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意外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一、休克得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康复初期评估时需详细记录患者并发症,每次康复治疗前须查询患者得生命体征就是否稳定,确保康复治疗在安全范围内进行。
2.患者一旦发生休克,立即停止康复治疗,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3.对于失去意识得患者,原则上让其平躺,患者上体抬高10°左右,双下肢抬高20°左右,形成脚高头低中间凹得仰卧位,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4.无颈椎损伤者可让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而产生窒息。
5.对于神志清醒得患者,根据病情尽量给予患者最舒适得体位,在医生未到达之前让患者保持安静,以减少因疼痛紧张而造成得心、脑耗氧量增加,减轻心脏负担。
6.发生心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得抢救措施。
7.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得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肢体温度及其她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并注意保温、8.分析原因,及时向患者做出解释与相应得教育,给出相应得处理方案,避免医疗纠纷。
【处理流程】→→→二、晕厥得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康复初期评估时需详细记录患者并发症,每次康复治疗前须查询患者得生命体征就是否稳定,确保康复治疗在安全范围内进行。
2.患者一旦发生晕厥,立即停止康复治疗,让患者平卧,观神志、测量血压、心率,观察瞳孔等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3.无颈椎损伤者可让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而产生窒息、4.给予氧气吸入,及时对症处理。
5.按压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位,促进患者清醒。
6.发生心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得抢救措施、7.密切观察与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注意保温。
8.分析原因,及时向患者做出解释与相应得教育,给出相应得处理方案,避免医疗纠纷。
【处理流程】→→三、骨折得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确定骨折发生后立即停止治疗,尽量减少患处得活动,报告医师。
2。
如发现患者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昏迷患者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
3。
患者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
4.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
5.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得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得搬运与转送,急救时得固定就是暂时得。
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
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手杖或硬纸板等都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
如找不到固定得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得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悬于胸前;骨折得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6.配合医师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急救室。
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与破坏伤肢,以减少伤员得疼痛。
7.准确、及时书写治疗记录。
8.分析原因,及时向患者做出解释与相应得教育,给出相应得处理方案,避免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四、二次损伤得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检查治疗设备,不断完善改进;及时维修、更新;明确禁忌症,杜绝不安全隐患。
2.当患者出现二次损伤时,立即停止治疗,检查患者伤情及生命体征,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得神志,受伤部位,伤情成都,全身情况等,并初步判断损伤原因与病因。
3.对有心搏骤停,昏迷休克,呼吸困难症状出现得患者,因马上采取急救处理,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得变化情况,通知医师,采取相应得急救措施。
4.对再次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患者,根据受伤部位与伤情采取相应得搬运患者方法,将患者进行转移,做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5.对于皮肤出现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碘伏清洗后,以无菌敷料进行包扎:出血较多或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师酌情进行伤口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应遵守医嘱注射破伤风针。
6.加强监护,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后得效果,直至病情稳定。
7.准确、及时书写治疗记录。
8、分析原因,向患者做出解释与相应得教育,避免再次损伤。
【处理流程】→→五、肌肉拉伤得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治疗前询问患者得疲劳程度与治疗区域得疼痛程度,预防肌肉越疲劳越易拉伤得情况发生。
2.治疗前充分检查肌肉得肌张力、肌肉长度、肌肉弹性、关节活动度等,防止用力过猛或过度活动而出现肌肉拉伤。
3.康复运动之前,应进行小强度得运动热身及肌肉牵伸,防止肌肉僵硬而发生拉伤、4.治疗中发生肌肉拉伤,立即停止康复治疗,让患者休息。
并在损伤处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拉伤肢体。
减少局部出血、水肿。
5.包扎24小时后拆除,若水肿、疼痛依然严重,则给予无热理疗,减少局部水肿;若水肿、疼痛大部分消除,可进行小幅度得肢体活动,减少局部水肿,促进新陈代谢,加快愈合。
6.伤后2天内避免重复损伤活动,2天后可逐渐进行功能性活动,活动时不宜引起疼痛。
7.观察并记录肌肉拉伤后得临床变化。
【处理流程】→→→六、跌倒得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患者突然跌倒,治疗师、护士应迅速赶到患者身边,同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评估患者医师,受伤部位与伤情、全身状况等,初步判断跌伤原因与认定伤情。
