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图设计书

地图设计书

地图设计是制图人员作业的技术依据,是生产的指导性文件。

地图设计书依据图式和相关规定,满足使用方的要求。

喻家山—磨山1:15000地形图编绘在确定,制图的总体要求后,分析原有地图资料,研究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然后结合编图环境,制定满足要求的技术规定。

1制图要求及数学基础
1.1制图要求:
满足该地区旅游和规划的需要。

图件格式为.jpg.。

制图比例尺为l:15000。

地图图名:武汉市喻家山—磨山地形图
1.2作业依据:
GB/T12341-2008(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规范,设计书。

1.3坐标系:
平面坐标系采用武汉市城市坐标系,高程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制图资料
制图区域制网资料有:纸质版1:15000地形图,最新的遥感数据,网上武汉市交通图,包括路名变更和测量控制资料等。

其中纸质版1:15000地形图为不在此时期内施测的地形图。

可利用的只有等高线、地名等,图中地物地貌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修编数字地形图补测了这些变化,地路名变更资料为最新调绘的路名资料。

这些资料内容完整.地理延应性、现势性、数学精度都能满足编图的要求。

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制图区域内主要地貌为低山丘陵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行政区划属于武汉市洪山区,地理位置为E114°24’,N30°33’,区、乡、村各级公路在区内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干湿明显,一年中气温变化大,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9℃左右,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4℃,存在着夏季高温、冬季冷冻的特点,年均气温在16.3℃,年均降雨量1163毫米,加上长江环绕全区东北西三面湖泊星罗棋布,地势略有起伏,故湖泊效应、垄岗效应、城市效应明显。

制图区域位于江汉平原北东缘。

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主要由喻家山、磨山、大团山、风筝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与东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

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149.4米),最低洼处为东湖。

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见有基岩出露,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积。

该区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湖泊塘堰在区内星罗棋布(东湖、喻家湖),是著名的“江汉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主要有环湖路,东湖东路,鲁磨路,植物园路,团山路,瑜伽山北路,喻家湖路纵横交错,形成网状。

地物较简单,地貌明显。

旅游景区多为有院落农家小院.分布相对松散。

植被主要是山坡森林,湖港纵横,气候温和,有浮萍、水葫芦、莲藕等水生植物。

为了能较好地反映以上的地理特征。

局部用坎线反映地貌特征.水系用清水河涯线、干河床、陡坎和坡线连续地表示出轮廓。

区内大型建筑物通过综合取舍能反映出疏密程度及巷道交通状况.并且尽可能反映出单位轮廓。

农村居民地要反映也分散的特点。

4地图编辑
按以下要求对地图要素进行编辑:
4.1文件命名。

文件采用统一命名.和图号相同。

4.2点状要素。

控制点依坐标按图式要求表示。

地貌变化较大的地方适当增加点数,点位应首选地物地形变化处及物征点,如电线拐点,铁路、公路
路面交叉,桥面,涵洞。

沟底和堤顶等。

4.3线状要素。

电力线吸表示高压主干线.通信线只表示主干
线,其他按图式要求表示。

4.4面状要素。

4.5图形编辑的符号、线型、线宽、注记、要素分层、颜色及字体规格等执行GB/T17160-2008《1:500,1:1000和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5制图综合
武汉市喻家山磨山地区1:15000数字地形图的编绘为全要素编绘。

编绘内容有GPS测量控制点、居民聚集区、境界、道路、水系、地貌及土质、植被、注记和图外整饰等。

制图物体选取遵从从主到次、从大到小的顺序,舍去的都是较小的、次要的目标,而把大的、重要的保留在图上.使地图能保持区域的基本面貌。

制图综合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晕和质量特征进行化解,去掉复杂轮廓形状中的某砦碎部。

保留或夸大重要特征,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概括使图面负载适当.满足用图需要和读图需要。

武汉理工大学GIS0901班王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