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季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一、文言文(29分)(一)默写(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月不开。
2._____________________,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8题(6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本诗的作者________(人名),文中“歌一曲”指《____________》。
(2分)7.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谪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对世事蹉跎的感慨和怀念故友的深情。
C.颈联中,作者虽以“沉舟”、“病树”自比,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胸怀。
D.尾联点明题意,揭示主旨,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赠诗的感激之情。
8.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
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6分)湖心亭看雪张岱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是日更定矣莫衷一是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与座谈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10.翻译文中画线句。
(2分)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7分)牛角挂书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2分)(1)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2)按辔蹑其后()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因与语,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中杨玄感对李密“倾心结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具体行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5.李密读《项羽传》,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他后来领导农民起义的行动相呼应。
(1分)二、现代文(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5分)(14年一模)中国茶①中国茶种类繁多,花色品种齐全,品质风格独特。
其中,名优茶品种就有600多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与之相提并论。
②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
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观外形、评内质。
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香气高、滋味醇、汤色清是好茶;反③有了好茶,还要有好的水质、好的器具和合适的冲泡方法,才能沏出色香味俱全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茶。
泡茶用水一般宜用软水,烧水宜用硬质木炭或电,忌用有烟气及异杂味的燃料。
冲茶水温要适当,高档茶水温控制在85℃左右,中、低档茶可用93℃—100℃水冲泡。
冲泡时间与水温有关,85℃水温以4分钟为佳,沸水冲泡只需2分钟。
据试验,93℃、3分钟可作为冲泡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来掌握。
为便于观赏,细嫩茶特别是毫尖茶宜用玻璃杯沏茶;其它茶应首选紫砂茶具,次选白瓷茶具,最次是保温杯、塑料杯、热水瓶等。
冲泡时先冲入茶具容量的三分之一,然后迅速滤去,以清除杂质污物,接着便可将茶具冲满,并用杯盖或壶盖将面上的泡沫刮去,冲沏即告完成。
④中国茶艺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茶艺的最高境界是人与景、物的形神结合。
饮茶是要在“品”字上下功夫,要以文化素养和灵感培养为基础。
对于善饮茶者,只要呷上一口便会顿觉满口清香、香冲脑门,并会产生肺腑空灵的感觉;再呷一口便觉疲惫全消、神清气爽;再慢啜细品,胸中似有一股太和之气冉冉升起,继而如风生两腋而飘然欲仙,心中的块垒愁楚便会一并消失。
⑤中国是茶的故国。
优越的生态条件,使之富含近500种营养保健成分,应该成为人类最佳的纯天然营养保健饮品:让我们在继承优秀茶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为饮茶的进一步普及和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共同作出努力吧!16.阅读第②段,完成填充:(3分)劣茶。
18.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中国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它是21世纪的饮料之王。
