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省级以上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新乡市拥有11家省级以上产业集聚区(其中:2家国家级开发区),1家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规划面积4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设施,具备承接项目大规模入驻的良好条件。
一、国家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乡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是省政府首批确定发展的产业集聚区之一,全区累计完成投资近83亿元,基础设施覆盖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形成了7纵12横的主次干道网络,水、电、通迅等各种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实现了“七通一平"的建设条件。
培育壮大了国内闻名的华兰生物、新飞家电、科隆电器、娃哈哈果茶饮料、天丰钢结构、新能电动汽车等企业,已吸引800多家各类企业入驻。
新乡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绿色环保家电、生物新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
二、国家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
近年来,主动对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积极融入郑州航空港建设,同步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和城市功能建设,实现产城融合。
先后荣获“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全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河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省纺织品出口基地”等称号。
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全区入驻企业近400家,初步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高科技纺织服装、高成长性服务业为主导的“2+1”产业体系。
配套功能日臻完善。
累计投资60亿元,建成城市道路130余公里,与国铁新荷铁路相连的8.3公里铁路专用线,总长近300公里的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供暖、供气、污水处理、绿化、亮化同步跟进,实现了“九通一平”和基础设施建成区全覆盖。
建成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孵化园,与沪江网合作建成2个互联网创客空间,与6所驻新高校结成“1+6”战略联盟,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达到50家。
三、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2010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新乡平原新区正式成立,规划面积188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50平方公里。
2013年12月,省委、省政府将平原新区更名为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简称:平原示范区。
区域面积约29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0万人。
平原示范区与郑州一河之隔,三桥相连,距郑州市区20公里,新乡市中心35公里,焦作市中心4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功能定位是产业新高地、功能复合区、城乡一体化、经济增长极定位于新乡市副中心城市,力争到2020年全区人口达到50万。
已建成城市道路120公里,铺设供水、燃气等管网423公里,建成110KV输变站2座、污水处理厂、市民之家等,4G网络实现全覆盖。
建设保障性住房71万平方米。
绿化城区面积300万平方米、绿化道路68.8公里。
建设城市景观水系78公里、桥梁20座,以4A景区标准建设1840亩的凤湖生态公园。
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8.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
商务中心区规划面积2.95平方公里。
生态农业园区围绕打造农业硅谷,重点发展农业科研、都市生态农业,建成河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四、卫辉市产业集聚区卫辉市地处中原腹地,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S226公路纵贯南北,济东高速、S101公路、S306公路横穿东西,卫辉市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5.6平方公里,位于卫辉市区西唐庄镇、汲水镇,工业基础良好,是河南省180家省级园区之一。
目前,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56家,涉及新型建材、煤化工、彩印包装、轻纺、高档耐材、机械制造、电磁线、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其中有标准化厂区,地块位于卫辉市产业集聚区内,致富路以东,小康路以南,工业路以西,总面积227亩,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的钢结构厂房欢迎各中小型企业入驻。
主导产业:食品饮料及包装为主,同时发展新型建材、综合性产业。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卫辉市是新乡市地缘最近的卫星城,距省会郑州80公里。
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翟阳(线)公路纵贯南北,济东高速、省道新濮公路、卫柿(线)公路横穿东西,贯通全市乡村的交通公路网络初步形成。
五、辉县市产业集聚区辉县市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首批产业集聚区之一,为“一区两园”模式,总规划面积12.37平方公里,包括城西园4.5平方公里,洪洲园7.87平方公里,2015年4月晋升河南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集聚区现入驻企业216多家,企业从业人员3.5万人。
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和纺织服装加工。
城西园区以装备制造(汽车零配件)为主,洪州园区以精密铸造和新能源为主,区内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4家。
六、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为18.93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共入驻规模以上企业107家。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55亿元。
着力发展新医药和煤化工循环经济为主的两大百亿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以造纸、印刷包装、小家电以及物流业为主的、配套齐全的产业联盟,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及高成长性服务业,从投资发展型经济向运营服务型经济转变,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更加鲜明、集群效应更加突显的产业集聚区。
目前,集聚区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科技企业中心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
