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穴针灸汇编《百病单穴针灸验方》《百病一穴灵》《单穴治病》《单穴针灸治验》汇编病适应症取穴操作症高体温39度以上,常伴皮肤灼热出汗、大椎微向上斜刺1寸,得气后施以提插捻转,强刺激。
留针热口渴喜饮、呼吸心率加开、烦躁不安10-15分钟,出针后在再大椎周围散刺加拔罐,出血3-5等,严重则可出现意识障碍,毫升。
必要时视体温升降可增加次数,但中间至少间隔3小时。
体温愈高退热效果越好,《针灸甲乙经》:伤寒热甚烦呕大椎主之体温39?以上顽固性高热,口服、注曲池每穴注入药液1.5毫升(安痛定2毫升,地塞米松1毫升)射、物理退烧均无效者 (穴注) 注射后30分钟出汗体温开始下降,1小时内体温降至37C以下高热惊厥百会留针5小时,上午扎针下午起针下都(无名指与小指歧骨面) 自然握拳,掌心向下,手背4、5指缝纹头上方5分。
避开静脉,毫针顺掌骨间隙刺入0.5-3寸捻转得气。
先刺单侧,10分钟后无效加刺对侧,留针半小时以上,每10分钟运针3次。
耳背静脉放血,在挤血过程中患者头部不出汗者效果较差,个别病例退热24 小时后又有发热。
此疗法对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的病毒感染效果良好,而对白细胞高,有继发细菌感染者效果欠佳。
颌下两侧压痛点。
放血治疗急性扁桃体发热,5-10min咽痛止,6-12h发热消失,神由精神刺激、发热惊额等引起的神志苏醒穴医者立于便于施术之处,迅速以两手食指尖对称的同时先智不清 (指针) 轻按在听敏穴处,指不抬,再向上推移(耳垂根表面琉松)不约3分即是本穴,用力按压,力点向内上方,以神志清醒清为度。
昏昏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
内关双侧,刺入2-3分,轻微捻转,行补法及轻微膜颐手法(行厥患者始觉乏力,眼前昏黑,泛泛欲呕,膜颐及捻转手法时要极轻微和均匀),交替应用,直至苏继而突然昏扑,不省人事,面色苍白,醒为止。
不留针,出针后休息片刻持续至1-5分钟苏醒汗出肢冷,脉搏细弱。
昏厥时间短醒后无后遗症。
癔病性晕厥,(对阴虚阳无所附而致上大横 1.5寸毫针快速刺入穴位,小角度快速持续捻针,同时观扰神明之昏胶,有着颇大的治疗意察病人的表情,至恢复常态后,可出针结束治疗。
大横穴义。
) 为足太阴与阴维之会,阴维脉维系诸阴而主一身之里的作用,突然面包苍白(恶心呕吐,出汗,不合谷指压合谷穴,一次痊愈省人事, (指针)因生气,气闭不省人事中冲指压中冲休CO中毒休克,过敏休克水沟斜向上1寸,施以捻转提插强刺激,持续至症状改善为止克过敏性休克(普鲁卡因和青霉家过敏)内关取患者左侧内关穴,轻微捻转补法。
轻微震颠交替应用、疗效尤佳。
有过敏史的病人先针刺内直至苏醒为止;1-5分钟苏醒关可预防关元大柱直接灸不计壮数至脉回汗止-般而20一30分钟在尚未明确休克原因前施以灸百会可百会应用灸疗法。
用艾住或艾条直接灸,直至休克缓解(如停以达到改善病人情况的目的,灸后病情反复,仍可再灸。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涌泉针涌泉穴,针后病人大叫一声,随之面包转红,神志清,转危为安中高温或烈日下久留,机体热平衡失调,水沟同前适于中暑重症。
《针灸大成》暑产热增加散热困难,热量蓄积体内发中暑不省人事:人中、合谷、生。
轻则体热、多汗、头晕、耳鸣、内关、百会、中极、气海胸闷、心悸、口渴、恶心、四肢无力、大椎同前脉细弱快。
重则烦躁不安,神昏痉厥。
溺涌泉取双侧,直刺一寸,大幅度《寿世保元》:治自缢已脱,水提插捻转强刺激,留针极重者只灸涌泉,20-30分钟《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癫癫痫,抽搐发作频繁,抽时意识丧失,四神聪痫两手紧握,两眼上翻。
大椎徐笨入氏强调必须出现触电样针感传至肢体时,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如果仅仅局部有胀痫样针感,而无触电样针感则疗效较差。
但应注意:若针刺本穴过深,易刺中脊髓而引起不良后果。
腰奇以28号或30号毫针点刺进针,然后扳倒针体,使针尖沿脊椎正中向上千刺,缓慢进针,刺入2-2.5寸,使针感由腰胀部向上传导直达颈部,甚至可达百会穴更好。
