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篇一:粤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教案】第三章、光和眼睛3.1光世界巡行1.光的作用:1、使我们看见物体;2、光合作用使植物生长;3、太阳能热水器;4、光导纤维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5、使冰雪融化等等2.光是什么光是一种电磁波,平常看到的光称为“可见光”,一般指能引起人视觉的电磁波。
3.光源的概念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提问:月亮是光源吗?萤火虫呢?夜明珠呢?正在放映电影的银幕呢?注意:月亮、宝石、夜明珠、正在放映电影的银幕不是光源二、光是怎样传播的1.事例:1) 在有雾的天气里,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2) 夜间照射手电筒;3) 电影院里的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4) 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开凿隧道。
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注意: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则发生弯曲。
例如:在早晨,可以看见地平线以下的太阳。
2.光线:通常,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4.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可解释的常见现象:1)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影” ,例如,手影游戏。
2) 日食、月食的形成3) 小孔成像事例:密林中地上的圆斑就是太阳经过树叶缝隙所成的像。
5.光速问:光瞬息可达,它的传播也需要时间吗?光传播是需要时间的,例如太阳光传到地球需要8分20秒。
秒,算算看,每秒光传播的距离有多远?t=8分20秒=500秒研究表明: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快慢是不同的。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传播速度的2/3;提问:声速是多少?比较声速跟光速光速﹥﹥声速题:求光一年能走多远?s =vt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表示天体间的距离。
1212第二节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规律(1)、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一点:指入射点,用字母“o”表示;二角:指入射角i和反射角r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三线: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法线no;(2)、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还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如果反射光线向着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漫反射:教室的黑板;电影屏幕上的粗布;人能看到在空中滚动的乒乓球。
镜面反射:人站在镜子前观看自己事例:1、镜子比较暗,发生了镜面反射;2、白纸比较亮,发生了漫反射。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1、原理:光的反射定律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像与物的大小相等;②、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③、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的左右相反;⑤、像是虚像。
注意:a、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b、虚像不能用光屏接受。
二、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体操运动员利用平面镜可以观察和纠正自己的动作;2、潜望镜;3、在狭小的房间内的墙上装上大镜子,可以使人产生增大空间的感觉;三、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一:由反射规律作图;1、引入射光线;2、作法线;3、作反射光线;4、反向延长方法二: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1、作垂线;2、截取;3、画像。
四、凹面镜和凸面镜定义:如果镜子的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这样的镜子叫做球面镜。
凹面镜:如果镜子是用球壳的内表面作为反射面的,叫做凹面镜,简称凹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应用:1、太阳灶、手电筒2、医生给同学们检查耳道用的观耳镜。
凸面镜:用球的内表面作为反射面的叫做凸面镜,简称凸镜,具有发散作用。
应用:1.城市的拐角处;2.汽车的观后镜练习题1、身高1.6m的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的地方,像离人的距离是 4m ,像高是 1.6m ;当他再远离平面镜0.5 m,像到镜子的距离是 2.5 m ,像高是1.6 m。
2、一物体正对平面镜以1cm/s的速度运动,开始时,它离镜面1m,1min后,镜中的像离它多远:( c )a 、40cmb 、60cmc 、80cmd 、120cm3 、( d )a 、 1h20minb 、 11h20minc 、10h20mind 、10h40min4.平面镜所成的像为什么是虚像?长线相交会聚成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叫虚像。
5.出s光点经平面镜反射到b点的光线6.如何估测树高。
s b第三节光的折射1、折射: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至水面时的传播情况1.部分光返回空气中,发生反射。
2.一部分光进入水中,且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结论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注意:发生折射时,同时也一定发生反射。
2.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3、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在界面的两边,根据介质密度的不同,将介质分为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光在光密介质中角度小,在光疏介质中角度大。
折射现象的应用:1、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2、渔民叉鱼;3、繁星在夜空中闪烁,是由于光线经过大气折射,,随着空气的流动,折射光线不稳定;4、早晨看到地平线以下的太阳。
5、判断两种介质的疏密程度。
思考:如果有一束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向空气中,光线将怎样偏折呢?光水中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第四节光的色散一.的色散实验(p60页)结论:1、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2、不同单色光通过棱镜的偏折程度是不同的,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篇二: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粤版)物理教学设计方案八年级(上册)目录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4. 1从全球变暖谈起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4. 21.3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应用4. 31.4 尝试科学探究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5. 3第三章光和眼睛3.1 光世界巡行 5. 53.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5 奇妙的透镜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3.8 揭开色彩的奥秘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4. 4升华和凝华4. 5水循环与水资源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5. 1物体的质量 5. 2探究物质的密度测量密度的应用5. 4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点击新材料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一、课标要求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
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
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
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
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
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
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章的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教学点滴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科学。
2.认识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建立概念和探究规律、理性思维等。
3.初步体会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
4.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研究问题运用科学方法。
多媒体设备、激光光学光学仪器、感应起电机等一、新课引入:先让学生朗读章首诗,由此引出课文第一部分:物理学就在你身边。
二、新课教学:(一)物理学就在你的身边播放有关海上日出和闪电的音像片段,让学生了解有关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活动1与活动2的实验。
演示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折的现象演示2:利用感应起电机模拟闪电和雷声。
“世界物理年”:投影世界物理年徽标,介绍“世界物理年”来历。
1905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 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量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一百年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进步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为纪念这一奇迹年100周年,全球物理学界一致呼吁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
世界物理年徽标构图像一个光锥。
红底代表过去。
在物理学中,光谱发生―红移‖是物体背离我们的方向运动的光谱特征;红色又有底部或基础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