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浙江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
浙江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
第五,地球已向人类发出“黄牌警浙告江省”,农如村小果学不科听学骨忠干告教,师未培训来更大
的灾难将要降临
班
4
1992年的联合国环发大会
—世界环境保护行动的第二个里程碑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183国代表团,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70个
国际组织的代表与会。通过了《关于环境和发展
班
10
我国环境教育的目标
让学生树立以下观念: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观念 环境保护是一种国民公德的观念 只有一个地球的观念 学习和遵守环境政策法规的观念
浙江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
班
11
环保 植草种树 美化环境 不搞污染 讲究卫生 节约资源 保护生态 善待自然 造福于人
浙江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 21世纪议
程》,
浙江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
班
6
2、环境教育的概念
环境教育是认识价值和澄清概念的过程,它培养 人们理解和评价人类和及其文化与生物物理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所必需的态度和技能。环境教育还促使人 们对环境质量问题作出决策,对本身的行为准则作出 自我的约定——内华达会议(1970)
浙江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
班
13
2、环境教育的原则
(1)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环境教育的意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参与等诸方面的目标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想和战略的指导下,才有可能实现。 而将环境道德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人类永久、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的里约宣言》(又名《地球宪章》)、《21世纪
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3个文
件,另有《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
公约》2个公约开始签字。 提出了“地球在我们手
中”的口号。
浙江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
班
5
一、环境教育的概念及发展
1、世界环境教育的发展
国际环保事业和国际环境教育事业的启蒙与诞生 阶段 (1950~74年)
知识和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创造
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环境行为的新模
式”。
——《贝尔格莱德宪章 》( 1975年)
环境教育是“借助于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 环境,了解环境问题,和治理环境污染和防 治心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技能,并在人与 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社 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的环境”。
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世界环境保护行动的第一个
第一里,地程球碑只有。一个根,必据须动会员全议人类建共议同珍,惜为命,携手同行;
第三,地球上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物种灭
绝等各种灾难,主要都是人类的过错造成的,应该立即停止
第四,地球上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人类环境宣言》中强调 了建立国际性环境教育计划的迫切性。
国际环境教育计划(IEEP)的实施阶段(1975~95)
1975年贝尔格莱德“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通过 “贝尔格莱 德宪章——为了环境教育的全球规模框架” 。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提出和确立阶段(1992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 》(1983年)
浙江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
班
8
二、环境教育的目标
总目标
环境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 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 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 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 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 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两个里程碑,两句口号;
两个阶段,两种层次。
浙江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
班
3
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世界环境保护行动的第一个里程碑
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
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
多名代表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确定6月5
日为世界环境日,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班
12
三、环境教育的特点和原则
1、环境教育的主要特点
(1) 综合性
从学习内容看,环境教育兼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 的内涵;从学习过程看,环境教育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全面 理解环境系统,掌握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及其内部各组成要 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
(2) 实践性
环境教育强调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和创造知识;在解 决现实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及批判与反思能力; 在参与中增进交流与理解,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促进学 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形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健康的生活 习惯,增强积极参与有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决策与行动的意 识。
——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
(2003)
浙江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
班
9
环境教育的目标
(1) 关心 帮助社会群体和个人关心整个环境及相关问题。
遵纪守法意识。
(2) 知识 帮助社会群体和个人获得对待环境及有关问题和
人类环境的重大责任与使命的基本理解。
(3) 技能 帮助社会群体和个人获得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所
必需的技能。
(4) 参与 为社会群体和个人提供在各个层次积极参与保护
和改善环境的机会。
(5) 态度 帮助社会群体和个人获得一系列有关环境的价值
观和态度,培养主动参与环境改善和保护环境所需的动机。
(6) 评价能力 能够从生态学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
美学的及其他立场来评价环境状况和教育计划。
浙江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
环境教育过程涉及人与自然和人与环境 之间的关系,包括人口状况、污染、资源分 布以及消耗、保护、运输、技术和城乡规划 与整个人类之间的关系。
——美国环境行为法规(1980)
浙江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
班
7
环境教育是“进一步认识和关心经济、社
会、政治和生态在城乡地区的相互依赖性;
为每一个人提供机会获得保护和促进环境的
浙江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
开班典礼
浙江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
班
1
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
邵 爽 浙江教育学院 理工学院
一、我们的环境
二、环境教育的概念及发展
三、环境教育的目标
四、环境教育的特点和原则
五、科学教浙江 育省中农村环小学境科学教骨干育教师的培训方法与实践
班
2
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