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阅读训练
一、《梁宗岱先生》(2011广东卷)1.(1)夸张。
突出了梁宗岱善于跑路,有强健的体格。
(2)比喻。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梁宗岱擅长且喜欢辩论,辩论的技巧出众,辩论时激情洋溢、全身心投入的性格特点。
2.①为人富有激情(热情),尤其在辩论时更能显示雄辩的才华。
②执著、随性洒脱(直率、真挚),朗读
起来气势磅礴,任由性情勃发。
③治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才华横
溢。
一个字一个字计较,力求和原作一致,翻译作品达到接近原著。
3.①赞扬梁宗岱先生活得有滋有味。
他爱锻炼,爱辩论,爱文学,兴趣广泛,热爱生活,充满激情,让人觉得除了埋头研究外,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从而给人感染和启发。
②赞扬梁宗岱先生从不灰心失望。
他天天
都表现得高高兴兴,总能从生活中看到光
明和希望,让人觉得生活就要无忧无虑,乐观自信,从而给人感染和启发。
二、《黄侃先生二三事》(2009广东卷)
4、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
(4分)
【答案】①文章是从志士之狂(革命之壮行)、名士之狷(名士之趣行、率性之真)、学术之严谨三个方面叙写黄侃的。
②举例:a、志士之狂:怒砸虎头牌,打闹学堂,撰写革命文章抨击清廷腐败,拥护革命浪潮。
b、名士之狷:在中央大学任教期间,从不佩戴校徽、携带名片,耍大牌脾气,嘲笑白话文。
c、学术之严谨:所治诸书皆反复数十遍,几乎没有误差,不肯轻易为文,教育学生学无止境。
【解析】文中“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是一过渡句,由此句即可得出答案。
5、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5分)
【答案】①中国学问的特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学无止境。
②治学态度:始终保持谦卑的态度,严谨认真求实、不欺世盗名、有敬畏之心,坚持不懈地学习、钻研。
③贡献:治学要实事求是,要对后世负责。
(要有真正的发现,真正领会中国学问的精髓,推动学术的发展。
)
【解析】在第⑦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回答。
找出相关的句子:中国学问的特点: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治学态度: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五曰不窃;贡献:四曰为后世负责。
6、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答案】①从多个侧面展现了传主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
②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传主及那个时代学者的自由风貌。
③说明那个时代的新旧学者在内在精神方面也有不少相通之处(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也有不少相通之处)。
三、《我所认识的梁漱溟》(2008山东卷)
7、.参考答案:①他的议论有真知灼见;②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结合文章的第二段和最后一段来概括即可。
回答要有条理,完整。
8.①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
②是梁漱溟格外关心文化问题的原因;③使读者对梁漱溟学术上的人格魅力了解更全面。
9.①《中国文化要义》哲学味太浓,不容
易读懂;
②《乡村建设理论》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
③晚年观念已老;在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
10.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
启示有四点:(1)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
(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中心内容的确立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