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5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第五章-宪法的形式和结构)

01-5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第五章-宪法的形式和结构)


3.宪法习惯(惯例)
——宪法条文没有明确规定,在实际政治生活实践 中产生、存在并经过国家认可、具有宪法效力的习 惯和传统。
4.宪法判例
——宪法条文无明文规定,由司法机关在审判实 践中逐渐形成,并经过国家认可、具有宪法效力的 判例。
5.宪法解释
——在此特指法定宪法解释机关在宪法实施过程中 以及立宪机关在制定和修改宪法过程中,对宪法条 文、规范、原则、结构、功能及相关法律关系所做 的具有宪法效力的分析、说明和补充。
7.权威性宪法著作
权威性著作作为宪法渊源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 在采用成文宪法体系的国家以及宪法监督和宪法解释 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权威性宪法著作只能是作为制 宪机关和宪法监督、解释机关的参考,而不是宪法渊 源。但是在少数采用不成文宪法体系的国家,如英国, 在没有宪法规定以及宪法判例尚未形成时,权威性宪 法著作,往往在不违背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的前提下, 被作为司法判决的依据来引用。如:关于英国皇家特 权在国外的行动范围及保卫国家的行动范围,就曾经 求助于A.V.迪塞和梅特兰的著作。
三、我国宪法的渊源形式
1.成文宪法典
2.宪法性法律 3. 宪法惯例
4. 宪法解释
5. 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讨论与思考:
• “宪法”的外延该如何界定?(所谓“宪法 性法律”、“宪法习惯”、“宪法判例”、 “宪法解释”等到底是不是属于宪法?)
• “宪法序言”、“宪法性法律”、“宪法习 惯”、“宪法判例”、“宪法解释”等的效 力该如何理解?
6.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国际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就权利义务关 系缔结的一种书面协议;国际习惯是指各国在相互 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准则。 “条约必须遵守”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国际 习惯一旦被接受,就应该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二者 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但是能否成为国内法以及宪 法的渊源,则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参与和认可。
(三)宪法典的结构
• 1.宪法典的形式结构 • 2.宪法典的内容结构
1.宪法典的形式结构
• ——构成一国成文宪法典的各个要素的 外部组合,实际上是指宪法典的体例, 具体是指构筑宪法典的全部条文。
宪法典的体例:是指构筑宪法典的全部条文, 划分为大小不同、层次各异的部分,分别由相 应的文字符号排列而成的形式结构。这些文字 符号有篇、章、节、条、款、项、目等。
• 2. 产生原因:制宪者需要以及宪法的规范性特 点(既是非规定不可,又不便于在正文种表 述)。 • 3. 法律效力:——观点不一…… • 4. 功能:国家的宣言书;国家的总纲领;规定
一国的基本原则。
三、宪法正文
1. 总则 (“总则”区别于“序言”……) 2. 分则 3. 附则
四、我国宪法典的结构
部表现形式;
宪法的结构形式包括宪法体系和成文宪法典的结构形式。
(二)宪法形式与宪法内容的关系
1.宪法内容决定宪法形式
2. 宪法形式服务于宪法内容并具有相对独 立性
二、宪法的渊源形式
——是指宪法基于不同的效力来源所形成的外 部表现形式。即不同制宪主体在相应制宪权 限范围内,依照一定程序所创制的特定宪法 形式。
特别行政区、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
宪法规范 : —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用以调整国家生活中最
基本社会关系、具有宪法效力的特殊法律规范。(通
常表现为宪法条文、宪法习惯、宪法判例等)
宪法原则:
—指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的准
则和精神,包括基本原则和一般原则。
思考题:
1.如何区别“宪法渊源”与“宪法形式”? 2.如何区别“宪法渊源形式”与“宪法结 构形式”? 3.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外部结构有何 区别?
