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都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地位,采取多种措施扶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之一。
自国务院4号文颁布以来,北京集成电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已形成了以设计为龙头、以制造为支撑,包括封装、测试、材料、装备等各个环节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中关村地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大处工业园和林河工业开发区等四大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
作为我国重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之一,北京经受住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考验,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全国继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设计业,仍旧保持着明显的优势。
近十年来,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在技术研发、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方面都快速发展,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已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重镇之一。
而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北京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回顾(一)产业总量快速增长至2011年,十年来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239.97亿元,比2003年销售收入62亿元增长了287%,集成电路产量超过100亿块。
2006-2011年,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纳税总额41.56亿元。
(二)重点企业发展良好近年来,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在技术研发、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方面都具备了较强的基础和竞争力,已培养了一批国内领先的重点企业。
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7家,超过1亿元的有32家,与2010年相比过亿元企业增加了5家。
另外,过亿元企业销售收入之和达到224.84亿元,占到全行业总销售收入的93.7%。
(三)产业链日趋完善北京目前已形成了以设计为龙头、制造为支撑,包括封装、测试、材料、装备等各个环节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设计、封装测试、制造、装备材料占产业总量的比重分别为45.93%,28.52%,22.83%,2.73%。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确立了北京在全国集成电路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1.设计业成为行业风向标十年来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68%,2011年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0.22亿元,同比增长了19.72%,近八年来一直占全国销售收入的1/4以上。
2011年利润总额达到12.60亿元,同比上升了10.6%。
面向CPU、智能卡、微控制器、数字多媒体、移动基带芯片、电源管理等多个新兴领域,北京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其中,我国前十大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中有3家为北京企业。
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设计企业有21家,占设计业销售收入的87.02%。
中国华大、大唐微电子等均连续多年入选国家十大IC设计企业,其中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更是连续五年入围全国10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名单。
2.制造业占领国内高端环节北京共有中芯国际、首钢日电和燕东电子3家集成电路制造企业,2003-2011年,北京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40.37%,2011年集成电路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54.78亿元。
“十一五”期间,中芯国际北京公司在国家02专项的支持下,提前1.5年实现自主的65纳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批量生产,使我国集成电路制造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2000年的4~5代缩短至1代,生产能力提升到3万片/月,成为全球第四大集成电路代工企业。
目前,中芯国际公司已确定将该公司的发展重点放在北京,计划2012年将北京12英寸生产线的产能由2万片/月扩充至4.5万片/月,在2015年前投资45亿美元将产能扩充至10万片/月,生产制造工艺也将由目前的65纳米提升至32~22纳米,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3.封装测试业发展初具规模2003-2011年,北京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98%,2011年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销售收入达到68.43亿元。
拥有威讯半导体、瑞萨半导体等国际著名的封装测试企业。
多年来,2家集成电路封测企业稳居国内十大封装测试企业,其中威讯一直是国内第二大集成电路封测企业。
国有企业中的确安科技、772所等规模较小的封测企业正在快速发展中。
4.装备材料业创新成果显著2003-2011年,北京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企业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6.86%,2011年集成电路材料设备销售收入超过6.54亿元。
有研硅股是国内最大的硅材料研究、开发、生产基地,科华微是国内唯一一个能批量生产光刻胶产品的企业;七星电子是国内首个上市的集成电路装备企业;北方微电子公司和中科信公司率先在国内实现8英寸100纳米刻蚀机和离子注入机的突破。
中电科电子装备公司是国内主要的半导体封装设备制造商,清大天达在后端清洗装备上也具有较强的实力。
