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的魅力”课堂实录(第2课时)

“艺术的魅力”课堂实录(第2课时)

“艺术的魅力”课堂实录(第2课时)师:在这晴朗的天气里,在这热烈的氛围中,我们继续学习第八单元。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生:艺术的魅力。

师:哪位同学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说说这五篇课文所写到的作品名称或涉及到的艺术形式?生:在《蒙娜丽莎之约》中,我欣赏到了《蒙娜丽莎》这幅画。

师:继续,你能一气说完吗?生:《伯牙绝弦》涉及到了古琴曲。

师:它的名字谁知道?生:《高山流水》。

生:《月光曲》中的曲子是一首钢琴曲。

师:叫什么?生:《月光曲》。

生:《我的舞台》里面,吴霜学习的是评剧。

生:《看戏》里面是京剧选段。

师:曲目叫什么名字?生:《穆桂英挂帅》。

师:希望你下次说话的时候能流畅地把自己的意思完整表达出来,好吗?生:好。

师:我们在上节课中接触到了这些艺术作品或者艺术形式。

美妙的音乐让我们陶醉不已,杰出的画作让我们百看不厌,更有那戏曲中婀娜的身段、婉转的曲词让我们心醉神迷。

这节课我们就具体来说一说你欣赏到了怎样的艺术魅力?请大家看老师出示的两段话,静静地读一读,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

师:谁来分享自己的感受?生:我觉得在这两段话里面,红色的词语都有相反的意思。

比如:“舒畅温柔”和“略含哀伤”,还有“亲切”和“矜持”“辽远”和“切近”“柔和”和“铿锵”。

师:你的语感真的很棒,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关系。

虽然不是完全相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的。

这两段话都是描写什么的?生:第一段描写的是蒙娜丽莎的微笑,第二段描写的是梅兰芳唱戏。

师:这些词语和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艺术魅力?生:我从第一段感觉到她的微笑十分多变。

因为她的微笑有“舒畅温柔”,还有“略含哀伤”;有“亲切”还有“矜持”。

师:内容很丰富。

有没有补充的?生:我觉得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一种神秘感,若隐若现。

我从四个“有时”感觉到的。

师:是的。

我们感觉到了她的微笑具有丰富的变化。

生:第二段,梅兰芳唱戏柔中带刚。

因为听起来“柔和而又铿锵”。

师:哪位同学读一读你感受到的感觉?(生读)师:你觉得他读出神秘的感觉了吗?谁还想读?读出你的理解。

(生读)师:谁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生:我感觉他读得没有多少感情。

师:你理解的感情应该是怎样的?生:这些词语应该有高低起伏和停顿。

师:用这些词语是为了什么?你想读出什么感觉来?生:突出神秘和多变的感觉。

(生读)师:这次感觉到了吗?生:感觉到了。

师:好,“英雄所见略同”。

第二段,谁想读一读,梅兰芳的那种刚中带柔的感觉?(生读)师:感受到了吗?齐读一下好不好?(生齐读)师:你说这两段话,一个是描写微笑的,一个是描写京剧唱腔的,老师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生:这两段话都表现出了艺术的多变。

生:有不同的感觉。

师:是什么带给你不同的感觉?生:艺术。

师:能称之为艺术的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变化,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所以在这两段中,我们读出了它富有变化的艺术魅力。

可是艺术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方面,它还体现在其他的方面。

那你又在其他段落中体会到了怎样的艺术魅力?找一找,画一画,哪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你体会到了怎样的艺术魅力?完成之后进行小组交流,既可以朗读,也可以谈自己的感受。

生找句子,小组交流。

师:刚才大家虽然是小声讨论,但是讨论得也很热烈。

谁想把你的成果分享给大家呢?生:我《月光曲》中的段落: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从这里我体会到了贝多芬用艺术带给他们带来了奇幻的景象。

师:奇幻的艺术魅力。

我要给你一个小小的建议,下次你要对同学们说,请大家翻到这一页的哪一段,让大家听你读,听你说。

有没有同学也找的是这一段,你想补充吗?生:我也体会到了艺术可以想象到美好的画面,可以让人生活得轻松。

生:让我感觉到了陶醉的艺术,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师:你是一个男生,却能陶醉在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里,我觉得你的内心理解得更深刻。

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生读)师:老师还出示了下半部分,谁能读出曲子的旋律呢?这个曲子什么旋律呢?生:非常优雅、优美。

师:谁来帮帮他?生:还富有激情。

师:从哪里看出激情来?生: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师:如果说刚才那一段是舒缓的话,那这一段又是怎样的呢?生:幅度应该非常大,非常激烈。

师:非常激烈吗?再看这里“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三个部分对比一下你觉得曲子的节奏是怎样的?生:前面是舒缓的,中间快一点,后来又平静下来。

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你再看看这些词,看过以后有没有不同的看法?生:我与她的看法是不同的。