第五章 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
第一节 宪法形式 第二节 宪法结构
第一节 宪法形式
• 一、宪法形式的概念 • 二、宪法的渊源形式 • 三、我国宪法的渊源形式
讨论与思考
一、宪法形式的概念
(一)宪法形式的概念
—— 即宪法的外部表现形式,包括宪法的渊源形 式和宪法的结构形式。
宪法的渊源形式是指宪法基于不同的效力来源所形成的外
1.成文宪法典 ——由特定制宪机关按照特定程序制 定的形式完整、结构严谨、内容明确、 条款原则、相对稳定的有逻辑、有系统 的法律文件。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 高法律地位。
2.宪法性法律
——普通立法机关按照普通立法程序制定的具有宪 法规范的法律文件。它分别是不成文宪法国家的宪 法本体和成文宪法国家的重要宪法渊源。
第二节 宪法结构
• 一、宪法结构概述 • 二、宪法的序言 • 三、宪法的正文 • 四、我国宪法的结构 • 五、宪法的构成要素
一、宪法结构概述
• (一) 宪法结构的概念 • (二)宪法体系 • (三)宪法典的结构
• (四)宪法结构与宪法形式的区别
(一)宪法结构的概念
• 从宪法渊源形式角度理解,宪法结构是 指宪法体系;
五、宪法的构成要素
• 一、宪法概念 • 二、宪法规范 • 三、宪法原则
法律概念(含宪法概念): —有法律意义的概念,即对各种有关法律的事 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术语。(宪 法概念则使特指具有宪法意义的概念,如:公 民基本权利、公民基本义务、民族区域自治、 结社自由、游行自由、示威自由、信教自 由…………)
1. 从宪法体系来看,我国现行宪法体系属于成文
宪法体系,其渊源形式有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 法惯例、宪法解释、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2. 从宪法典的体例来看,新中国四部宪法均以
“章”开篇,兼具节、条、款等。现行宪法(即82 宪法)共4章,7节,138条,另附31条修正案。
从宪法典的格式看,新中国的四部宪法均有名称、 目录、序言、正文以及制宪机关、制宪时间、公布机 关、公布时间等。其中正文部分包括总纲(基本属于 纲领性序言,兼具史实记载)和分则(非明示性)。 没有单列附则(其内容分散在序言和正文的分则之 中)。 从宪法的内容结构来看,按照调整对象不同,现 行宪法内容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权限和活动原则等。按照调 整方式不同,包括史实性条款、纲领性条款、基本原 则条款、规则模式条款、宪法的 效力条款和修改条 款等。
2.宪法典的内容结构
• ——宪法典的内容结构是指宪法典的整 体内容,由于调整对象的性质和调整方 法不同,因而划分为若干部分,并由此 形成的有机组合和有序排列。
(四)宪法结构与宪法形式的区别
• 1. 内涵和外延不同:
• 2. 作用和功能不同:来自、宪法序言1. 概念及分类 宪法序言是指独立于宪法正文之外的一部分叙 述性文字。有明示(表明“序言”,如中国、韩国 、联邦德国等)和非明示(如美国、日本、俄罗斯 等)两种形式。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宪法都有 序言。分类: 1)目的性序言: 2)原则性序言: 3)纲领性序言: 4)综合性序言:
• 从成文宪法典的角度理解,宪法结构是 指一国宪法典各组成部分的外部排列和 内部组合,包括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两 个方面。
(二)宪法体系
——是指一国宪法由不同渊源形式的宪法规范所组成的
有逻辑、有系统的结构形态。其构成要素包括上述宪法 渊源形式。宪法体系包括成文宪法体系和不成文宪法体 系。 成文宪法体系是指一国宪法是以成文宪法典为主体,以宪 法惯例、宪法判例、宪法解释为补充的结构体系。其中 宪法典规定了国家根本制度,是成文宪法体系的轴心。 不成文宪法体系是指一国宪法是由一系列宪法性法律、宪 法惯例、宪法判例、宪法解释等组成的结构体系,各部 分之间地位平行,不存在效力等级上的差别,也没有形 成核心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