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情况的统计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孝林、蒋正好、罗鑫摘要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每逢经济周期的低谷都能平稳过渡,避免大幅度的震荡和不稳定,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功不可没。
宏观调控主要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构成,其中财政政策在对国内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促进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状况,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正文一、我国财政收入情况分析1.我国从1978开始至2009年各年的财政收入变化与GDP增长的比较注:由于年鉴数据缺失1981~1984的财政数据未能在上图中显示。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财政每年都在增长,并且增长率在逐年增加。
并且增长率逐年提高,在2009年达到了68518.30亿元人民币,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1132.26亿元相比,相当于此年的60.5倍左右,并且在31年间平均以每年14.15%的速度增长,下面我们对比GDP增长情况。
在1978年我国GDP为3645.217亿元,而2009年为340506.9亿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为93.4倍,平均每年15.76%的增长速度。
相比来看,(1)、GDP的增长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民的财政负担相对比例在下(2)、但是我们可以看出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68518.30亿元,而GDP为340506.9,财政收入占GDP 的20.1%, 而同期即2009年美国为19.1%左右,日本为11.1%左右,,我国的负担与他国相比还是有点高的。
(3)、我国财政收入连续31年税收收入同比增减率一直保持正值,且绝大多数在10%以上,而日本和美国在1978~2009年之间分别出现了8年和4年的税收同比负增长,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相当稳定,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大局的建设。
2.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及变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改革开放初期即1978年我国财政收入中地方的比例占了巨大的比例占84.5%中央仅占了15.5%,但从94年开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从94年至今,中央与地方财政五五分成,基本上是各占一半。
从1978初到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7年中,中国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央对地方的财政依赖程度逐步减弱,这样一来,中央政府就能够加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使政策执行有效。
中央政府统治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它能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推行其政策。
同时减轻地区发展不平衡,用以支持落后省市发展,同样有财力来办大事,例如奥运会,世博会等。
3.我国主要税收收入的构成情况(2009年)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税制结构有缺陷。
(1)就税制总体而言,流转税(流转税又称流转课税、流通税,指以纳税人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子项目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流转税附加税(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比重偏大,所得税比重过小。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占税收总额的68.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仅占31.5%。
(2)就流转税内部结构而言,增值税比重过大,消费税比重过小。
增值税占税收总额的54.8%,消费税仅占14.1%。
(3)就所得税内部结构而言,个人所得税比重过小。
4.我国主要非税收收入我国财政收入主要由财政税收与非税收收入组成,其主要结构如下:从这张饼图我们可看出我国的财政收入中绝大多数来自税收收入,大约占87%,但是这个数据是值得怀疑的,因为非税收收入8996.71亿元中,中央仅占2551.56,其余全为地方上缴。
2007年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宋兰表示,中国的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5%左右,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如果按官方公布的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3.93万亿元、入库税收收入37636亿元计算,上面这个数字可信。
但是,全国非税收入就这么一点点吗?此前有报道说,中国非税收入由1978年的960.09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0532亿元,26年中增长了10.95倍。
2004年全国税收收入(25718亿元)占财政收入(36250亿元,不是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是实际税收与非税收入之和)的71%,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57636亿元(37636亿元税收+2万亿元非税收入)的65%。
当非税收入没有收归国库没有纳入预算时,那么非税收入就游离在中央监管之外。
中央单位的非税收入不上缴,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不上缴,非税收入的收取和支出就在随意之间,是不是依法收取是不是用之于民,就没有人说得清了。
