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电子教案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电子教案
2、在聆听、比较、模仿、体验的过程中欣赏乐曲、学唱歌曲、掌握技能;运用创设情 境、体态感知、自主学习与合作表演等方法表演歌曲《小杜鹃》。
3、认识并初步掌握顿音记号,能用轻快活泼的情绪和整齐明亮的声音,以断连对比的 方法有感情演唱歌曲《小杜鹃》。
教学重点
掌握顿音唱法,并能用力度的对比表现歌曲中杜鹃“咕咕”的歌唱声。
3、介绍相关知识。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歌。歌曲形式简单,乐观爽朗表达 了儿童们热爱劳动、 热爱山村生活的情感。 按照不同的歌唱方法分类, 它属于山歌中的矮腔 山歌。其音乐清新质朴,旋律较自由。全曲音乐只有六度,句间大多一字一音,节奏明快; 句尾常用自由延长音抒发情感, 使音乐悠扬舒展。 句间采用的衬词 “罗儿” 、“郎郎扯光扯” 等,来自赶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流露出歌者愉悦自得的心情,使这首山歌更加生动形象。 衬词虽无实在意义,却起到更好表达山中樵夫豪迈、自由的性格特征。
2.学生边唱边加入动作。
3.两个学生一组配合进行舞蹈。
4.随音乐进行歌表演。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步舞的风格特点, 学习了歌曲 《小步舞曲》 ,并为歌曲编排了动作, 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现在,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出教室,下课!
3、小杜鹃
教学目标
1、欣赏、演唱表现“杜鹃”的几首歌、乐曲,感受音乐的情绪及其表现的优美意境, 体验音乐所描绘、刻画的可爱、 活泼的杜鹃形象, 以及蕴含的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在音乐实 践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与伙伴合作表演。
有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 身为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 他在音乐民族化方面作了 很多有益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5、老师把《太阳出来喜洋洋》唱给学生欣赏
6、学生学唱
2、小步舞曲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小步舞曲》高声部,能表现出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
2.背唱歌曲主旋律。
3.知道音乐家——巴赫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能以正确的弱起拍感觉, 初步运用断、 连对比的方法演唱歌曲, 并用不同的力度变化描 绘杜鹃的歌声,表现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情景体验中渗透技能(5分钟)
(一)欣赏: 《森林深处的杜鹃》片段
1、初听乐曲,感受情绪,选配画面
2、复听乐曲,体验力度,认识顿音
(1)复听乐曲,根据意境选择杜鹃鸣叫的力度和图形
(2)认识顿音记号
(3)用弱的力度和顿音方法模仿杜鹃“咕咕”
(二)欣赏:《杜鹃圆舞曲》片段
1、感受情绪,感知、体验杜鹃鸣叫的力度
2、总结
二、歌曲学唱,交流互动中自主学习 (18-19分钟)
(一)听、唱、动交互,强化音乐体验
1、看动画、听范唱,了解歌曲内容
2、听教师范唱,熟悉“咕咕”旋律,体验旋律弱起感
3、初步运用顿音技巧模唱“咕咕”,进一步感知旋律弱起感
4、玩游戏“捉迷藏”,全面熟悉旋律
(二)唱奏结合,熟悉歌曲曲调
1、吹奏“咕咕”的曲调,熟悉歌谱
1)学生试奏“咕咕”的旋律,教师示范以顿音方式吹奏
2)师生合作演奏乐曲2、哼 Nhomakorabea旋律,找出旋律规律
3、完整演唱歌谱
(三)互动、反馈与评价,自主学唱歌曲
1、学生自主学唱歌曲
4、介绍词作者、作曲家:
1)、《太阳出来喜洋洋》的词作者名叫金鼓,是重庆梁平县人,现居于上海。金鼓本 名李犹龙,1917年出生在四川梁平县(现属重庆)。1953年春,上海音乐学院川籍教授蔡 绍序,想用家乡的民歌调为基础创作新歌,请金鼓作词,一首新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此 诞生了。2)《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黎海英作曲。作曲家黎海英,是中国音乐界具
劳动号子: 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直接服务于劳动的歌曲。 它的音乐大多坚实有 力,粗犷豪迈,歌词一般比较简单,但节奏感强,劳动者可以随着节奏调整身体的协调性。 也是在民歌中产生最早的一种。比如民间的“打夯歌”、“划船歌”等等。
山歌:产生于山野劳动和辽阔宽广的大自然环境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较为 热情奔放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 代表作品有陕北的 “信天游” 、甘肃、青海、宁夏的 “花儿” 等。
2、开展反馈、交流与评价,在互动中解决歌曲难点
3、完整演唱歌曲
3.歌曲处理,合作学习中展现个性(11分钟)
(一)比较、欣赏朱逢博演唱的《小杜鹃》
(二)小组合作进行歌曲处理
教学过程:
1、引出民歌主题。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我们有万里长城,长江黄河,56个民族团结一家,安定
祥和, 因为受生活地域性和风俗人情的影响, 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歌唱风格, 我们把各民 族间带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歌曲称为民歌。 在今天的音乐课上, 老师将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四 川民歌的风格。
了解民歌种类: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窦献江
中三家镇中心小学
1、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目标:
能学会演唱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 及听赏表现形式不同的同名作品, 并将感受写下来。 教学重点:
学习简谱,及“波音”、“连音线”这些乐理知识
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 并能够结合山歌风格特点演唱,注重对同学们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引导教 育
3.介绍巴赫
4.欣赏巴赫两部《小步舞曲》
二、学习歌曲
1.聆听《小步舞曲》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愉悦)
2.有节奏的读歌词
3.视唱曲谱
4.学生自主填歌词,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5.学生完整表现歌曲
6.处理歌曲按照这首歌曲的情绪演唱
7.巩固歌曲(师生接唱,男女生比赛唱等)
8.背唱歌曲
三、小步舞的学习
1.基本动作教学。
小调: 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 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 这种类型是流传 最广泛、普遍的一种形式。小调歌曲大都抒情细腻、婉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 江苏等地的“茉莉花”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2、学生听赏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采花》,听赏钢琴独奏曲《巴蜀之画》 中的《晨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跳小步舞。
教学重点:
1.背唱歌曲《小步舞曲》高声部
2.知道音乐家——巴赫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1.演唱歌曲《小步舞曲》的高声部,能表现出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
2.随音乐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上节课所欣赏的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复习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
2.观看视频《皇后小步舞》了解小步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