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基础知识复习班第一课新中国成立(1949.10.1)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地点:。
主要容:会议制定的《》起到的作用。
选举为主席;确定国旗为、代国歌为《》,改名,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采用。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
2、1949.10.1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任命周恩来为3、中华人民国成立:时间:,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国成立。
.意义:①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
②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壮大了④鼓舞了。
4、和平解放:年,达成协议。
意义:基本解放。
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第二课抗美援朝(1950.10中国志愿军出兵—1953.7抗美援朝胜利)1、1950年6月,朝鲜战爆发,侵略朝鲜。
2、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
3、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①②③4、中国志愿军司令员:;英雄人物:;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
5、抗美援朝胜利意义:沉重打击了,保护了,提高了。
第三课土地改革(1950——1952)1、土地改革的原因: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法律依据:1950年《》的容:废除,实行。
3、结果:到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
4、意义:①彻底摧毁了,地主阶级被消灭了;②,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大大解放了,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四课:一五计划与1954年宪法1、国统区经济濒于崩溃的原因:①。
②。
③。
2、一五计划(1953——1957)的基本任务:;;。
3、一五计划的成就: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二铁:鹰厦铁路和宝成铁路;三公:厂、厂、厂、厂。
4、《中华人民国宪法》: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意义:我国第一部,这也是有史以来。
第五课:三大改造(1953——1956)1、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途径:。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途径:和。
3、三大改造的任务与本质:。
4、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第六课:探索时期(1956——196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1、正确的探索:1956年和1961年。
2、探索失误:。
3、中共八大容:指出了:指出当前的:集中力量,实现,满足。
中共八大的意义:。
4、1958年总路线的容:。
但是。
5、探索失误(即“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
6、探索时期的成就:油田的建成结束了的时代。
模人物:石油工人、两弹元勋、县委书记。
第七课:文革时期(1966——1976)1、①1967年“”是反革命集团全面夺权的反动事件;②被迫害致死是文革期间最大的冤案;③“”是广大干部群众与反革命集团的正义斗争。
④1971年是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标志。
⑤1976年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⑥1976年10月,被粉碎,标志着文革结束。
2、文革时期,、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经济形势好转。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至今)又称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1、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针对提出的,“两个凡是”实质上是。
2、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容:①彻底否定了“”,重新确立了。
②果断停止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实行③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代领导集体。
意义:①完成了党的、、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②我国进入。
3、文革的经验教训:、、。
法制建设成就:①1982年第部《宪法》②1986年《》《》《》《》。
第九课: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1、改革先从(1978年)后(1985)。
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推动农业向、、发展。
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农村改革的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了,促进了农业发展。
2、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所有制方面:把单一的公有制改造为。
②管理体制方面: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分配制度方面:实行。
3、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
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在小型企业采取。
4、①1980年,在的、、和的建立经济特区。
②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称为。
③1988年增设经济特区。
我国共个经济特区。
④1990年设立。
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现已形成了 - - - ,、、的对外开放格局。
5、意义: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
第十课、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
2、改革开放后,针对出现的,提出“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
”3、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
(即理论的提出)4、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和,即。
5、解决了等一系列问题。
6、1992年春,主要精神: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不动摇。
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
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发展才是硬道理。
7、中共十四大时间:年容:高度评价了,确定。
提出了建设。
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代领导集体。
8、党的十五大:时间:年容:把写入党章。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十一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我国由个民族构成,形成了的格局。
2、作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具有重大意义。
是我国的一项。
3、地区完成后,废除了,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达斡尔族自治旗,改革开放后成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
第十二课、和澳门的回归1、含义:“一国两制”是指在的前提下,大陆地区实行,、澳门和实行。
两制:两种。
提出者:。
2、“”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首先是针对问题提了出来,首次成功地运用于解决,于回归祖国怀抱,澳门于回归祖国。
3、1842年,岛开始被英国割占,年7月1日回归祖国。
4、1553年,澳门被葡萄牙占领,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5、意义: 、澳门的回归,。
第十三课、对台基本方针1、针对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的大政方针。
提出了“”的伟大构想。
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的对台基本方针。
4、1990年成立了;1991年中国大陆成立了。
(这两个组织是民间团体组织)。
1992年两会就“”达成共识。
(史称九二共识)。
1993年两岸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将“”写入协议。
5、1995年初,针提出和平统一的八项主。
容:①,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②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
意义:这八项主是。
6、当前对台政策的立场:全体中华民族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
坚决反对“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反分裂,反台独。
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第十四课、钢铁长城(国防建设成就)1、人民海军:①新中国成立前,第一支海军成立于。
②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了、、舰队。
③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完成多项科研试验。
④1974年,第一艘研制成功。
⑤当前我国的海军兵种:、、、。
2、人民空军:①人民空军是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了型歼击机。
3、导弹部队:主要担任任务,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第十五——十六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建国以来的外交政策:奉行政策。
2、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态度:、、、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年底首次提出。
提出者:(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容:、、、、五项原则。
作用:作为处理的原则。
4、万隆会议时间:年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特点:第一次没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容: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6、中美关系正常化年7月,美国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年2月,美国总统访问,双方在签署《》。
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是中国的一部分。
意义:中美两国多年来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7、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间: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容:恢复中国在的合法权利,恢复中理会常任理国的席位。
意义: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胜利。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8、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第次会议时间:年地点:组织名称:(简称APEC)会议的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意义: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的多边外交活动。
9、 2001年中国加入。
(又称 WTO)第十七——二十课、科技与教育1、何时,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
2、提出“是第一生产力”。
3、年,颁布《义务教育法》。
到年,全国基本上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4、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实施“”战略,明确提出“把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两弹一星1、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2、年6 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进行飞行试验成功。
3、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继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的国家)4、作用: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起到了保卫祖国的作用;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
袁隆平主要贡献: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过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水稻,被称为“”。
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863计划:主要领域:国家制定了《863计划纲要》,选择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及等技术,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