如果真如专家所言,目前中国非税收入在2万亿元以上,那么2万亿元的非税收入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大问题。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央财政收入不多,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然而却有上万亿元的非税收入滞留在地方政府财政帐户和政府部门帐户上,不能统一调度使用,为腐败预留了空间。
5 . 我国财政收入按地区分布情况分析从上面的折线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关于,地区税收情况,由于税收与该地区的经济活动紧密相关,那么从这个侧面我们就很容易发现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而在各个地区内,也有区分,如果说地区的差异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话,那么地区差异则很大程度上与政治及其他可控因素有关。
从华北来看,北京的发展远远高于其他省市,即使作为直辖市的天津也很难匹敌,这大概是其政治文化中心的缘故,但是从另外一方面考虑,天津的弹丸之地,其税收可以和山东这样的大省纳税差不多,所以直辖市就是直辖市!就东北而言辽宁的发展远好于其他两省,就其原因,应该是其临海的缘故吧,华中七省市中,沪,苏,浙最为突出,沪自不必说—中国的经济中心,苏浙二省作为我国的纳税大户,其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在东南各省中,广东异常突出,是中国纳税第一省,由于其临海的优势沿海分部的诸多城市,应该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省市了。
西南五省都差不多相比来说四川作为天府之国,发展还是相当不错,西北五省中发展水平都比较低,身处内陆,干旱少雨,资源缺乏是西北发展的制约。
各个地区合力对我国财政收入的贡献来讲,东南地区的七个省市贡献大约为38%。
而华南,东南,华北三地区贡献了我国77%的财政收入。
6.我国的财政收入的趋势预测(三次cubic曲线回归)年份财政收入(亿元)距1978年的年限1978 1132.26 1 1980 1159.93 3 1985 2004.82 8 1990 2937.10 13 1991 3149.48 14 1992 3483.37 15 1993 4348.95 16 1994 5218.10 17 1995 6242.20 18 1996 7407.99 19 1997 8651.14 20 1998 9875.95 21 1999 11444.08 22 2000 13395.23 23 2001 16386.04 24 2002 18903.64 25 2003 21715.25 26 2004 26396.47 2728293031SPSS分析如下:曲线回归结果:比较回归系数,发现Cubic的拟合程度最好,F检验,t-检验通过,此模型可以用来预测未来我国财政收入情况;Model Summary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VAR00002.ANOVA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VAR00002.Coefficients回归方程:Y=-3363.469+2632.665x-259.142x^2+7.647x^31、带入2009年的数据Y=-3363.469+2632.665*32-259.142*32^2+7.647*32^3=66097.299亿元2、实际数据为68477亿元3、相对误差3.6%<5%,这个预测结果可以接受。
二、我国财政支出情况分析1.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总体来看我国财政支出的比例有明显的拐点(1996年),拐点以后呈上升趋势,中间略有波动。
2.GDP和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比较分析总体来看,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适应了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财政支出很好地发挥了调节经济的职能。
财政支出作为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当对经济周期波动进行反周期调节,当经济过热时,财政支出紧缩;当经济过冷时,财政支出扩张,这样才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3.我国财政支出分省区情况各地区财政支出总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4.各省的财政支出情况以下内容为利用主成份分析各省人均财政支出状况。
其中财政支出分为公共服务、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体传媒、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区事务、农林水、交通运输、工商金融、其他15个项目。
分析的地区包括除去港澳台的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由于原始数据过于庞大,不在此列出。
主成份分析结果如下:Total Variance ExplainedComponentInitial Eigenvalues 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1 9.259 66.135 66.135 9.259 66.135 66.1352 2.326 16.614 82.749 2.326 16.614 82.7493 .972 6.944 89.6944 .581 4.149 93.8435 .422 3.018 96.8606 .149 1.064 97.9247 .112 .801 98.7268 .057 .405 99.1319 .045 .321 99.45110 .038 .268 99.72011 .019 .134 99.85412 .010 .072 99.92613 .007 .049 99.97514 .004 .025 100.000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Com ponent Matrixa.866.429.527.499.969.055.973-.092.791-.524.974.065.826-.263.947-.086.433.331.818-.480.685.662.691.648.753-.528.908-.222公共服务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体传媒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区事务农林水交通运输工商金融其他12ComponentE 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2 components extracted.a.根据该图可知第一主成份反映了全部指标的情况,而第二主成份大体上与基础硬件设施投入水平正相关,与促进经济发展的投入水平逆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