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概论题目
一、名词解释
1、考古学文化
2、金石学
3、环境考古学
4、文化遗存
5、殷墟文化
二、简答题
1、简答一下新石器时代聚落的主要特征
2、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的区别
3、聚落选址的影响因素
4、考古资料整理的目标
三、论述题
1、论述商周考古的特点
2、论述考古遗存的认知途径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考古学文化:指分布于一定区域,存在于一定时间,具有共同特征的文化遗存总和,是特定文化遗存的共存关系。
它反映了人类活动遗存的类别或不同群体的区分与联系,以及由它表述的人们共同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2、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它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正经补史的目的。
3、环境考古学:是研究古代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环境考古学主要是通过对古文化遗址中所包含的能够反映环境的遗存研究,来恢复古代人类及其文化的生存环境,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探讨人类文化适应、利用自然环境过程中形成的特色和对环境的改造过程,最后对古代自然环境的变迁史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之间的关系做出全面的解释。
4、文化遗存:既人工遗物,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活动中留下来的带有人类活动痕迹的各种各样的遗物和遗迹现象,包括制成品和非制成品。
在人工制品中除完整器物外,废弃品和特殊物品及其附著物也应予以重视。
5、殷墟文化: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
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
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横跨安阳洹河南北两岸,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二、简答题
1、简答一下新石器时代聚落的主要特征
以定居农业为基础的新石器文化中大量存在。
一般包括壕堑、围墙一类的防卫设施,以及特殊的祭祀性建筑。
主要为半地穴居、地面建筑和架空居住面的几种形式。
其来源是穴居和巢局。
但随着生产力发展,建筑水平提高,出现有单间到套间、木制到土坯墙等变化。
这些变化奠定了中国古典建筑体系的基础。
2、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的区别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
它和“狭义历史学”一样都属于历科学的范围,所不同的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狭义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文献资料。
考古学只研究古代人类的文化遗存,近代的文化遗存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
3、聚落选址的影响因素
首先,水是维持人类及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倒:之一。
因此,人类常将居住地营建在河湖旁或泉水(包括岩洞内的泉水或暗流)附近。
“缘水而居”是贝代人类选择居住地必须考虑的条件之一。
其次,生活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居址选择的重要条件之——。
居住地附近必须要有充足的动植物资源,以维持生活的需要。
再次,安全问题也是居址选择必须考虑的条件之一。
4、考古资料整理的目标
一是建立资料库,从而使实物资料能够得以长期保存和研究;二是通过对遗物的系统整理和文化面貌的全面观察,进一步检讨田野操作中对遗迹间相互关系和遗址堆积过程的判断是否正确,或者有无疏漏。
三、论述题
1、论述商周考古的特点
商周时期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价段,较之石器时代考古,商周考古有以下的特点。
(1)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商周时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一—甲骨文、金文等。
这些文字直接记载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从而结束了没有文字记载的原始时代。
这些直接记载商周历史的文字资料对解决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极有帮助。
除此之外,战国秦汉时期大量的史籍如《史记》等也追记了商周时代的历史,这些文献有的保留至今,也为我们研究商周社会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两方面的文字资料与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结合使商周考古的许多结论更有说服力。
(2)社会大变革时期
商周考古包含的历史时期从夏至春秋,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两次伟大的变革:即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的转变,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由此而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变化在考古学文化中同样表现出来,这就为商周考古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3)城市等大型建筑兴起
二里头文化已经出现大型宫殿建筑,偃师商城、郑州商城、盘龙城、殷墟、周原遗址、丰镐遗址、东周列国都城遗址,规模宏大,布局复杂,功能齐全,是原始建筑所无法比拟的,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形态和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
(4)使用两种金属器具
2、论述考古遗存的认知途径
(1)历史学认知途径历史文献的作用
(2)民族学认知途径民族志资料的作用
(3)自然科学认知途径自然科学的方法与研究成果的作用生物学,地质学,体质人类学等等
(4)模拟实验认知途径实验考古学的作用
(5)考古学认知途径考古类型学和考古地质学原理的运用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由表象到本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