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

五、品析人物形象
1、从文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2、杨修之才具体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关键句,举例子回答)
3、小说中杨修“放旷”表现在,
我是从读出来的。(抓住人物语言)。
4、从中可以看出杨修是个什么样的人?
5、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
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一什么言?
备课之死
教学目标
1、能简述故事,梳理情节。
2、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4、学习通过故事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2、学习通过故事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恃才放旷毫无顾忌
曹操阴险虚伪妒贤嫉能
教学反思
三、出示教学目标
1、能简述故事,梳理情节。
2、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4、学习通过故事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四、整体感知
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
2、导致修养之死的直接事件是什么?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里反应?(请用简洁的话概括。)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听《三国演义》主题歌,回忆三国中的经典故事与人物形象。
二、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相关主题