B.中国茶有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差别很大,选择方法不同。
C.选用茶具宜讲究,多数茶应首选紫砂茶具,次选白瓷茶具,最次是保温杯。
D.中国茶艺博大精深,一般饮者较难达到这种境界,故需要普及。
19.下面一段文字放入文中哪一段后最为恰当?请说明理由?(3分)饮茶是很讲究环境氛围的。
若在茂林修竹、空谷幽兰的环境中,邀上三五知己,品茗、赏景、赋诗,便会进入一种乐而忘归的境界。
以茶醒脑助兴,以茶消忧解困,以茶联络感情,饮茶成为我们中国人生活的一失乐趣。
20.请介绍一种你知道的传统中国茶。
(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5分)怀念老陆冯骥才①近些天常常想起老陆来。
想起往日往事的那些难忘的片断,还有他那张始终是温和与宁静的脸,一如江南的水乡。
②我和老陆一南一北很少往来,偶然在京因会议而邂逅,大家聚餐一处,老陆身坐其中,话不多,但有了他便多一份亲切。
他是那种人——多年不见也不会感到半点陌生和(g émó)。
他不声不响坐在那里,看着从维熙逞强好胜地教导我,或是张贤亮吹嘘他的西部影城如何举世无双,不插话,只是面含微笑地旁听。
③这不能被简单地解释为“与世无争”,没有一个作家会在思想原则上做和事佬。
凡是读过他的《围墙》乃至《美食家》,都会感受到他的笔尖里的针芒。
只不过他常常是绵里藏针。
我想这既源自他的天性,也来自他的小说观。
他属于那种艺术性的作家,他把小说当做一种文本的和文字的艺术。
高晓声和汪曾棋都是这样。
他们非常讲究技巧,但不是技术的,而是艺术的和审美的。
④一次我到无锡开会,就近去苏州拜访他。
他陪我游拙政、网师诸园。
一边在园中游赏,一边听他讲苏州的园林。
他说,苏州园林的最高妙之处,不是玲珑剔透,极尽精美,而是曲曲折折,没有穷尽。
每条曲径与回廊都不会走到头。
有时你以为走到了头,但那里准有一扇小门或小窗。
推开望去,又一番风景。
说到此处,他目光一闪说:“就像短篇小说,一层包着一层。
”我接着说:“还像吃桃子,吃去桃肉,里边有个核儿,敲开核儿,又一个又白又亮又香的桃仁。
”老陆听了很高兴,禁不住说:“大冯,你算懂小说的。
”⑤记得那天傍晚,老陆在得月楼设宴招待我。
入席时我心中暗想,今儿要领略一下这位美食家的真本领究竟在哪里了。
席间每一道菜都是精品,色香味俱佳,却看不出美食家有何超人的讲究。
饭菜用罢,最后上来一道汤,看上去并非琼汁玉液,入口却是又清夹又鲜美,直喝得胃肠舒畅,口舌愉悦,顿时把这顿美席提升到一个至高境界。
大家连连呼好。
老陆微笑着说:“一桌好餐关键是最后的汤。
汤不好,把前边的菜味全遮了;汤好,余味无穷。
”然后目光又是一闪,好似来了灵感,他瞅着我说,“就像小说的结尾。
”我笑道:“老陆,你的一切全和小说有关。
”⑥于是我更明白老陆的小说缘何那般精致、透彻、含蓄和隽永,他长于从各种意味深长的事物里找到小说艺术的玄机。
⑦然而生活中的老陆并不精明,甚至有点“迂“。
我听到过一个关于他“迂“到极致的笑话。
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老陆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苏州地方政府分一座两层小楼给他,还配给他一辆小车。
老陆第一次在新居接待外宾就出了笑话。
那天,他用车亲自把外宾接到家来。
但楼门口地界窄,车子靠边,只能由一边下人。
老陆坐在外边,应当先下车。
但老陆出于礼貌,让客人先下车,客人在里边出不来,老陆却执意谦让,最后这位国际友人只好说声:“对不起”,然后伸着长腿跨过老陆跳下车。
⑧后来见到老陆,我向他核实这则文坛软闻的真伪。
老陆摆摆手,什么也不说,只是笑。
不知这摆手,是否定这个瞎诌的玩笑,还是羞于再提那次的傻样?⑨说起这摆手,我永远会记着另一件事。
那是1991年冬天,我在上海美术馆开画展。
租了一辆卡车,装满一车画框由天津出发,车子走了一天,凌晨四时途经苏州时,司机打盹一头扎进道边的水沟里,许多画框玻璃粉粉碎。
当时我不知道这件事,身在苏州的陆文夫却听到消息。
据说在他的关照下,用拖车把我的车拉出沟,并拉到苏州一家车厂修理,还把镜框的玻璃全部配齐。
这便使我三天后在上海的画展得以顺利开幕,否则便误了大事。
事后我打电话给老陆,几次都没找到他。
不久在北京遇到他,当面谢他。
他也是伸出那瘦瘦的手摆了摆,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⑩作家比其他艺术家更具有生养自己的地域的气质。
作家往往是那一块土地的精灵。
比如老舍和北京,鲁迅和绍兴,巴尔扎克和巴黎。
他们的心时时感受着那块土地的欢乐与痛苦。
他们的生命与土地的生命渐渐地融为一体——从精神到形象。
这便使我一想起老陆,总会在眼前晃过苏州独有的景象。
于是,老陆去世那些天,提笔作画,不觉间一连画了三四幅水墨的江南水乡。
妻子看了,说你这几幅江南水乡意境很特别,静得出奇,却很灵动,似乎有一种绵绵的情味。
我听了一怔(),再一想,我明白了,我怀念老陆了。
21.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加拼音。
gémó()一怔()(2分)22.第②段中写从维熙和张贤亮两位作家有什么作用?(2分)23.仔细阅读第⑦—⑨节,各用一句话概括所叙的两件事,并回答这两件事各白表现老陆怎样的性格特点。
(4分)24.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记叙文中常常穿插议论文字,比如本文的第⑥段就是如此。
分析这段文字的表达效果。
(2分)25.揣摩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写我作水墨江南水乡画和妻子对我画作的评价?(5分)三、综合运用(11分)学校准备出一期以“走进博物馆,阅读文物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校刊,请你帮助编辑部完成以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