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招教教育学练习题11.4号试题一、单选题1.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处于领导者、设计者、引导者地位的是()。
A、教育活动方式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者2.参与教育流动以其自身在语言、知识、智慧、学生、品德审美和体魄等方面获得发展的人指( )A.教育者B.教师C.受教育者D.学生3.教育仅仅是一种消费事业、福利事业,而不具有生产性。
()4.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没有。
5.学校教育不仅明显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并能够依据社会的要求和儿童自身的身心发展科学的、切实有效地培养人才,并明显区别于家庭和社会生活教育。
()6.学校教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7.汉武帝设五经博士,专门教授儒家经学。
“五经”指的是()A.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左传》B. 《诗》、《书》、《礼》、《易》、《国语》C. 《易》、《书》、《诗》、《礼》、《春秋》D. 《礼》、《乐》、《诗》、《书》、《数》8.我国古代学校的教育主要是()。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9.以下教育事件,发生在我国汉代的是()A.文翁兴学B.科举选士C.书院官学化 D、稷下学宫10.我国西周教育的六艺包括()A礼乐射御书数B诗书礼易春秋C琴棋书画诗词D击剑骑马游泳打猎下棋吟诗1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下列不符合教师职业角色的是()A.传道者、授业解惑者B.示范者、管理者C.朋友、研究者D.服务者、家长12.以下关于教师职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早期的教师职业不是一种独立的职业B.我国古代社会的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很低C.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民国时期D.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是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13.孟子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强调的是教师的( )A.道德教育B.专业素养C.教学技能D.教育机智14.陶行知:捧着这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信仰.A崇高的职业道德 B文化学科知识C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D教育理论认知15.王老师在讲授“年、月、日”时,了解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课本上的内容,就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把讲课重点放在了“一年为什么有365天,为什么有大月、小月之分”等内容上,这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的特点是()(B,1,高)A.长期性和迟效性B.广延性和连续性C.复杂性和创造性D.个体性和群体性16.有一次下雨天,教室的地板被踩湿了,很滑,教师上课时,滑了一下,险些摔在地上。
此时,同学们哄堂大笑,这位老师站起来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同学们一听,顿时安静下来,上述案例主要体现出教师的()A、教育机智B、应激反应C、非条件反射D、因势利导17.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18.“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教育所具有()特点。
A.公平性B.长期性C.大众性D.终身性19.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A观念B管理C教师素质D内容20.在游戏过程中,男生大多扮演坚贞不屈的英雄,女生则喜欢扮演温柔美丽的公主,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不均衡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互补性二、多选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的是()A.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认识自然的一部分要顺应自然地发展原则B.教育的终身化C.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原则、方法D.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2.下列说法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是()A.学习贯穿人的一生B.学校教育不再享有教育的垄断权C.终身教育从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开始D.当地社会在终身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3.以下属于杜威的观点的是()A.教育即生活B.社会即学校C.教育即生长D.从做中学4.“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与这句话一致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的表述有()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孟母三迁C.蓬生麻中,不扶自直D.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5.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的功能包括()A.定向功能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D.评价功能6.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A.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D.全面提高教育质量7.学制具体规定着()A.学校的性质B.学校的任务C.入学条件D.修业年限8.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下列属于学校物质文化的是()A.校园美化绿化B.后勤保障设施C.规章制度D.教学仪器9.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是,教师和蔼的对学生说,不着急我们一起回忆学过的内容学过的内容和昨天的实验课,昨天你们小组实验的很成功,你还能想起实验过程吗?学生思考片刻,答对了一部分,教师很兴奋的说:“对,只要我们动脑筋,就有思路,再想想,还有补充吗?”学生思考了一下,做了补充,教师又点了点头,很好,请坐,其他学生还有补充的吗?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学生发展的那些特点()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B.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D.学生是独特的个体11.5号试题1.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2.下列关于教育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是按照教育的作用方向来划分的B.隐性功能是不能转化为显性功能的C.教育的社会功能属于教育的派生功能D.隐性功能不见得都是负向功能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国学B.私学C.太学D.乡学4.我国汉代出现的专门研究学问的大学是()A.庠B.太学C.国子学D.书院5.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进入基督教和封建世俗专权紧密相连的时期,当时最受重视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
这种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神学和()A.法学B.宗教C.修辞D.七艺6.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A.个性化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C.个别化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7.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学记》中B.孔子主张“有教无类”C.孔子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D.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8.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论语》B.《学记》C.《中庸》D.礼记9.一般被认为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的标志是()出版。
A.《民本主义与教育》B.《普通教育论》C.《大教学论》D.《教育漫话》10.“白板”,原指一种洁白无瑕的状态。
西方哲学家用它比喻人类心灵的本来状态,像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印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论灵魂》中认为,灵魂如同蜡块一样,从外物接受印纹。
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个思想,提出著名的“白板说”。
A.夸美纽斯B.洛克C.卢梭D.赫尔巴特11.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教育家是()A.杜威B.赫尔巴特C.洛克D.卢梭1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B.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C.范例教学的理论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13.以下理论提出者依次对应正确的是()①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纪律和管理是教育的主要手段②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③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④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A.赫尔巴特、康德、凯洛夫、亚里士多德B.凯洛夫、赫尔巴特、康德、亚里士多德C.赫尔巴特、凯洛夫、康德、亚里士多德D.亚里士多德、康德、赫尔巴特、凯洛夫1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A.所有权B.领导权C.优先权D.控制权15.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高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效益。
”这一观点深刻地说明着()A.教育的经济功能B.教育的文化功能C.教育的自然功能D.教育的道德功能16.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体现了教育的()A.经济功能B.文化功能C.人口功能D.政治功能17.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他的这一观点说明其支持()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教育无用论18.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
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A.遗传素质B.家庭背景C.社会环境D.个体能动性19.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这反映了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20.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下列不属于其本身的是()A.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B.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C.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D.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二、多选题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A.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B.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C.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D.教师需要“教育机智”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营造这种氛围要求教师应做到()A.保护后进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B.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体验集体荣誉感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C.特别关注性格内向的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的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D.建立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3.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教师正确的行为有()A.不批评他们,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B.在感情上关心和信任他们,多接近他们C.给他们创造更多在众人面前发表见解的机会D.鼓励他们多与同学在一起,感受集体的温暖4.关于教学的一般任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C.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D.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5.下列选项中,属于讲授法的优点的是()A.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B.便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C.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较多的间接知识D.有助于结合知识传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6.《三国演义》中第一回中讲,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教育和生产劳动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以下时代中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是() (B,1,中)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7.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1,高)A.公共性和生产性B.公共性和免费性C.科学性D.国际性E.终身性和未来性9.教育学家陶行知倡导的教育主张包括()A、生活即教育;B、教育及生长C、社会及学校;D、教学做合一10.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倡()A.“生活即教育”B.“学校即社会”C.“教学做合一”D.“活教育”11.6号试题一、单选题1.捷克著名教育家()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对班级教学的实践作了总结和归纳,并对班级教学的特点、功能、应用等问题,第一次从理论上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和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