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锥度测量
实际测量所得圆锥
实际存在
①、实际直径da、Da——圆锥上测量所得直径 ②、实际圆锥角αa——再轴截面内,分别包容实际圆锥 的二条素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对平行直线的夹角。
在不同轴截面内,αa不一定相同
3)极限圆锥及直径 ①和基本圆锥同轴、且圆锥角或锥度相等、直径分别为 Dmax、Dmin时的二个圆锥。——极限圆锥
初始位置
当外圆锥向右轴向移动时 当外圆锥向左轴向移动时
初始位置
间隙配合
初始位置
过盈配合
3)极限轴向位移和公差
①位移
Ⅰ位时,外圆锥向右轴 向移动了Eamin距离
Ⅰ
Ⅱ
初始位置
Xmax/2 Eamax
外圆锥移到Ⅱ位时,得 到最大径向间隙Xmax/2, 此时,轴向移动了Eamax
Eamin
Xmin/2
间隙
零件
2)绝对测量法(直接测量法):直接从角度计量器具上读出被 测角度。
万 能 角 尺 测 量 角 度
光学分度头测量角度
3)间接测量法:测量与被测角度有关的尺寸,然后通过几何关 系计算出被测角度。
tgα/2=(M-m)/2h
2、测量仪器
1)游标万能角尺
万能角尺组合 万能角尺
2)正弦尺
3)圆锥长度: 最大直径的截面到最小 直径截面的距离。
4)锥度C:二个截面的直径差与长度之比
L
C=( C=(D-d)/ L 以分数的形式书写 如1:10或1/10
tgα/2=( tgα/2=(D-d)/2L=C/2
2、锥度或锥角系列
三、 圆锥公差
1、圆锥公差定义及术语
1)基本圆锥:理想圆锥 的圆锥 2)实际圆锥 设计给出的圆锥 图纸上
Dmax
Dmin
②在极限圆锥中,正截面上大小端直径为——极限圆锥直径。
4)圆锥公差及公差带
公 差
①直径公差及公差带
TD/2
公差带
Dmax
Dmin
②圆锥角公差及公差带
5)圆锥角公差等级
AT1、AT2、AT3、… AT12 高 低
AT4~AT6 用于高精度的圆锥量规,如角度样板、莫氏量规 AT7 ~AT9 工具圆锥、圆锥销、用于传递大扭矩的摩擦圆锥 AT10 ~AT11 圆锥套、圆锥齿轮 AT12低精度零件的配合面
=Eamax-Eamin = (Xmax-Xmin)/C =Eamax-Eamin =(Ymax - Ymin)/C
3、圆锥的形状公差
主要是素线的直线度和任意截面的圆度公差 或圆锥 面轮廓度公差
4、圆锥公差的标注
计划
四、角度和锥度测量
1、测量方法
1)比较法(相对测量法):用定角度量具与被测角度相比 较,用光隙法或涂色法估计出 被测角度的偏差。
2、圆锥配合的术语
1)圆锥配合——基本圆锥相同的内、外圆锥, 由于直径不同所形成的配合。 间隙: 滑动轴承和轴颈 带柄绞刀或钻头和机床主轴内孔的 过盈: 配合 过渡:
2)圆锥配合的形成
内锥
①结构型圆锥配合
外锥
利用轴肩定位
a
基准面的 距离定位
②位移型圆锥配合: 从内、外圆锥的初 始位置开始,作一 定的轴向移动,所 获得的配合
项目五
角度、锥度测量
任务
资讯
联接 一、圆锥面的作用 密封 阀芯和阀座的配合 机床主轴、刀杆等
特点
联接时,同轴度好;密封性能好
二、术语及定义
1、圆锥的术语和定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圆锥
外圆锥
1)圆锥角α:
通过圆锥轴线的截面 内(轴截面),两素 线的夹角。
D
dx
d
α
2)圆锥直径
Lx
①、最大圆锥直径D ②、最小圆锥直径d ③、给定截面的直径dx
3)极限轴向位移和公差
Ⅱ
Ⅰ
Ⅰ位时,外圆锥向左轴 向移动了Eamin距离
Ymax/2
Eamin
此时的最小径向间隙为Ymin/2
初始位置
Ⅱ位时,外圆锥向左轴 向移动了Eamax距离
此时的最大径向间隙为Ymax/2
Eamax
Ymin/2
初始位置
②公差TE
轴向位移公差TE =Eamax-Eamin 径向间隙或过盈 间隙TE 过盈TE Ea=X/C
3、实训目的
1)学习游标万能角尺的使用方法 2)掌握用正弦尺测量外圆锥角的方法
实施
一、万能角尺测量步骤
1、根据被测角度的大小,按万能角尺组合图四种组合方式之一 调整好游标万能角尺。 2、a图组合可以测量0~50° 3、b图组合可以测量50°~140° 4、c图组合可以测量140°~230° 5、d图组合可以测量230°~320° 6、松开游标万能角尺锁紧装置,使其两测量边与被测零件的角 度边贴紧,目测无可见光隙透过,锁紧后读数。
实施
二、正弦尺测量步骤
1、根据被测圆锥塞规圆锥角 α 按公式
h = L × Sinα
计算垫块的高度,选择合适的量块组合好作为垫块。 2、将组合好的量块组按图11.23所示放在正弦尺一端的圆 柱下面,然后将被测塞规稳放在正弦尺的工作台上。
3)将量块组和被测工件按下图放在正弦尺中
4)千分表装在磁性表座上,测量
e、f 点值
5)按上述步骤,将被测量规转过一定角度,在 点分别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求出 然后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e
e、f
e、 f 两点的高度差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