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
早(自产业革命开始) 晚(自“二战”结束后开始) 高,城市人口比重
在70%以上
目前
水平
较低,城市人口比重不足
40%
发达国家 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
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 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 胀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 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
发展 甚至停滞;一些大城市
趋势 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合理 性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 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
(
D )
(2)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C )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 转变、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
对地理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
发展 阶段
特点
问题
发展 新趋势 出现了郊 区城市化 现象
国家
人口和产业 出现了劳动力过
中期 向城市迅速 剩、交通拥挤、
阶段 聚集,城市 住房紧张、环境 化推进很快 恶化等问题
发展 中国 家
初期
阶段
城市化水平 较低、发展 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
平时期
3.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
城市化 起步
①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②交
城市交通问题 通事故频繁;③公共交通发展缓慢;④停
车场紧张
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①居住环境差;②住宅质量低劣,设施
城市住宅问题 缺少,住房破损;③房价昂贵,空房率 上升;④出现贫民窟、棚户区
①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②贫困问
城市社会问题 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 充分教育的群体;③老年人问题(人口老 龄化);④内城经济衰退
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 自然景观 保持协调,建立一种 良性循环。
1.动力
2.城市化进程的时间
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 化进程来看,城市 化水平随时间的变 化可表示为一条稍
被拉平的“S”形
曲线。如下所示:
发展阶段
特点 城市化水平
问题
发展新
趋势
国家
比较高,城 中心区表 出现逆
后期阶段 市人口比重 现出衰落 城市化 的增长趋缓 的迹象 甚至停滞 现象 发达国家
[例2]
(2011·江苏高考)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
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 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 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A.① C.③ (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A.兴建污水处理厂 C.加强道路建设 B.疏浚河道 D.完善排水系统 B.② D.④
第二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
1.含义
人口向城镇集聚 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镇 的过程。 2.驱动力 推力 (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拉力 (吸引人群 来到城市的因素)。
3.城市化水平
用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 4.意义 (1)带来了 聚落形态 的变化; (2)带来了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逆城市化 市中心区衰落 城市化发展到后期成 熟阶段 发达国家
规模扩大
城市化的中期加 速阶段 目前主要发生在 发展中国家
点
表现国家
[例1]
(2010·广东高考)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
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下图),完成(1)~(2)题。
(1)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一般表现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
条 稍被拉平的“S”形 曲线。
2.阶段和特点
(1)A( 初期 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 较慢 。 (2)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 很快 ,市区出现了许多 城市化问题。 (3)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 较高 ,城市人口比重的 增长 趋缓甚至停滞 。 3.地区差异
(1)景观变化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 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使地区开放程度提高,信息交通更加发达,人口整体 文化素质提高,促进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2.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1)问题及表现形式: 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问题 环境质量下降 表现形式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 固体垃圾污染;⑤光污染;⑥辐射污染
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C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
分处于 A和B 阶段(填字母)。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
(1)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2)不利: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 环境质量 下降,甚至 出现 环境污染 问题。 2.生态城市建设
(1)发展 低污染 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
(
AC
)
( BD )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 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②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 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
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
和住房条件。
对合理
多社会问题
[特别提醒]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 郊区城市化 相同点 逆城市化
都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都导致了城市 规模的扩大 城市发展、 规模扩大
不
同 成因 点
中心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
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居 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郊区城市化 结果 不 同 所处阶段 城市人口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