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inux实验指导书(08)

linux实验指导书(08)

《L i n u x实用操作系统》实验指导概述一、实验教学的内容及目的本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对上机实验内容部分进行指导。

上机试验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为主导原则,目的在于对课堂讲授的内容加深理解和巩固,让学生在理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掌握Linux的功能、掌握Linux操作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逐步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实验基本内容及课时为了使学生在上机实验时目标明确,本实验指导书针对课程内容编写了10个实验,每个实验2学时,学生可以在上机时先完成指导书中给出的内容,在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再深入其他的操作。

指导书中的10个实验如下:三、实验设备要求实验用机的软件和硬件基本配置。

软件配置:Windows 2000/XP/Vista/Win7系统Vmware Workstation 6.0及以上版本Linux Redhat系列硬件配置:CPU P4 2.0G以上、内存 512MB以上实验一安装Linux操作系统【实验目的】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发行版本;掌握Linux系统安装方法;练习系统登录、注销、重启和关机。

【实验内容】1.Vmware Workstation 6.0下创建Red Hat Linux虚拟机,要求虚拟机的内存为256MB或更大,硬盘为8GB或更大。

2.使用RHEL 5.3的DVD光盘或ISO文件安装Linux系统。

【实验指导】1.硬盘和分区知识以及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1)硬盘和分区知识磁盘有IDE接口和SCSI接口两种。

磁盘在使用前需分区。

磁盘分区有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之分。

一块硬盘可以有4个主分区,其中一个主分区的位置可以有一个扩展分区替换,即可以有3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且一块硬盘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在这个扩展分区中可以划分多个逻辑分区。

(2)Linux如何表示分区在Windows系统中使用盘符来标识不同的分区,而在linux下使用分区的设备名来标识不同的分区,设备名存放在/dev目录中。

磁盘设备名称如下:●系统的第1块IDE接口的硬盘称为/dev/hda●系统的第2块IDE接口的硬盘称为/dev/hdb●系统的第1块SCSI接口的硬盘称为/dev/sda●系统的第2块SCSI接口的硬盘称为/dev/sdb分区使用数字编号表示:●系统的第1块IDE接口硬盘的第1个分区称为/dev/hda1●系统的第1块IDE接口硬盘的第5个分区称为/dev/hda5●系统的第2块SCSI接口硬盘的第1个分区称为/dev/sdb1●系统的第2块SCSI接口硬盘的第5个分区称为/dev/sdb5注意:数字编号1-4留给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使用,逻辑分区编号从5开始。

(3)Linux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挂载点Linux系统只有一个根目录,即只有一个目录树。

不同磁盘的不同分区只是这个目录树的一部分,在linux中创建文件系统后(类似format),用户不能直接使用它,要挂载文件系统后才能使用。

挂载文件系统首先要选择一个挂载点。

2.利用VMware Workstation 6.0 创建一台新的虚拟机(1)选择VMware Workstation的File菜单下的New-Virtual Machine命令,出现以下对话框,单击下一步;(2)选择要创建一台典型虚拟机,按下一步继续;(3)选择客户操作系统;(4)为虚拟机选择一个虚拟机名称和目录;(5)设置虚拟机网络访问,可用的选择为:●使用桥接网络:通过你的计算机中的一块以太网适配器卡直接连接到一个本地以太网。

●使用网络地址翻译(NA T):允许客户操作系统使用主机的IP 地址访问主机的拨号或者外部以太网连接。

●使用仅为主机网络:通过一个虚拟网络从内部连接客户操作系统到主机。

●不使用一个网络连接;(6)设置虚拟磁盘大小;(7)单击完成按钮,虚拟机就创建好了。

3.系统安装过程安装系统之前,先要设置一下虚拟机的光驱,如上图所示,双击“设备”下的“CD-ROM”项,打开配置窗口。

使用的是Linux安装光盘,因此点选“使用物理驱动器”项,并在下拉列表中选择正确的光驱盘符(如:"J");如果是从网上下载的ISO安装映像文件,则点选"使用ISO映像"项,并通过"浏览"按钮选择下载所得的安装映像文件。

设置完毕,单击"确定"按钮。

双击“Start Virtual Machine”,启动虚拟机,开始安装Linux操作系统。

(1)使用光盘启动后,出现安装界面,按“Enter”进入图形安装环境。

(2)按“Skip”跳过安装介质检查。

(3)RHEL 5.0欢迎界面。

(4)语言选择。

选择恰当的语言会在稍后的安装中帮助你定位时区,点击下一步继续。

(5)键盘配置。

选择你要在本次安装中和今后使用的系统默认键盘布局类型(例如,美国英语式),点击「下一步」来继续。

(6).输入安装序列号,可以跳过(7)磁盘分区磁盘分区允许你将硬盘驱动器分隔成独立的区域●在选择磁盘上删除所有分区并创建默认分区结构。

●在选择驱动上删除Linux分区并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使用选择驱动器中的空余空间并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建立自定义的分区结构。

