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单靠个人力量无法生存。
学生填写《北京人考古档案三》
获取食物的方法(生产方式):采集、狩猎
用火情况:使用天然火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培养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
转承:考古家的考古行动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后来的几年时间里,考古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又有了重大的发现。
另类的北京人——山顶洞人
出示《山顶洞人考古档案一》:
体形特征
工具、生产、生活
社会组织
元谋人
170万年
云南元谋县
原始人群
北京人
(70—20)万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木棒、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1万8千年
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
与现代人基本相似
磨制石器(不普遍)
人工取火
氏族
知识拓展
结合课堂所学知识“想象北京人或山顶洞人一天的生活”,可以用各种形式(画图、写小短文、表演……)
2.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创设情境,虚拟参观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通过参观四个展厅分别从北京人的发现、生产工具、生产生活情况、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四方面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图片资料丰富且有效,再现了当时历史场景,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能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学生,非常注重学生析图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填写考古档案的方式落实了课本的知识点。
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前
地址: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外貌特征:脸部保留猿的特征
通过读《中国远古人类遗址图》,得知中国是世界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看图分析,提升读图能力
提问:北京人长得像猿,可我们为什么说他已经是人呢?人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
第二展厅:北京人的工具
出示图片《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第一展厅:北京人的发现
出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图和北京人头像复原图
提问:看图说一说北京人的面部特征与现代人相比有哪些不同?(提示:从前额、眉脊骨、颧骨、嘴巴、下颌几处比较)
出示《北京人考古档案一》
学生回答:
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
嘴巴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颌
学生填写:北京人考古档案一
教学反思
1.由于原始社会的历史对于初一学生来讲过于遥远而陌生,为了要使学生知道历史是一门科学,具有一定的严谨性。整节课堂教学教师充分利用好考古资料,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结论的过程中来,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指导学生根据考古资料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许多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这样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了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学生得到良好心理体验的过程,使学生感到每一点知识、每一个结论都有可靠的依据。培养了学生的“论从史出”观念。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教学设计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教学设计
课题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
知识目标
描述我国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区域自然环境情况、生活与生产情况的资料,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讲述中国远古人类遗址,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形成“论从史出”观念。
学生汇报总结
学生填写《山顶洞人考古档案二》
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致
用火情况:学会人工取火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已学会磨制和钻孔技术
生活方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生活
归纳总结:人类在进步,在发展
培养学生阅读和归纳能力
激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
课堂小结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表
名称
距今年代(大约)
发现地点
提问:你知道哪些关于是真实的,那么你知道目前比较科学的人类起源说是什么吗?
提问:人类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认识自己的起源?
追问: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途径所获得的资料都是第二手资料,可信度不同,那么比较直接、有利的资料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呢?
转承:是的,古代遗址的发掘是一种重要的途径,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以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遗址为例,探寻原始先民的足迹。
出示山顶洞人的一些考古发现的图片资料
提问:结合书本、图册第59页及以上资料思考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有哪些进步?这种进步说明了什么?(从外貌特征、用火情况、生产工具、生活方式等方面回答)
出示《山顶洞人考古档案二》
学生填写《山顶洞人考古档案一》:
时间:距今约3万年
地址: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适时引导
第三展厅:北京人的生产生活
出示《烧过的兽骨图》及文字资料、《北京人生活复原图》
提问:1.你推测一下北京人可能有哪些食物?
2.如何获取火?火的使用对北京人和人类的发展有何影响?
3.请结合资料P99页的阅读卡及相关图片资料分析北京人群居生活的原因?(提示:从生活环境、生产工具等方面思考)
出示《剑齿虎》图片及《韩非子》: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出示:打制石器、制作木棒图片
提问:1.这些工具与现代的工具相比,有什么特点?
2.这些工具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出示《北京人制造工具想像图》
小知识卡片:如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出示《北京人考古档案二》
生活情况。
过渡提问:北京人使用这些简单粗糙的工具如何进行生产生活呢?
出示课题
学生回答:
西方:上帝造人说
中国:女娲抟土造人
达尔文的进化轮
上网查资料、查阅文献资料、询问年长者……
考古现场发掘
以学生比较喜欢的话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一铺垫。
激发学生的兴趣,回忆已学知识,活学活用。
、
出示《中国远古人类遗址图》指导学生看图,找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位置。
陈述:今天我们虽然不然亲临考古现场,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参观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与我们的原始先民们来一下近距离的亲密接触。
出示《北京人考古档案三》
学生回答:简单、粗糙、原始
学生回答:通过敲打、摔击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适时的补充引导)
学生填写《北京人考古档案二》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
生活时代:旧石器时代
狩猎动物、采集果实和植物块根等。
打雷、自燃等
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的体质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学生归纳:生活环境:森林密布,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凶猛的野兽威胁着北京人的安全。(环境险恶)
教学重点
北京人生活状况及自然环境对北京人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之处。
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图片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生准备
1.学生上网搜索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包括影视资料)
2预习课文,完成作业本的填空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