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十多年的持续性学习(幼儿园——初中),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他们不但不能通过学习获得快乐,相反随着学科的增加,作业量的增多,占据了学生大量的业余时间、休息时间,消磨了他们的热情。
二、现代学生有过度的生活优裕感。
在家里受到父母、长辈的溺爱,家境优越,学生基本没有生存压力、就业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滋生厌学的心理。
三、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过于片面单纯,对成功的认识很肤浅。
各种媒体的炒作,给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如:快乐女声、星光大道等节目,让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知识并非成功的必要途径,而一夜成名才是梦想。
事实上他们只是片面的看到成功之后的光鲜,却没有了解成功路上的种种磨砺。
这会使他们自我放任,幻想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落到自己的头上。
四、学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使老师的教育工作陷入困局
十四、五岁的孩子正处在生理快速生长期和心理叛逆期,教师在语言上稍微不注意,就会刺激到学生,引起学生的叛逆行为,造成师生矛盾。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果能够做好这项工作,就能事半功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呢?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
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内动力。
学习成绩的好坏、中考分数的高低几乎可以决定一个学生人生起步的起点,但是如果仅把升学作为学习的动机就显得过于片面。
学习,指的是“终生学习”,是对一个人内在知识、气质、涵养的训练提升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大量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可以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目的。
在学生离开学校踏入社会时,这些素质是决定其今后事业、人生成败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班会等多种形式,达到这个要求。
二、良好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
在当前各种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会在每一学年的第一节化学课堂上适当介绍一些与化学相关的技术知识、人文知识,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也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授课。
如教师选择合适的课题,提前布置分工,由学生讲课,而教师在课堂上“隐身”。
三、适当的学习压力。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引入竞争是很有必要的。
有竞争必然会产生压力,如果学生能够战胜困难,挑战压力并获得成功,则可以体会成功的快乐。
当然,这要让学生合理设定自己的目标,最好是经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避免因无法达到目标而产生过多的挫败感。
四、体验成功的快乐
成功的刺激会给人们带来直接的快感,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人生在于搏击”,让学生带着斗志、带着追求投入学习,才能化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