七、获嘉县产业集聚区获嘉县产业集聚区是省政府确立的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
获嘉县产业集聚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平原,京广、石太铁路,济东高速、新济、新洛、汲詹、薄口公路穿境而过,交通运输便利,南距河南省省会郑州市50公里,东至新乡市14公里,西距焦作市40公里。
获嘉县产业集聚区面积18平方公里,一期规划建成7.95平方公里。
按照产业布局,分为现代煤化工基地、现代农机装备制造基地、新乡高低压电器产业园、新乡市体育产业园和嘉苑新区。
按照发展规划,围绕两大主导产业,获嘉县产业集聚区初步培育了以新型装饰材料产业园为构架的新型装饰材料产业集群和以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为构架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八、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延津县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2.2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7.8平方公里,分为食品加工和节能环保两个产业园区,目前共入驻企业15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5家,是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食品加工产业基地”,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最具产业竞争力产业集聚区和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
食品加工产业被列入全省“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行动计划。
九、原阳县产业集聚区园区规划控制面积17.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5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9亿元,建成道路23条55.6公里,形成“五纵九横”主干路网,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电、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均已完成。
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燃气公司、220千伏变电站、四星级宾馆、学校、医院等均已投入使用,基本满足了产业集聚区生产生活需要。
按照“规划领先、整体推进、主导产业带动、全面健康发展”的开发思路,坚持“三规合一、产城互融、以产促城”的建设理念,实现了以道路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规划区面积内全覆盖。
综合服务平台、雨污水管网、强弱电管线、绿化、亮化、等公共服务和基础配套工程同步跟进,产城互融特点明显。
累计入驻项目132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
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机电电气、家具加工等四大产业集群。
先后荣获“全省经济基础薄弱但发展较快典型”、“河南省首批投资者满意的产业集聚区”、河南省产城一体化发展示范集聚区“称号。
十、封丘县产业集聚区封丘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西北部,毗邻城市新区,总规划面积10.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8平方公里。
区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已形成了“五纵六横”的交通路网,通行里程达62公里,实现了道路、电力、电讯、有线电视、供水、排水、供气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及道路的绿化亮化。
电子信息和食品加工已成为封丘县产业集聚区两大主导产业,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到全区总营业收入的50%以上,已入驻各类企业103家,工业企业44家。
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子信息企业有:河南台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富立德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美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雷德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有:生命果有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寒山啤酒有限公司、新乡富元食品有限公司、新乡倍儿鲜食品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
十一、新乡新东产业集聚区新东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9.39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首批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位于新乡市东部,东接新乡工业园区,南连高新技术开发区。
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29亿元,起步区内路网及配套设施趋于完善。
整个产业区坐落在新郑漯产业带和济焦新产业带交汇点,是国务院中部崛起战略规划中重点支持区域,区位优势明显。
京深客运专线、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从规划区域穿过;平原路、新长北线、化工路、新延路等城市主干道贯穿新东区,交通尤为便利。
产业集聚区以现代物流服务业、特色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入驻企业166家,总投资30亿,2018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
十二、新乡电源产业集聚区电源产业园区位于新乡市区东北路,距中心城区3公里,东临京珠高速公路,西邻市东二环路,南临市北环路,北临济东高速,107国道为园区中心大道,具有上好的区位优势。
它是全国仅有的两家国家级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之一,是经省政府首批批准的175个产业聚集区之一,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居住物流,商业配套服务项目,以北规划有产业园主产业园区,高科技工业园和科技工业园。
电源产业园区依托新乡市现有的电池产业优势及资源,作为新乡市电池产业的核心发展区,以电池、材料及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重点推进动力锂离子电池发展,建设新乡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其中一期规划面积6.6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3.54平方公里。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六通一平”标准。
现有六纵六横道路12条,总通车里程45公里,辐射面积8平方公里;建成110KV变电站一座,改造110千伏和220千伏供电线路2条,供电线路总长50公里,供电负荷达4000兆伏安;污、雨水管网总长40公里;园区主要干道实现绿化、亮化工程;程控电话、数据、传播、宽带网、有线电视等业务已全部开通。
园区目前拥有我国唯一集检测、科研、标准制修订为一体的国家电池质检中心,该中心具有国家质量监督、质量鉴定和质量仲裁、标准及规范的制修订、学术交流及研发等多种职能,是国内电池产业最权威的质量支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