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六节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道路排水简介路面结构
第四~六节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道路排水简介路面结构
5.交叉口整个面的坡度应平顺,不应有突变的情况。
第四~六节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道路排水 简介路面结构
3、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竖向设计方法: 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点和缺点: 方格网法的优点:便于施工放线; 设计等高线法的优点:能更清晰地反映出交叉口的设计 地形,但各点的标高位置不宜放样; 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则取长补短,被普遍应用于主要交 叉口和广场的立面设计。
第四~六节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道路排水 简介路面结构
一、平面交叉口简介
1、平面交叉口类型
(1)按交叉形式分类: 十字形、X字形、T字形、Y
字形、错位交叉、复合交叉 等
第四~六节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道路排水 简介路面结构
(2)按渠化交通的程度分类 简单交叉口。 拓宽路口式交叉口:将交叉口连接部的道路拓宽。 渠化交叉口:在交叉口处,通过交通岛、交通标志和地面划
第四~六节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道路排水 简介路面结构
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立面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一)搜集资料:测量资料、交通资料、排水资料、道 路资料 (二)绘出交叉口平面图 (三)确定交叉口的设计范围 (四)确定立面设计的图式 (五)确定路段上的设计标高 (六)确定交叉口的设计标高
1、首先选定交叉口范围内合适的路脊线和控制标高 2、确定标高计算线网并计算标高计算线上的设计标 高 (七)勾画交叉口上的设计等高线 (八)调整标高 (九)计算施工高度
第四~六节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道路排水 简介路面结构
3、苜蓿叶形立体交叉 直行车流分层行使,直接右转,环形左转。 特点:交通组织好,行车安全,通行能力大;但占地较多。 实践中,可改变平面形状,合并左右匝道,考虑非机动车的 组织,由分为二、三、四层。 实例:天津八里台立交、北京阜成门立交、建国门立交。
线,控制和疏导交通路径。 渠化交叉和拓宽路口式交叉,在城市道路扩建改建工程中经
常采用。
(3)按交通控制分类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有信号控制交叉口(点控制、线控制、
面控制)(定周期和不定周期 、手工控制和自动控制)
第四~六节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道路排水 简介路面结构
2、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目的及原则
(一)目的 目的是合理设计交叉口公共面的标高,以保证汽车及非 机动车安全平稳地通过交叉口,同时能迅速排除地面水, 另外还协调交叉口附近建筑物的标高、地下管网、照明、 绿化等问题。
第四~六节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道路排水 简介路面结构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指在交叉处除设隧道或跨路桥外,并在上、 下层道路用匝道相互连接的立体交叉形式。 1、菱形立体交叉 由四条匝道呈菱形连接相交道路的立交型式。 特点:占地较少、结构简单、造价低,适用于主次道路相交 的交叉口。 实例:上海沪嘉高速公路南翔立交。
一、立体交叉的基本组成
我们通常所讲的道路立交工程涉及路与桥两大技术领域,
立交道口的交通组织方式不同,其立体交叉的组成部分也不
相同。一般常见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基本组成有:
1.跨路桥 跨越相交道路的桥梁称立交桥(跨路桥);高速
或快速道路从桥上通过,相交道路从桥下通过时,称为上跨
式,反之为下跨式。
2.匝道 为连接两条相交道路设置的互通式交换道。
第四~六节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道路排水 简介路面结构
2、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 次路上少设一条或几条环形匝道而保留部分平面交叉。 特点:通行能力较菱形立交大,但占地多。适用于主次道路 相交的交叉口,或城市用地拆迁困难的路口。 实例:武汉1959年建江汉一桥与滨河路立交、北京京密引水 渠的滨河路与西郊机场路的立交。
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叉口简介
第四~六节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道路排水 简介路面结构
城市道路交叉口简介
道路与道路相交,其共同的空间部分称为交叉口。
它是城市道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 咽喉,根据各相交道路在交叉点的标高情况,城市道 路的交叉分为平面交叉口与立体交叉口。
设计内容:确定交叉口类型、进行交通组织设计、确 定车道条数并验算通行能力、视距保证、缘石半径、 拓宽设计、环形交叉口设计、交叉口立面设计、排水 设计等。
第四~六节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道路排水 简介路面结构
二、立体交叉简介
立体交叉时两条道路在不同平面上的交叉。 两条道路上的车流能够互不干扰、各自保持其较高行车速 度通过交叉口,因此,道路的立体交叉是一种既能保证行车 安全,又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
第四~六节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道路排水 简介路面结构
第四~六节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道路排水 简介路面结构
(二)分离式和互通式立交 分离式立体交叉又称简单立交,是指在道路交叉处仅设隧道 或跨路桥,而不设上、下层道路之间的连接匝道。 特点:用地少,构造简单;上下层不通,转弯车辆须绕行。 适用性:多用于道路与铁路交叉,道路级别相差悬殊,转弯 交通量较小的交叉口。
二、立体交叉的类型
按结构物形式分:隧道式和跨路桥式
按跨越方式分:上跨式和下穿式
按交通功能分:分离式和互通式
互通式立交,按交通流线的交叉情况和道路互通的完善程度 分:完全互通式、不完全互通式、环式。
(一)上跨式和下穿式立体交叉
根据立体交叉中的主要交叉构筑物对地面线的相对位置划分。 上跨式立交的主要交叉构筑物高于地面线,又称跨路桥式; 下穿式立交的主要交叉构筑物低于地面线,又称隧道式。
3.外环和内环 凡有告诉道路右转进入相交道路,或由交
道路右转进入高速道路的匝道均设在外侧,称这种匝道为外
环。反之,左转弯的匝道设在内侧,称为内环。
4.入口和出口。
5.加速车道。
6.减速车道。
7.引道 为立体交叉口前后道路上起坡点到终破点之间的一
段线路。
第四~六节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道路排水 简介路面结构
第四~六节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道路排水 简介路面结构
(二)原则
1.相交道路等级不同,主要道路通过交叉口,其纵坡 维持不变。
2.相交道路等级相同,交通量差别不大,而且有不同 的道路纵坡时,则一般不改变纵坡,而调整其横坡度。
3.为了保证排水,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离 开交叉口。
4.在交叉口处布置进水口,应不使地面水流过交叉口 的行人横道,也不应使地面水在交叉口内积水或流入另一 个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