第一段我也觉得是舒缓、平静,第二段稍微快一点,好像浪花打在岸上,第三段更快了。

我从“波涛汹涌”这个词感觉到的。

师:我觉得你特别会读书。

你能够去字里行间去找关键词来理解文章。

最后盲姑娘看到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旋律比刚才更激烈了。

这样富有变化的曲子,在你面前有没有形成一幅丰富的图画?闭上眼睛欣赏,看看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图画?(播放曲子)师:听着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好像在一个非常黑的夜晚,明月当空,在一个海边,先是一点点儿的浪拍击着岸边。

渐渐地,风也开始大了起来,然后拍击海面的频率越来越大,慢慢地就小了,随后又是一个非常寂静的夜晚。

师:孩子,我很佩服你的语文鉴赏能力。

但是这是这段音乐是《月光曲》的前半部分,好像有波光粼粼,有明月当空,还没有那么激烈。

你再听现在的。

生:我觉得一个非常寂静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海面开始亮了。

师:刚才听到了前半部分,有的同学就在眼前出现了美妙的景象,我觉得这样的曲子我们最初是从哪里读出来的?生:在课文中。

师:女同学静静地读这段话,男同学听,看看你有没有感受这样的景象?(生读)师:继续读句子。

我们从这一部分中体会到了怎样的艺术魅力?生:奇幻的。

师:你还在其他地方中体会到了怎样的艺术魅力?生:请大家翻到一百四十三页第二段。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

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

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师:谁找了这一段?补充一下。

生:达·芬奇的画技很高,把人画活了。

师: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一下?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师:我们体会到了这种逼真的艺术魅力。

谁跟他比赛一下,我也能读出这种逼真的感受来。

(生读)师:你觉得哪些词、哪些字特别能让你感受到它这种逼真?生:我从“柔和与明亮”感受到他的画特别逼真。

师:还有吗?生:我从“而是真的血肉”感受到了它特别逼真。

师:刚才老师出示的这一段,有一些加红的字,这些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从加红的字里面感受到了蒙娜丽莎非常的美丽动人,而且能给人一种假象的感觉,使人以为是她的真人在那里。

师:所以很多地方用女字旁的她来形容这幅画。

逼真到就像真的有一位曼妙的女子站在你的面前。

所有男生来读读这一段。

(生读)师:女生点评一下读出你理解的那种逼真的感受了吗?生:我觉得不是很逼真。

师:那你能给大家读一下吗?(生读)师:我觉得确实把那位女子画活了。

这样带给我们艺术魅力的句子你在其他文中、段落中还有没有找到?生:翻到第一百三十七页。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我从“峨峨”感觉到山非常威武、高大。

从“洋洋”“若江河”能感觉到波涛汹涌的河水在我面前流动。

师:这是伯牙弹琴带来的艺术魅力。

作者用“峨峨”和“洋洋”这两个词把它写了出来。

古人有诗句形容泰山:登泰山而小天下。

从这些诗句里我也能感觉到泰山的高大,而作者在这里仅用了两个字就把泰山的高大写了出来。

这两个字是什么呀?生:峨峨。

师:我们还有诗人写黄河是“奔流到海不复回”。

而那种奔腾不息的景象作者用了两个字写了出来,是什么?生:洋洋。

师:让我们感受到了伯牙的那种曲调的意境,那种奔流不息的江河和巍峨高山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

全班一起来读,好不好?(生读)师:我还是找刚才最初找这句话的这位同学来评价,你觉得同学们读出你的感受了吗?生:我觉得读出了我心中的感受。

因为他们突出了“峨峨”和“洋洋”这四个字,又让我重新看到了泰山的威武和江河的奔腾不息。

师:我觉得你理解得特别深刻,对同学们也特别宽容。

说实话,我觉得还不够。

刚才你们听到这位同学的分析了吗?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体会她理解的这种感受好吗?刚才她提示了“峨峨”和“洋洋”我们该怎样读出那种气势来?(生读)师:有一点儿感觉了。

我觉得我们会慢慢走进这位同学所理解的境界里去。

好,在其他文中你还有没有找到?你体会到了怎样的艺术魅力?生:在一百三十九页。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师:我想打断一下,你听他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错误?生:券。

师:你再读一遍。

生:入场券。

师:不好意思打断你。

现在谈谈你的理解吧!生:我觉得艺术是穷人和富人都能共同欣赏的。

艺术能走进每一个人的内心,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有想欣赏艺术的心情,都能体会到艺术的美好。

师: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联系起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让我们感受到那种美好。

你说得太精彩了,还有没有其他的句子?找一个没举手发言的同学,你也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你能谈一谈吗?生:我说的跟刚才那位同学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在不同的句子里感受到的。

生读: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下文说这对兄妹很穷,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弹琴的热情,感觉他们很欣赏艺术。

师:艺术是不分国界的,只要你一颗美好的心灵,她就会带给我们无穷的魅力。

懂得欣赏,就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谁还想说?生:我说的是177页。

“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

戏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从这一段中我仿佛看到了戏曲家在唱戏时候的画面。

师:哪些词、句子让你想象到那幅画面?生:“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

师:富于变化,还有谁也找了这一段。

补充一下。

我能帮他补充一下我的理解。

生:我从“戏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还有“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