(四)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成就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以大唐、华大、同方为代表的企业成功研制第二代身份证芯片,对于提高人口管理工作现代化和提升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唐电信成功研制的TD-SCDMA芯片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3G标准TD-SCDMA产业推广奠定基础,为2008北京奥运会3G体验做出了巨大贡献;中星微研发的数字多媒体芯片是我国第一款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的产品,全球销量已突破1亿颗,占全球60%的市场份额;君正研发的高性价比和低功耗CPU出货量超过千万片,凭借良好业绩率先成为国内首个提供CPU产品的上市公司;创毅视讯、泰美世纪基于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移动多媒体(CMMB)芯片的成功研制,加快了手机电视产业链形成,为“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直播卫星解调芯片和信源解码芯片研发和量产,催生了近百亿元市场规模的直播卫星新兴产业。
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为主的龙芯课题组,先后研制出龙芯1号、龙芯2号、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和龙芯3号,满足国家安全战略需求。
在装备研发方面,北方微电子和中科信成功开发了8英寸100纳米刻蚀机和离子注入机,并在中芯国际大生产线上完成了检验考核。
这两种设备的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高端集成电路核心设备零的突破,该技术水平跨越5代,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缩小到约2代。
这是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实现了重大技术跨越。
正在实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及成套工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约1/2的任务由北京单位承担,七星电子公司“12英寸氧化炉”,中科信公司“12英寸离子注入机”,科华半导体公司的光刻胶产品都顺利产业化并进行批量应用,填补国内空白。
在集成电路制造方面,中芯国际北京12英寸生产线是我国首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
该项目的建成,使我国集成电路制造的工艺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至1代。
同时,带动了一批国际高端集成电路人才回归中国大陆。
(五)形成了“两区、两点”的产业布局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集聚度日益增强。
北京自2001年提出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的建设方案以来,已经形成了以中关村地区和亦庄开发区为聚集区,以八大处工业园区和空港、林河工业开发区为支撑点的产业布局。
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两区、两点”的集成电路产业企业销售收入超过全行业的95%。
1.中关村地区以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园为核心的中关村地区聚集了北京90%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已成为国内著名的设计产业聚集区。
集成电路设计园是全国规模最大、最早、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基地之一,拥有完整的集成电路设计EDA工具,03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北京产业化基地”。
目前设计园拥有北京华虹、同方微电子、炬力北方微电子、六合万通、瑞萨电子(中国)等30家IC设计企业,国际知名企业英飞凌、台积电(TSMC)和Cadence均在园区内设立研发或服务机构,其周边分布的还有大唐微电子、中星微和海尔集成电路等著名企业。
2.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以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生产线为龙头,封装测试及装备在内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是北方地区重要的集成电路生产基地。
面对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中芯国际北京工厂率先实现满产,并在今年首次连续三个月实现盈利。
基于北京工厂良好的工艺研发环境和运营基础,中芯国际已决定未来5年的发展重点放在北京。
京运通公司的单晶炉、中电科公司化学机械抛光设备代表了国内最先进水平,威讯封装测试厂是国内第二大封装测试企业。
3.八大处工业园区以首钢NEC生产基地为核心的八大处工业园区,拥有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的完整生产线(包括晶圆制造和IC封装),扩散线工艺技术水平已经达到6英寸、0.35微米,组装线生产能力为年产2.5亿块集成电路。
主要产品品种有MCU(微机控制单元)电路、遥控电路、显示驱动电路、通用LIC等。
4.林河、空港工业开发区林河工业开发区是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之一,拥有我国集成电路材料的代表企业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我国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的8英寸单晶硅生产线。
空港开发区是集成电路装备材料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
七星华创公司的清洗机、扩散炉代表了国内最先进水平;科华微电子的紫外负型光刻胶及配套试剂已占国内市场的80%以上。
二、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展望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格局进入重大调整期,主要国家/地区都把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抢占新兴产业的战略制高点,投入了大量的创新要素和资源。
行业巨头加快先进工艺导入和资源整合、重组步伐,不断扩大产能,强化产业链核心环节控制力和上下游整合能力,使行业竞争门槛进一步提高。
在此背景下,北京集成电路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节能环保、高端装备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多技术、多应用的融合催生新的集成电路产品不断涌现,预计到2015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广阔、多层次的大市场为北京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机遇。
当前,北京集成电路产业挑战和机遇并存。
国务院2011年4号文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越的外部环境,国家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京东方8代线、冠捷年产千万台液晶电视、高清数字电视应用工程、中关村科学城等一批重大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市场需求,我们将充分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组织优势资源,突破政策瓶颈,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将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