优秀毕业生,送人才上门,解决了县内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管理人才一才难求的困局。

(二)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得到有效保障。

两年来,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477人,援助就业困难对象就业1518人。

在帮助就业困难对象方面,我们多措联施,结合我县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县城”、“全国平安县”活动,通过再就业资金扶持、政府资助、乡村自筹等方式筹集就业再就业资金,在县城和有关乡镇、村(社区、居委会)设置环境卫生和110协警等公益性岗位700余个,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00余人(其中,安排零就业家庭20户),实现了就业工作和社会事业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灵活就业及自谋职业人员自主就业,鼓励和引导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打零工、夜市摆摊等方式实现自主就业,以促进更多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对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实行社保补贴,补贴资金182.48万元。

(三)职业技能培训在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上成效明显。

近两年,共投入职业技能培训资金382.46万元,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122期,培训人数5168人。

通过培训,提高了城乡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就业的稳定性。

就业技能和竞争能力得到提高,就业更加稳定。

一是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多种培训模式相结合的培训机制。

以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主,联合乡镇培训点和其他民办培训机构,不断提高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和办教水平。

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培训专业扩展到电车缝纫、汽车驾驶、电子电器、烘焙加工、医药营销等二十多个市场用工需求量较大的热门专业,有效对接用人单位的就业需求。

培训学员,大部分被推荐输送到联业制衣东莞有限公司、深圳安华制衣有限公司、富士康集材鸿胜科技、广州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索华电子有限公司等省内外百余家企业就业。

二是培训对接就业的转化率不断提升。

坚持“以需定培”原则,紧紧围绕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展培训工作。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培训方针,全面提升培训就业转化率,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如,2014年6月,我们应县人民医院要求,为其培训了医药商品购销员71名,实现100%就业。

三是劳动者职业技能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不断增长。

两年来,参训学员中申请职业技能鉴定人数2360人,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人数达到2014人。

通过培训,劳动者职业技能进一步提高,不少参训者成长为用人单位的高专技术人才,为企业、社会创造更多效益的同时,劳动者自己的收入也不断增长。

如,农民工谢伯俊,参加焊工培训后,顺利进入县xx机械厂工作,由于操作技能突出,被企业多次外派参加大型工程项目施工,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人才,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农民工”。

(四)基层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日趋完善。

一是基层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的基础平台全面建成。

本级财政先后投资近100余万元,在xx、xx等人口相对集中地区,建立了高标准、规范化的基层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

截止目前,全县30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站,21个社区建立劳动保障服务中心,443个行政村都成立了劳务信息站。

配备了工作人员、办公场所、服务窗口,建立了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基础台帐,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是完善了就业服务信息化网络体系。

为提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投资10多万元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配置现代化办公设备,建立和完善了县、乡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基本实现了就业申报审核管理信息和就业服务资源共享,使就业服务功能向基层延伸,提高了就业服务效率。

目前,已建立了全县统一的就业失业人员台帐、就业困难人员台账、劳动力转移台账、各类培训人员台账等相关数据库,为全面扎实推进全县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可喜局面。

在扶持创业方面,结合我县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活动,积极扶持各类创业群体自主创业,促进就业。

一是通过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创业。

我县研究出台了《xx县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及贷款贴息实施办法》等文件,鼓励和扶持创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合伙经营和共同就业,通过资金扶持,促进了个体民营经济发展,繁荣了城乡市场,催生的各类经济实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如永发生态养殖、畅哥鸡蛋、东辉家俱等通过贷款贴息扶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安置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目前,通过小贷扶持新增的个体工商户 856户,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8224.8万元,拨付贴息资金600余万元,带动就业2500余人。

二是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引导创业。

帮助创业者系统学习知识与技能,不仅使学员的就业观念发生转变,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增强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2014年至今,共投入创业培训资金75万元,举办创业培训班11期,培训学员1050人。

创业成功率在90%以上。

三、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监督情况我们在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支出,没有擅自扩大就业专项资金支出范围,虚列、转移、挤占挪用、滞留就业专项资金等违规情况,确保了就业资金专款专用安全运行。

(一)完善管理制度,做到有规可依。

结合我县实际,切实加强资金管理的制度建设。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资金拨付管理,资金使用监督,资金拨付公示,资金支出结果报告,资金监督和跟踪反馈等各项制度。

健全专项资金的三级审核制度、资金使用公示制度。

特别为了发挥资金预算管理的作用,我们建立就业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年初与县政府分管领导、人社、财政等部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探讨。

严格按照就业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的要求,量入为出、统筹安排、科学编制专项资金的预算。

重点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为全年的就业资金管理使用奠定了基础。

(二)规范操作流程,确保资金运行安全。

我县先后制定了《xx县财政支付管理办法》、《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细则》,进一步明确资金拨付管理、资金使用监督、资金拨付公示、资金支出报告和资金监督管理质询、问责、跟踪、反馈等管理规定。

本着管理科学、简便易行、相互制约的原则,完善就业专项资金业务操作程序,具体将业务划分为申报、审核、财务、拨付、稽核监督管理等环节,各环节既独立操作又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确保管理严格,运行有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