失产妇精神紧张,产后失血过多百会每晚睡前,施温和灸,使病人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度。
每眠情绪忧虑,及妇科慢性疾患而致的失(温灸) 次悬灸15-20分钟,灸后5-10即可入睡。
灸1-4次,睡眠症。
眠可持续8-12小时。
失眠症。
夜晚难以入睡,或睡中易醒,风池取双侧风池,以左、右手大拇指按压之:待产生胀感后,睡眠时间短。
李世藩报道,指针风他(指针) 再向上方用力,其胀感即可沿双侧头皮(胆经循行路线)穴治失眠经临床观察屡试屡验,一般传导至前额部,如此持续数秒钟即可。
本穴是足少阳经、一次取效。
如效欠佳,稍事歇息后作阳维、阳跷脉之交会穴,胆经经别贯心,阳维维系诸阳经,第二次治疗即可显效。
阳跷司眼险之开合,故有宁心安神之效。
又因胆主惊、心藏神,脉气失调导致心神失守而出现心胆气虚的病理反应,其证为心悸、失眠。
针刺或指压风他穴能调胆腑气机以安心神,所以能治失眠症。
夜晚难以入睡或睡眠时间短。
百劳柳国良氏报道,针刺百劳穴治疗失眠症32例,经治疗后全部有效。
其中针刺9-12次治愈25例,显效7例。
瘈脉一般1-2次奏效,3-5次可自然入睡,失眠。
伴有惊悸、健忘、多梦、不能大陵心包络的原穴。
心包属于相火,穴属于土而又是本经的子入唾等。
穴。
根据“实则泻其子”的法则,取刺心包经的子穴大陵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另外取刺大陵透向外关,实有平街上、中、下三焦功能失调的整体作用,故阴阳平衡、神志得宁,失眠改善。
治疗失眠病人2485例申脉 7日一疗程,经1-4个疗程诸玄仁氏1959年提出,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从内外踝中点作一垂线与足底中线相交处取穴。
5分豪针特别是改善失眠症状最为显著,故称一般刺入1-3分,达真皮即可,每次留针1-2分钟,6次之为失眠穴一疗程。
胡松昌氏报道有效率达97.4,。
头三角:由双眼内毗直上与发际相关处取两点,再向-L沿头顶正中线上取一点,使三点戊--等边三角形,共三点与皮肤呈15度角,向前进针2寸,留针12一24小时,隔日1次。
安眠:取双侧穴位。
立刺1寸左右,得气后施以捻转手法,针感达半边头部。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睡眠穴:位于合谷和三间穴连结的中点本法治疗失眠患者12例,8例针1-3次即有明显效果发突然发生,为时短暂、反复发作的不心俞祖国医学认为此病系阳虚阴盛所致。
阳主动,阴主静,阴作可抑制的嗜睡,当睡意袭来时,无论盛则多寐。
治取“心俞”,以振奋心阳,心阳宣发,气血性站立、行走、骑车、吃饭、谈话……通达(人则时而动(时而卧,阴阳之动态平衡得以调整(则嗜都可入睡,包括摔倒症、唾瘫症和入疾病得愈。
疗效:用本法治疗2例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均睡睡性幻觉等。
嗜眠症是睡眠过多时间获痊愈过长,可持续许多小时至数天。
可伴头昏、乏力等症状。
二者均属祖国医神门 1寸毫针刺人,得气后施泻法,留针30分钟学的“多寐”、“嗜眠”、“嗜卧”。
每;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
《灵枢,寒热病篇》说:“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多寐。
”心为阳中之太阳、主神志(故本病病在心脏为多阴少阳,心阳不宣之证。
本《灵枢》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取少阴心经之原穴神门,刺之用泻法,能泻达阴气、而使阳勺升腾,脏腑神明,阴阳归于平衡、时唾时醒,复之以常。
眩因颈椎内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大椎刺之可以微调椎内动脉位置,消除局部炎症水肿,解除推晕内动脉受压状态,改善颅内供血不足之,2-10次缓解风池一般一次治愈,进针约1寸左右,根据病情虚实,采用适当的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
