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与社会保障

公共管理与社会保障

公共管理与社会保障篇一:对《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思考《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读书报告院系:公共管理学院专业:20XX级劳动与社会保障对《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思考一、《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也是现代从事社会保障研究和教学工作者的必读书,他对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英国是最早进行资本主义革命的国家,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公共福利计划,它勾画了一幅较为完整的福利国家蓝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遭到很严重的创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问题更加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应运而生。

二、报告正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调委会”的工作过程和整个报告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批评了英国当前保障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详细论述了报告所建议的二十三项改革的理由及具体建议,如废除批准社团制度,改革工伤赔偿制度等。

第三部分重点讨论待遇标准和房租问题、老年问题以及伤残赔偿途径问题。

第四部分主要涉及社会保障预算,在分析社会保险支出状况及各方的缴费能力和意愿之后,提出了由财政,雇主,参保人三方共同缴费的方案,并且就各方应承担的比例做了具体划分;此外,还论述了工伤保险费的筹集问题,进一步阐明事故和职业病高发行业承担工伤附加费的原则和比例。

第五部分为社会保障计划,论述了社会保障计划的三个假定明确养老金、补助金、保险金等基本概念,将全体公民分成六个群体,分析各群体的不同保障需要。

第六部分为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详细讨论了子女补贴、全方位医疗康复服务和维持就业的问题,并将消除贫困作为战后的基本目标。

贝弗里奇在描绘社会保障计划时遵循了三条指导原则。

第一,既充分运用过去的经验,又不被它所束缚;第二,把社会保险作为提供收入保障,消除贫困的一项基本社会政策;第三确定国家提供福利的原则基于国家利益,而不是局部人的利益,明确社会保障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

他还在报告中指出,社会保障应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普遍性原则,即社会保障应该满足全体居民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二是保障基本生活准则;三是统一原则;四是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三、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

从身份上来说,社会保障多集中在行政部门、国有企业以及集体企业成员,而部分城乡结合的企业、私营企业的员工,个体户,还没有真正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从区域上来说,城市的社会保障比农村的社会保障落实的更详细,制度更完善,尤其在城乡二元制的情况下,城乡的差距在不断拉大,而且东西部的差距也十分明显,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第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尤其在医疗设备上面有明显不足,而且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资金也不充裕,进一步影响了我们在专业设备与技术上的更新。

第三:法制建设落后,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尤其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不够规范,管理的不到位造成社会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弱,基金调剂功能弱。

第四:政府的责任模糊,没有做到权责统一,政府部门间的推卸责任造成公民无法切实享受权利。

然而,我觉得最薄弱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还是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目前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仍然很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口在医疗保健上的依附关系。

加上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就业形势多样化的挑战,我们需要改变现状。

《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下的制度模式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过程,一切改革的设想和措施都在反复尝试,但《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提出的诸多原则、观点、方法,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仍有而且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按照《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有关社会保障普遍性与统一性的精神,中国只能坚持普遍性与统一性原则相结合,它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健康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的巨大差别,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使东部、中部、西部协调发展,使社会保障的福利落实到全体人民,使之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更要对社会实行统一管理,维护公平正义,优化资源配置,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与医疗保险体系。

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未富先老,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加快,从而医疗保险支出急剧增加,资金紧缺,硬件设施不齐全,基金支付风险大等一系列问题。

对此要改革政策,建立全方位的保障制度,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壮有所用。

第三: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体系,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化和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社会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社会各集团的利益,所以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使之更好地为其他成员效力。

更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体系,由国家建立统一机构,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协调,使制度在法律的监督下更加流畅的进行,从而使大家真正享受到社会保障的权利,使公平之风在社会上永不停止。

第四:社会保障需要政府责任和公民义务相结合。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政府要做到权责统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政府也有缴费的义务,有为人民、为企业分担的义务,此外,政府还需制定正确的决策,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

从公民的角度来说,虽说社会保障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基于国家和全民的利益,从集体主义出发,每个公民都有承担缴费的责任。

国家在承担相应责任的同时,不应扼杀和替代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国家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宜过高,应给个人参加自愿保险和储蓄留出一定的空间。

四、《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虽然借鉴意义重大,但我们不能一味地照抄照搬其中的措施,我们要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灵活应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社会保障事业,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保障成为惠及全体篇二:公共管理作业参考答案(3 分)以下哪项不属于公共管理责任的特点?(C)。

客体需求回应性制定弹性可量化性行为结果负责任( 3 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 B 政府上网政府信息的公开)。

政府信息化建立公共管理信息系统( 3 分)对当代各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影响最大的是1966年制定的《信息自由法》,其产生于( D )。

瑞典荷兰英国美国( 3 分)完整的绩效管理包括( ABCD )等环节。

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估绩效结果的应用( 3分)以下哪项不是公共管理伦理的主要功能( C)。

导向功能规范功能营利功能凝聚功能( 3 分)确定知情权为基本人权之一的《世界人权宣言》产生于( B19831984)。

19851986( 3 分)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政府决策信息服务信息反馈信息政府之间交流信息( 3 分)公民个人作为评估主体,体现了政府绩效评估中一种全新的价值取向( D)。

经济效率效果用户满意( 3 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核心是(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估绩效反馈( 3 分))。

C篇三:20XX年南京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行政”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

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知识办事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给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词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政策,制度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A、联系。

(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

(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B、差别。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4.“治理”与“善治”①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②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为善治的基本要素。

5.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作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形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研究方向于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的研究》一文确立,相对独立的学术框架建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1926年怀特《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轮》及1927年成洛比《公共行政原理》的出版为标志。

三次重大范式变换,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

6.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两种途径——“政策途径”(P-途径);“商业途径”(B-途径)(1)①“P-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经济学分析手段。

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的项目,公共组织和私在所有不重要的方面是相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