(8)选择上步的“建立自定义的分区结构”。

安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系统一般需要三个分区●一个交换分区(大小为物理内存的两倍)●一个boot分区(80MB~120MB)●一个根分区(1.7GB~5.0GB)注意:掌握硬盘和分区知识以及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

(9)配置引导装载程序配置。

(10)设置网络。

如果您是通过DHCP获得IP地址的,用默认的DHCP就行;如果你手工地输入了IP和子网掩码信息,你可能还得输入网关、主要、次要、和第三DNS 地址。

(11)设置时区。

(12)设置root口令。

(13)定制软件包。

(14)开始安装RHEL。

(15)完成安装。

安装程序会提示你做好重新引导系统的准备。

重启过程中,会要求创建一个普通用户。

【实验重点】1.掌握硬盘和分区知识,包括硬盘分类、硬盘以及分区在Linux下如何标识。

2.掌握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挂载点含义。

3.学会使用VMware Workstation。

4.学会安装Linux系统。

【实验目的】熟悉命令行操作方式;掌握man,help等常用的帮助命令;掌握Linux目录常见的概念(路径,根目录、用户主目录);熟悉文件与目录的基本操作,包括显示文件内容命令-cat、more、less、tail;文件内容查询命令-grep;文件查找命令-find,locate;文本处理命令-sort,uniq;文件内容统计命令-wc;文件比较命令-comm,diff;文件复制、移动和删除命令-cp,mv,rm;文件链接命令-ln;目录的创建与删除-mkdir,rmdir;改变工作目录、显示路径以及显示目录内容命令-cd、pwd,ls等。

【实验内容】1. 对命令行基本操作进行了解,具体步骤如下:(1)通过终端熟悉命令行的使用;(2)使用智能补全、历史记录等功能;(3)使用man、help、info查看cat、head、tail等命令的联机帮助。

2. 文件与目录基本操作命令(1)用root帐号登录到终端,使用pwd命令查看当前目录;(2)使用cd命令将当前目录切换到/目录下;(3)使用ls命令查看Linux的目录结构,了解各个目录存放与系统相关的文件;(4)使用cat、more、head、tail等命令显示/etc/inittab文件内容;(5)使用grep命令在/etc/inittab文件中查询“initdefault”字符串;(6)使用find和locate命令查找/目录下所有以main开头的文件,并显示这些文件的内容;(7)用cp命令将/etc目录下的inittab文件和拷贝到/root目录下;(8)使用sort或uniq命令对/root目录下的inittab文件排序后输出其结果;(9)统计inittab文件的字节数、行数、字数;(10)用mkdir命令在/root目录下创建一个test目录;(11)用cp命令将/etc目录及其下所有内容复制到test目录下;(12)使用cd和ls 查看/root/test/etc下的内容;(13)将test目录改名为test2;(14)删除test2目录。

(15)通过ln命令创建硬链接和符合链接。

【实验重点】1.熟悉命令行环境;2. 路径(包括绝对路径、相对路径)的表示;3. 掌握各种文件目录操作命令,熟悉常用的命令选项。

【实验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对Linux中文件所有者的概念和权限的概念有基本的理解;使用长列表命令来查看文件与目录的信息,能够解释文件与目录权限中各位的含义;能够对普通文件与目录的权限进行操作;熟悉文件/目录的打包和压缩命令。

【实验内容】1.设置文件权限(1)在用户主目录下创建目录test,进入test目录使用touch命令创建空文件file1。

(2)以ls –l命令长格形式显示文件详细信息,注意文件的权限和所属用户和组。

(3)对文件file1设置权限,使其他用户可以对此文件进行写操作:#chmod o+w file1。

用ls –l命令查看设置结果。

(4)取消同组用户对此文件的读取权限:#chmod g-r file1。

查看设置结果。

(5)用数字形式来为文件file1设置权限,所有者可读、可写、可执行;其他用户和所属组用户只有读和执行的权限:#chmod 755 file1。

设置完成后查看设置结果。

(6)用数字形式更改文件file1的权限,使所有者只能读取此文件,其他任何用户都没有权限:#chmod 400 file1。

查看设置结果。

(7)为其他用户添加写权限:#chmod o+w file1。

查看设置结果。

(8)回到上层目录,查看test的权限。

(9)为其他用户添加对此目录的写权限。

#chmod o+w test。

查看设置结果。

(11)查看目录test及其中文件的所属用户和组。

(12)把目录test及其下的所有文件的所有者改成bin,所属组改成daemon:#chown -R bin:daemon test/。

查看设置结果。

(13)删除目录test及其下的文件。

(14)设定umask,#umask 000;重新创建test1目录,并查看其权限。

2.打包压缩命令(1)将/etc目录拷贝到/root目录下;(2)将/root/etc目录用tar命令打包成etc.tar.gz,查看etc.tar.gz的内容,解压缩etc.tar.gz。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