凡阳气不升,寒湿内侵或素体温盛,百会 1寸毫针,针与皮肤呈15度角透向四神职,大幅度捻转积湿成痰(清空不宁所导致的眩晕均至全部出现胀感,如压重物,留针12-24小时,每日1一可用般需10次左右治愈,面翳风瘫内关取同侧内关,针体与皮肤成30度角,进针后针体放平,针尖向肘(并与前臂平行进人1.5寸左右(医者手下无抵抗感,病者无酸麻胀痛。
若有,须将针退至皮下,重新刺人,留针30-40分钟(每日1次,针刺越表浅。
对神经末梢刺激越强。
面面肌痉挛系心肝火旺(后溪为小肠经后溪先取病变同侧后溪透劳宫行针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随后肌俞穴,透心包经荣穴劳宫,有清泻一每隔3-5分钟重复手法1次,待症状消失后留针30分钟,痉切心热,使心中烦闷得除,风火得泊,若进针10分钟后症状不轻者,可再取对侧后溪穴,同时挛面肌抽搐得止。
左右两穴反复施行上述手法,症状可明显减轻,每日1次,一般1-3日可愈(如疗效不能巩固,可在该穴理针治疗。
四白取患侧四白穴,在承泣穴稍下方取45度角向下进针,得气后加强刺激,使整个面部有较强的针感,每5分钟捻转1次,留针半小时,隔日1次。
7次为1疗程。
本法治疗一般1次即可见效,5次基本痊愈。
对应点位于面部健则,与患侧痉挛敏感点相对应用本法治疗一般3-10天可痊愈流流感病毒引起,突发畏寒、高热、头大椎同前,适于流感全身症状重《伤寒论》太阳于少阳并感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伴者。
轻症可仅在大椎拔罐。
病,颈项强痛,或眩冒,时有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温和灸,5-10分钟。
点刺大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椎2-3下。
立即扣上火罐以大椎第一间溢血为度预防流感足三里菌由痢疾杆菌引起,多发夏秋,有不洁上巨虚取穴双侧,寻找压痛点,直《针灸甲乙经》:少腹痛,痢饮食史接触史,起病急速,腹痛腹泻,刺2寸,得气后施以捻转提飧泄出糜,次指间热,若脉里急后重明显,大便初期水样,后为插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陷,寒热身痛,唇乾不得汗粘液脓血。
次数增多,每天数十次,每日1次,5次一疗程。
出,毛发焦,脱肉少气,内伴畏寒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有热,不欲动摇,泄脓血,不适等。
腰引少、巨虚上廉主之急行菌痢、腹痛,每日泻痢数次、便神阙隔盐灸5-7壮,每日一次,3-5次一疗程脓血里急后重菌痢,急行肠炎。
大肠俞针刺捻转得气,针感至足或小腹中毒性痢疾高热大椎点刺放血,20-40分钟内体温下降1-2度,对39-40度以上有效疟疟门,取双侧,半握拳,向掌心斜15度刺1寸深,得气后提插疾捻转强刺激,每隔15分钟行针一次,发作前1-2小时为宜,对间日疟效果好间日疟疾身柱三棱针点刺放血发做前1-2小时为宜流行性腮腺炎角孙灯火灸,点刺放血3-5滴。
感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大椎点刺拔罐,留罐5-10分钟。
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头痛冒涕、全身酸楚舌苔薄白病情不减可连续拔1-2次鼻塞、流涕、全身酸楚舌苔温和灸20分钟,或隔姜灸薄白3-5壮,每日灸2-3次。
治疗风寒感冒,疗效满意风门针刺,留针加灸20分钟治疗风寒感冒,疗效满意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兼咳嗽、液门直刺10分钟效果不显加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对侧,留针15分钟兼咳嗽、舌苔薄白清热发表对上中焦壅热引起头面五官咽喉疾患尤为适宜咳感冒后咳嗽,声音洪亮,持续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