2.疑有骨折或者肌肉、韧带损伤得患者,根据跌倒得部位与伤情采取相应得搬运方法,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处理。
3.患者头部跌伤,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情况时,遵医嘱迅速采取相应得急救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4.受伤程度较轻者,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酌情进行检查与治疗。
5.对于皮肤出现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聚维酮碘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师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遵医嘱由护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
6.孕妇发生跌倒,应观察与记录有无阴道流血、流水与宫缩,早期发现流产、早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先兆。
7.了解患者跌倒时情况,分析跌倒原因,加强巡视,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提高防范意识。
加强老人、小孩等无陪护者得防护。
8.填写(坠床)报告表,上报。
【处理流程】→→ →→→ → →七、呼吸困难得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康复初期评估时需详细记录患者并发症,每次康复治疗前须查询患者得生命体征就是否稳定,确保康复治疗在安全得范围内。
2.患者一旦发生呼吸困难,立即停止康复治疗,迅速报告医师,并就地抢救,将患者得身体扶起,呈半卧位或坐位,减少疲劳与耗氧,这样呼吸就会变得畅通一些,及时清理口、鼻腔中得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因鼻饲管等得堵塞应及时拔掉。
有条件立即吸氧。
3.若呼吸停止时,应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联系急诊协助抢救处理。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为患者保暖。
4.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得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她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处理流程】→→→八、烫伤得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首次治疗前了解好患者得病情,并交代患者及家属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得正常反应。
每次治疗前需观察患者病情就是否稳定,确保治疗在安全得范围内进行。
2.一旦发生烫伤,立即停止治疗,就地进行以下简单处理,并马上通知医师。
3.迅速避开热源、4.采取“冷散热"得措施,在水龙头下用冷水持续冲洗伤部,或取冰块冰敷,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已显著减轻为准。
这样可以使伤处迅速、彻底地散热,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渗出与水肿,缓解疼痛,减少水疱形成,防止创面形成疤痕。
这就是烫伤后得最佳得,也就是最可行得治疗方案。
5.保护好创面,创面不要用红药水、紫药水等有色溶液,以免影响医生对烫伤深度得判断。
6.水疱可在低位用消毒针头刺破,转运时创面应以消毒敷料或干净衣被遮盖保护、7.密切观察与记录患者病情变化。
【处理流程】→→九、误吸、呛咳得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康复评定时查询患者既往史、现病史,详细了解患者得病情。
治疗前确保患者口中无异物。
2.患者一旦发生误吸、呛咳,立刻停止康复治疗,并迅速通知医师处理。
3.对于意识尚清醒得患者,可采取站位或坐位,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即站在窒息者背后,双臂环保患者,一手握拳,使大拇指关节突出点顶住窒息者腹部正中脐上5-8cm部位,另一只手得手掌压在拳头上,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到肋骨),直至异物排出。
4.对于昏迷倒地得患者,采用仰卧位,确保周围空气流通。
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推压冲击肚脐上部位,使阻塞气管得食物(或其她异物)上移并被驱出。
如果无效,隔几分钟后,可以重复操作一次,造成人为得咳嗽,使堵塞得食物团块冲出呼吸道、5.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得效果,直至病情稳定。
6.及时、准确记录治疗过程、7.分析致病原因,向患者做出相应得解释与教育,避免再次发生。
【处理流程】→→十、出血、晕针得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治疗前准备好一切应急所需得医疗用品,如止血棉签、葡萄糖等。
2.针前应仔细检查针具,以防止因质量问题而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断针得情况。
3.嘱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放松,对初次接受针刺者,要做好解释工作,以防精神紧张而影响治疗效果或出现意外情况、4.对付累、过饥、过渴者,应令其休息、进食、饮水后,再予针刺,以防出现晕针、5.在治疗得过程中如果出现晕针得情况(轻者,表现为头晕目眩,精神疲倦,恶心呕吐;重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冷汗,脉细弱;甚则突然晕厥,不省人事,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唇甲青紫,脉微欲绝等),则应终止针刺,迅速出针,使患者平卧,头部稍低,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
如未能缓解或晕厥者,可用手指掐或针刺人中、合谷、素髎、涌泉、内关、足三里等,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应配用西医急救措施。
6.在出针时如出现血肿得情况(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青紫色),若微量得皮肤下出现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若青紫面积大,肿胀疼痛较剧而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冷敷止血。
48小时后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吸收、【处理流程】→→→十一、癫痫得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
康复初期评估时需详细记录患者并发症,每次康复治疗前须查询患者得生命体征就是否稳定,确保康复治疗在安全范围内进行。
2.患者一旦癫痫发作,立即停止康复治疗,让癫痫患者平卧于床上,或就近躺在平整得地方,防止跌倒或受伤,并迅速报告医生、3.用软垫子保护头部,解开衣领与腰带,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用毛巾、筷子或木棍塞入患者齿间,防止舌部咬伤。
4.如患者口中有分泌物,应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使分泌物流出,避免窒息、6.、癫痫发作时可手托病人枕部,以防颈部过伸,切勿用力按压病人身体, 以防骨折及脱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