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讲座

心理健康讲座

心理健康讲座健康应该是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良好状态。

身体的良好状态是指生理方面的,大家都熟悉,精神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则属于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1、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

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2、情绪稳定与愉快。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

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3、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4、人际关系融洽。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5、适应能力良好。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现在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中学阶段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而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三年时间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

初中生身体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且逐渐达到成熟,使得初中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

然而,由于心理的发展水品有限,有许多的期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挫折感。

故在每个人的初中阶段都会面临种种的心理危机,并会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

一、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身体的急速成长使得处于初中阶段的同学们产生了自己已经发育成熟的体验,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了,这就是成人感。

具有成人感,便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属于成人水平,应该被社会、环境和周围成人平等相待,有了成人感便特别想自己有与成人相应的社会地位,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给予自己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由于心理发展速度的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成熟发展的过度阶段。

实际上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处于幼稚的童年向成熟过渡阶段,于是就会出现自己认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成人感使得自己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于是便会出现在精神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同学们还是依然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老师和父母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三、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青春期的同学出现心理上的闭锁性,使得自己往往会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向外界袒露,特别是不向成人袒露,原因是这个时候的少年儿童认为成人不理解自己,而对成人产生不满和不信任,有增加了其闭锁程度。

但是,与此同时,少年儿童的很多苦恼又使得他们感到孤独和寂寞,很希望与他们交流、沟通、并且得到他人的理解。

这种开放胸怀的愿望使得自己很愿意和同年龄的朋友推心置腹。

其实这个年龄的同学也很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向自己认为可信赖的成人朋友谈吐心声的。

四、成就感与挫折感交替青春期的同学通常表现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干。

如获得成功或良好成绩,就会享受超越一般的优越感与成就感。

如果遇到失利或失败就会产生自曝自弃的挫折感。

这两种情绪体验常常交替出现,一时激情满怀、一时低沉沮丧。

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成熟最重要的时期,如何平稳的度过这段时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针对可能出现的心理矛盾和压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争取做到:试着让自己变得积极一些:1、那些无病呻吟的读物少看为妙。

有些伤感飘渺的思想情绪,它们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2、培养一个值得自己骄傲的特长。

这样既可以证明你自己的优势,又能帮助你保持自信。

3、试试大声说话,走路时昂首挺胸。

这样能够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我是自信的,有勇气的!从而培养一种将康、向上的感觉。

4、尽量去发现使自己产生兴趣的事情。

并且保持饱满的情绪和充沛的精力去尝试着做一做。

5、碰到困难的时候尽量坚忍、乐观一些。

遇到困难就悲观、逃避的人,自然是不可能有积极的心态,也不可能成功。

6、试着增强自己的竞争意识吧。

竞争意识过于强烈会带来麻烦,没有竞争意识也是一种缺憾。

一个人很容易在竞争中获得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你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增强自己的信心,也为自己下一步的努力找到方向。

7、多交几个好朋友,和他们一起交流、学习、玩耍。

你会发现生活空间扩大了,自己也慢慢变得开朗,也增加了向别人学习长处的机会。

8、让自己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乐于助人会让你交到更多的朋友,变得更加宽容、活跃。

9、学会热爱生活。

对自己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多加肯定,这样你才会充满生活的热情,才会有不间断的动力去完成下一步的计划。

10、试着让自己参加一些公众活动。

把自己放在众人的目光下,培养自己正大,敢作敢为的心态。

战胜挫折的方法如下:1、挫折会使自己更聪明,挫折也会使自己精神不振,缺乏勇气,不敢面对现实。

人的成长需要挫折,我们要有遇到挫折和困难的心理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挫折,迎接挑战。

2、在遇到挫折时,努力的改变一下环境,学会转移注意力。

人在挫折的环境里注意力不改变,挫折会一个接一个地袭来,使人的意志受损。

此时,改变下环境。

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如登山、郊游、或参加聚会,放松一下自己,可使人的精神振奋,心胸开阔,有利于战胜挫折。

3、在遇到挫折时,改变自己同样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有些挫折时自己认知上的偏差所致。

一帆风顺的成长过程,常使得人缺乏应付挫折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准备,又缺乏战胜挫折的方法。

因而,在挫折来临之时,显得束手无策,容易陷入困境。

认识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虚心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和社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处理各类问题的科学方法,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

4、遇到挫折及时找心理咨询机构求助。

学校的心理老师和专业心理咨询,都可以帮助你战胜挫折,摆脱苦恼。

一、何为健康?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即健康包括三方面:一、身体健康;二、心理健康;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

身体健康标准大家比较了解,它可以用数据加以量化,心理健康无法用数来表示,那么如何来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

在美国每年0.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的行列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8.3%,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

近5000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

据研究估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

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费用超过购买食品的费用。

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

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2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有30%至40%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据联合国统计,自杀居意外死亡之首。

科学研究发现,有很多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统称为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日本青年报考一家大公司,公布考试结果,名落孙山。

得知这一消息,深感绝望,顿生轻生之念。

幸抢救及时,自杀未遂。

忽传来消息,他被录用了。

原来统计出了差错,实际是名列榜首。

还没来得及高兴,很快又传来消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

理由是:一个人连如此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起,曲折的奋斗之路上建功立业呢?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调查了各界许多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来自于学士和专业技术,85%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1976年奥运十项全能冠军詹纳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

心理健康不仅与疾病、事业的成功有关,还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

杭州有个9岁的孩子,张毅,小学三年级,学习优秀,班长少先队中队长,2月2日上午,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

当天中午,姐姐张萍小雪年级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张毅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然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用红领巾吊死在窗框上。

一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一名牌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无力自拔,留下了遗书,匆匆就走了。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

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

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本人曾经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有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有5.2%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

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

三、心理健康条标准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